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行吟

来源 :东坡赤壁诗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97156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文列是一位歌者,也是一位行者。他从大别山的田园里走出来,走进名山大川,走进江河湖海,走得气宇轩昂,了无倦意。数十年来,他把他的业余生活全部交给了诗歌和行走,用自己的坚持和坚守,收获满满的豪情,满满的幸福。因而就有了丰沛的诗,也有了丰沛的生活。
  對于一个歌者来说,首先是要有一颗向真、向善的心,善于发掘并提炼生活中的美。无论幸福或苦难,快乐或忧伤,都能够直面,都能够吟咏,用达观回馈挫折,用坚韧迎击磨难。唯其如此,才能为文,为诗,以致为人。没有一颗诗心,是不可能歌唱的。而刘文列就有这样一颗诗心。多年来,他以无可阻遏的激情,热忱的拥抱生活,书写生活,讴歌生活,把一个个寻常的日子,排列成五彩斑斓的诗行。这种激情和毅力,则是最弥足珍贵的。中华诗词的长河,就是因为有无数先贤和后学们的坚持和坚守,才能由古而今,由衰而盛,才能至未来,至远方。
  刘文列是田园之子。他的根在田园,对田园也就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此,土地和家园对于他来说,就有了特别的意义。为田园而歌,为田园而颂,是他众多诗章中的重要主题。他反复吟咏土地的仁慈,风物的雅量,使他的诗呈现出一种隽永中见质朴,洗练中现厚重的特点。下面,笔者就试图以如下几首诗作,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这种特点。
  参加“绿色税收进农户”采茶活动
  矮矮团团堆簇簇,丛丛绿绿吐尖尖。
  采将三把春消息,沏出云山一种恬。
  这首诗是作者参与山区采茶活动而创作的。全诗用一种白描的手法,将整个采茶活动饱满地勾勒出来,动静相宜,情景交融,显示出作者善于裁剪,善于把控的功力。诗的起句和承句,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叠字句,不但不显累赘,反而将茶园那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影像完整地摹画出来,有一种音韵铿锵、参差错落之美。转句和合句则是采茶的具体行动,作者善用比兴,将茶叶比拟成春天带来的消息,采茶人品尝到的不仅仅只是茶叶的甘美,而是感受到了云山里面的恬静和安详。这首诗构思精巧,立意丰厚,浑然天成,给人一种恬淡脱俗的感觉。
  锅巴粥
  村寨家家有,粗粮粒粒稠。
  十年追往事,三碗解深愁。
  在笔者有限的见闻里,很少看到有人将大别山的锅巴粥入诗的。在笔者的记忆里,这种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粥品,往往是和青黄不接联系在一起,和饥饿联系在一起。在笔者的孩提时代,焦黄的锅巴和粘稠的米汤一起煮成的锅巴粥,并不是一道美味,而是作为粮食不足的补充,是百姓们用来充饥的。刘文列的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遣词造句也朴实无华,却写出了比较深刻的内涵。这种“村寨家家有”的养命之物,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一直充斥在大别山人的生命长河中,无时或离。透过这种表象,引起了作者的无尽思索,表现在他的“追”和“愁”字上。作者想追什么呢?又愁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土地和粮食,始终是老百姓的命,乡村的魂。从刘文列的这首诗里,我读出了他对既往的反思与追忆,也读出了他对当下的警醒与忧虑。
  乡下重阳
  自在飞驰向日边,风尘依旧野村前。
  满山香透金秋梦,一水清流好雨年。
  袅袅炊烟堪静美,排排征雁正怡然。
  云霞如幕徐徐下,落满诗肩我亦仙。
  刘文列是一位丰产的诗人,尤以律诗见长,大多写得简约空灵,清丽飘逸。这首重阳诗就是其中的代表,写得韵味悠长,让人如品甘霖。首联描写的是秋游的动态,作者荷一路风尘,飞驰着奔向野外的村子,其情切,其意扬,让人感受到作者喜悦闲适的心情。这其中“向日”又是亮点。作者向太阳飞奔,向阳光飞奔,既表路程之遥,又显意气之豪。颔联既有作者对客观世界的勾画,又有其主观认知,金秋时节,硕果满枝,馨香四溢,所赖者何?一年的风调雨顺也。这既是叙述,也是议论,传达的是年岁丰遂的意象。颈联是对具体景物的描写,袅袅的炊烟从村落中升起,南归的大雁从天空掠过,动静结合,上下呼应,好一幅山野秋居图。尾联作结,盘桓之间,不觉红日西沉,云霞织就的大幕徐徐而下,披挂在作者身上,让作者几疑身处仙境之中,有一种天人合一、羽化而登仙的感觉。
  总之,刘文列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都有其独特的感悟、独特的手法、独特的风格,因囿于篇幅,笔者无法一一评点。但从他的众多诗作里,笔者还是能感受到他的学养和历练,学养来自于他的勤勉,历练来自于他的不歇行走。他用勤勉丰富自己的内涵,用行走增长自己的见闻,开阔自己的视野。因此,成熟和成功也就成为必然。
  期待刘文列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多地直面人生,宣示正义,弘扬正气。始终秉承一个优秀诗人的风范,胸怀家国,心系苍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篇。
  (作者周胜辉,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员。研究员职称。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新作家》杂志编辑部主任、《都市小说》文学期刊执行副主编、《长江丛刊》文学期刊副主编)
其他文献
1王国维(188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嘉兴海宁人,世称静安先生.rn王氏早年追求新学,入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学习,从日本教授田冈佐
期刊
注水干线冲洗、井下作业环保、落地油治理、油井热洗、注水井洗井和容器清淤六个方面的专业化管理,有效保证了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的高效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开发多年的
我和绍祥先生相识已十年了.那还是我刚任麻城师范学校校长时.记得当时有一个班的学生,要举办毕业30周年纪念活动,邀我参加,我十分高兴应邀前往.也就是通过那次活动,我结识了
期刊
当江苏油田物探处退休职工老张搬进新家时,显然有些激动:“现在想买块地方,再盖房子很不容易,油田领导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为职工做了一件大好事.”看着漂亮的住宅楼、优美
期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庆油田采油五厂从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为原油持续稳产提供根本保障。今年是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庆油田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提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一隅,背山面海,封闭的地理环境成为闽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基础.土著闽越人的文化底层与北方移民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福建汉民群体的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本文拟对在会计师事务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更好实现“做大、做强、走出去”做一些初步的探讨.r
期刊
小城醒了.rn黎明时照例是车子多起来,唰唰地响着驶过绕城而走的柏油路.那响声在准备起床的人们耳畔,如扫帚般扫过,一辆、两辆、三辆……车子一辆辆驶过,天光渐渐亮起来,夜里
田园诗与耕读文明紧密相连,上溯若干代,我们祖上都是种田的出身。田园是我们民族的根,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田园梦。这是耕读文明基因的印记和延续。  公职人员写田园诗,要么是归隐,要么是热爱,于我而言,写田园诗是因为种种人生的交织,更因为田园是我写诗的滥觞之地。广阔的天地,远在天边,或在大山深处,近在眼前,或在城市的边缘。  新时代的田园,在我的笔下,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自然中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