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游戏能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对幼儿没有精神的束缚和压力,能够推动智力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中幼儿老师创编和运用教学游戏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必须摆正其位置;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不要过于复杂,否则会影响效果;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要与其它教育形式相配合,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幼儿 数学活动 教学游戏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是让幼儿接触和认识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掌握简单的基本技能,逐步积累感性经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数学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难以直接唤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自主自愿感兴趣学习的一项活动,我进行了探索。把数学活动寓于教学游戏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行之有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游戏能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
(3)克服课堂教学的弱点,对幼儿没有精神的束缚和压力,使他们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
(4)在数学游戏中幼儿要进行想象、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能够推动智力的全面发展。
那么,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创编和运用教学游戏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一、趣味性的游戏是学习数学的成功标志
创编数学游戏首先要注重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趣味,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趣味来自于老师对幼儿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心理活动的了解,不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创编不出好的教学游戏。我们只有经常参与和观察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知道他们常想些什么,愿意做些什么,才能编出具有兴趣性的教学游戏,把教学搞得妙趣横生。例如,当我看到幼儿对《小猫钓鱼》的故事很感兴趣时,就在数学加减活动中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游戏。我做了小鱼杆、小鱼钩,又用硬卡纸剪成鱼的图形,在图形后面标上1至10的数字,表示鱼的重量,让幼儿钓鱼,再把钓得的鱼,按数字相加,进行计算,对幼儿毫无兴趣的数字,一进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之中,就把教学搞活了。他们活动兴趣浓,识记得快,记得扎实。
二、摆正教学与游戏的位置,力求情节简化,避免复杂
游戏是手段,教学是目的,首先必须摆正位置。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不要复杂,否则会影响效果。例如,有一次我讲10以内的相邻数时,运用了《我到天空去侦察》的教学游戏。幼儿的侦察过程是用手中的卡片,去和画在地上的大五星内的数字对相邻数。由于我做了许多美丽的小飞船、火箭的模型,结果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了模型上,而对主要目标——地上的大五星不感兴趣,直接影响了效果。
后来,我取消了小飞船、火箭,改为幼儿向右跨一步假设上飞船的动作,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五星上,效果很好。这一过程,说明教学游戏要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主要情节上,并力求简化,避免复杂。
三、在进行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
在教学游戏中因势利导很重要。幼儿由于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在游戏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如较顽皮的孩子,出于好奇,节外生枝等。对于这些情况,当时指责会损伤幼儿的自尊心,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全班幼儿活动情绪和教学效果,应采取结合游戏内容因势利导的方法。例如:有一次我给大班讲时间概念和培养幼儿反应能力,编了《什么时间去旅行》的游戏。我把幼儿分列三队,假设分别乘飞机、火车、汽车去旅行。各队先由一名幼儿当驾驶员,老师当信号员。游戏中,当我问道:“你的汽车几点开?”扮汽车驾驶员的男孩令人意外地回答:“我不开。”我问:“你为什么不开?”他回答:“我要开飞机。”幼儿听了都笑了。这时游戏中断了。于是我就诱导他说:“你是汽车驾驶员,怎能扔下你的乘客?假如开汽车的叔叔都去开飞机,那么爸爸妈妈上班,幼儿们上幼儿园到哪里坐汽车呢?”这样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游戏又接着进行。游戏进行两遍之后,我又让他当飞机驾驶员,满足了他的愿望。
四、数学游戏与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
数学游戏与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也很重要,如配合适当,则效果更好。
生动的故事情节与数学游戏的配合,往往会增加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如在给小班上“认识几何图形”时,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松鼠盖房子》的教学游戏,开始之前,我先讲了一段小故事:“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可是,小松鼠的房子要倒了,门窗挡不住风雪,墙壁能透过冰霜,怎么过冬呢?它决心要在大雪到来之前,盖起个新房子……”我讲过一段故事之后,再组织幼儿轮流戴上用纸板做成的能拼成房子形状的大型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头饰,扮演小松鼠去“盖房子”,这样的教学游戏使他们兴趣更浓,并增加了感情色彩。
儿歌穿插于数学游戏之中,效果也很好,往往能起到概括教学内容和突出识记重点的作用。如前面的《小松鼠盖房子》数学游戏,就可以用“小松鼠真可爱,房子盖得好又快,房是个三角形,窗户是个正方形,大门是个长方形,盖好大家来欢迎”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识记几何图形,突出学习重点;又如儿歌“一只小兔摘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就简练地概括了“一和许多”的关系,便于幼儿识记。
我在编应用题的《小邮递员》的游戏时,穿插了图画,把图画装在信封里,由收信的幼儿边看图说话边计算。在《小客人》的数学游戏中,我根据需要把语言、音乐、计算、图画、道德品质教育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 数学活动 教学游戏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是让幼儿接触和认识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掌握简单的基本技能,逐步积累感性经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数学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难以直接唤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自主自愿感兴趣学习的一项活动,我进行了探索。把数学活动寓于教学游戏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行之有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游戏能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
(3)克服课堂教学的弱点,对幼儿没有精神的束缚和压力,使他们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
(4)在数学游戏中幼儿要进行想象、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能够推动智力的全面发展。
那么,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创编和运用教学游戏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一、趣味性的游戏是学习数学的成功标志
创编数学游戏首先要注重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有趣味,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趣味来自于老师对幼儿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心理活动的了解,不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创编不出好的教学游戏。我们只有经常参与和观察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知道他们常想些什么,愿意做些什么,才能编出具有兴趣性的教学游戏,把教学搞得妙趣横生。例如,当我看到幼儿对《小猫钓鱼》的故事很感兴趣时,就在数学加减活动中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游戏。我做了小鱼杆、小鱼钩,又用硬卡纸剪成鱼的图形,在图形后面标上1至10的数字,表示鱼的重量,让幼儿钓鱼,再把钓得的鱼,按数字相加,进行计算,对幼儿毫无兴趣的数字,一进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之中,就把教学搞活了。他们活动兴趣浓,识记得快,记得扎实。
二、摆正教学与游戏的位置,力求情节简化,避免复杂
游戏是手段,教学是目的,首先必须摆正位置。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不要复杂,否则会影响效果。例如,有一次我讲10以内的相邻数时,运用了《我到天空去侦察》的教学游戏。幼儿的侦察过程是用手中的卡片,去和画在地上的大五星内的数字对相邻数。由于我做了许多美丽的小飞船、火箭的模型,结果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放在了模型上,而对主要目标——地上的大五星不感兴趣,直接影响了效果。
后来,我取消了小飞船、火箭,改为幼儿向右跨一步假设上飞船的动作,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五星上,效果很好。这一过程,说明教学游戏要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主要情节上,并力求简化,避免复杂。
三、在进行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
在教学游戏中因势利导很重要。幼儿由于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在游戏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如较顽皮的孩子,出于好奇,节外生枝等。对于这些情况,当时指责会损伤幼儿的自尊心,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全班幼儿活动情绪和教学效果,应采取结合游戏内容因势利导的方法。例如:有一次我给大班讲时间概念和培养幼儿反应能力,编了《什么时间去旅行》的游戏。我把幼儿分列三队,假设分别乘飞机、火车、汽车去旅行。各队先由一名幼儿当驾驶员,老师当信号员。游戏中,当我问道:“你的汽车几点开?”扮汽车驾驶员的男孩令人意外地回答:“我不开。”我问:“你为什么不开?”他回答:“我要开飞机。”幼儿听了都笑了。这时游戏中断了。于是我就诱导他说:“你是汽车驾驶员,怎能扔下你的乘客?假如开汽车的叔叔都去开飞机,那么爸爸妈妈上班,幼儿们上幼儿园到哪里坐汽车呢?”这样他认识到自己错了,游戏又接着进行。游戏进行两遍之后,我又让他当飞机驾驶员,满足了他的愿望。
四、数学游戏与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
数学游戏与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也很重要,如配合适当,则效果更好。
生动的故事情节与数学游戏的配合,往往会增加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如在给小班上“认识几何图形”时,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松鼠盖房子》的教学游戏,开始之前,我先讲了一段小故事:“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可是,小松鼠的房子要倒了,门窗挡不住风雪,墙壁能透过冰霜,怎么过冬呢?它决心要在大雪到来之前,盖起个新房子……”我讲过一段故事之后,再组织幼儿轮流戴上用纸板做成的能拼成房子形状的大型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头饰,扮演小松鼠去“盖房子”,这样的教学游戏使他们兴趣更浓,并增加了感情色彩。
儿歌穿插于数学游戏之中,效果也很好,往往能起到概括教学内容和突出识记重点的作用。如前面的《小松鼠盖房子》数学游戏,就可以用“小松鼠真可爱,房子盖得好又快,房是个三角形,窗户是个正方形,大门是个长方形,盖好大家来欢迎”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识记几何图形,突出学习重点;又如儿歌“一只小兔摘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就简练地概括了“一和许多”的关系,便于幼儿识记。
我在编应用题的《小邮递员》的游戏时,穿插了图画,把图画装在信封里,由收信的幼儿边看图说话边计算。在《小客人》的数学游戏中,我根据需要把语言、音乐、计算、图画、道德品质教育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