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适用研究

来源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立法、实践、学界以及舆论等各个层面关注和讨论的重点问题,不论是保护未成年人角度还是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2019年,关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议案被提上两会,关于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追责机制在立法层面终于拿到“台前”.2020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对“低年龄”+“恶性罪”的规定,除了在未成年人保护与追责上更上一层楼,也标志着我国法治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的重大进步.然而仅仅这一条款并不能尽然预防以及整治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象.在此背景下,“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极具参考价值,本文拟借鉴“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在一定程度弥补该条款在具体实施中的不足.本文将从问题提出分析,检视立法中的不足,结合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与我国司法实践,提出完善建议,以助力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
其他文献
听觉词汇识别包含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视觉通道受阻的盲人在听觉词汇加工中具有一定听觉补偿优势;但由于视觉经验的缺失,盲人对一些视觉相关词(比如颜色词)的语义加工和理解比明眼人弱.未来的研究应对词汇的视觉相关性进行分类讨论;对音、形、义等多层面及其神经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发展符合盲人感知特点的听觉词汇加工模型;并拓展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性研究.最终,揭示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听觉词汇识别影响机制的全貌.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是信任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感知不被领导信任会对员工的自我产生不利影响.相反,传统领导方式“激将法”则认为领导的不信任可以刺激员工展现更好的自我.为了解释上述矛盾,本研究基于自我评价理论和心理逆反理论,采用实验研究和多源多时间点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探讨了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对员工自我的“双刃剑”效应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强时,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降低员工的工作效能感削弱员工的工作努力和绩效表现;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弱时,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增
自动驾驶是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前,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共享车辆控制权,协同完成驾驶任务.在该人?机共驾阶段,人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是影响自动驾驶中人机协同效率与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保持适当的信任水平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信任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动态信任框架.该框架将信任发展分为倾向性信任、初始信任、实时信任和事后信任四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操作者特征(人)、系统特征(自动驾驶车系统)、情境特征(环境)三个关键因素分析不同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以及彼此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渐提高,我国举办的大型活动日益增多.大型活动举办成功与否,安全是关键.通过统计分析国内外大型活动安全事故,不难发现,事故原因大多直接或间接与安全管理责任有关,主要包括: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预防准备工作不足、安全管理经验不足等.为有效应对责任事故,应采取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超前谋划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教育培训,认真组织演练等措施.
作为一种神经肽,催产素对于个体社会认知和情绪加工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就包括对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学习和记忆活动的影响.采用不同模态技术的动物和人类研究一致表明了外源性催产素对于学习和记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外源性催产素通过与多巴胺奖赏通路、边缘系统等学习和记忆关键脑网络中广泛分布的催产素受体相结合,进而调整其功能状态实现的;但与此同时,催产素对学习和记忆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会因实验范式、刺激材料、给药时间、位置和剂量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未来需要协同动物和人类研究的各自优
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它能有效提高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组织的绩效水平.虽然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但研究者多采用相对静态的研究范式,而忽视了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基于组织社会化视角,本研究重点关注新员工和工作变更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长期动态变化趋势、探索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动态变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期为培养和激发员工持续性高水平的组织公民行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信任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学界观点莫衷一是.一派研究者持信任水平性别差异观,其中风险偏好理论被用于佐证男性信任水平更高的观点,女性在亲社会领域的优势则为女性具备更高信任水平提供支持;另有一派研究者以性别相似性假设为依据,持信任水平无性别差异观.两派观点及其理论基础虽得到一定程度支持,但还有待从研究范式、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角度阐明其合理性.未来研究可在合理运用信任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澄清信任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性别特征,深化两性信任差异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从而更好地揭示信任水平的性别差异问题.
社交缺陷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以往研究更多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指出该症状是心理理论损伤所致,但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在获得心理理论之前已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的特质,且部分能通过心理理论测试的个体依旧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的特点.社会动机理论指出社会动机是促进人类进化、激发和维持个体社会性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社交缺陷是由于社会动机不足所致.该理论从行为表现、神经科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社交缺陷进行解释.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社会动机的神经机制研究,明确社会动机理论在自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以假卖口罩事件为切入点分析社交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原因.突发全民性卫生事件、特定时间下的社交网络、稀缺市场中的购销博弈和群众的恐慌情绪为诈骗提供了可能,犯罪分子通过建立供需关系、形成心理错觉、产生裂变生态等手段,并呈现出从流程结构、骗局演绎、组织架构、骗术迭代的发展趋势.为此,要强化研判、及时预警,精准宣传、主动防范,提升网络信用、健全验证体系,协同合作、主动出击,有力打击社交网络诈骗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