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与田园之间探寻生命的真趣

来源 :东坡赤壁诗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园诗与耕读文明紧密相连,上溯若干代,我们祖上都是种田的出身。田园是我们民族的根,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田园梦。这是耕读文明基因的印记和延续。
  公职人员写田园诗,要么是归隐,要么是热爱,于我而言,写田园诗是因为种种人生的交织,更因为田园是我写诗的滥觞之地。广阔的天地,远在天边,或在大山深处,近在眼前,或在城市的边缘。
  新时代的田园,在我的笔下,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自然中崇尚朴实,在宁静中宣泄欢喜,在壮阔中倾诉困苦和忧伤。
  邻近田园,感念悠然天地
  1962年,母亲因国家大气候变化,从某公司下放到农村,我们家除了父亲是吃商品粮,其余都是农业人口,兄弟姐妹虽然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但自小就有勤工俭学的经历:挑土、施肥、拔芝麻等农活干过一些。尤其是作为“农转非”人口对人民公社这个最基层田园组织的怀念,也是出自内心的感恩:“欣怜租屋胜蓬茅,未叹三餐绝美肴。更有人民公社好,儿多岂惧北风咆。”(《童年之借粮度日》)
  2002年,我的新房在城郊落成,和村民成为乡邻,在桃花灿烂的日子,在鲜桃成熟的季节,在油菜花开的那些天,我都能感受到家近田园的浓郁乡土生活情趣,村民们的淳朴和善良都给人温馨的亲切感。有一首词,描述了我曾经的一个生活画面,可惜随着城镇化的脚步,这片桃林也很快消失了,而词则成为一个美好的片段:“晴光翠绿翩飞蝶,燕雀熏风,枝影摇红,兴步趋如大圣踪。二桃一计穷三士,叹史违衷,且自从容,快意长留夏日中。”(《采桑子·入后庄桃林摘桃》)
  2005年初春,去乡下走亲戚,自然少不了走进田园,当家人们领着孩子,手持小铲在菜地里来回搜寻、挖取地菜的时候,这种比QQ网络种菜、偷菜真切的“游戏”更令人饶有兴味,也让城里人对田园有亲近感和收获感:“田畴风色两鲜新,小铲轻持自在巡。闲说荒年解饥馑,如今尽作席中珍。”(《挖地菜》)
  深入田园,感叹广阔天地
  在我35年的工作中,接触田园的机会很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轮岗到乡下,因工作关系而接触田园。1998年我轮岗到了山区分局,久居闹市,面对绿色的原野、连绵的群山、奔流的山溪、明净的湖泊这一系列壮阔的山水田园画卷,萌发了我心境的变化,继而让乡镇成为我写诗的起点。山水田园可谓触发我诗词灵感的发祥地和吉祥地。
  在1998~2001年这四年期间,下乡是我的日常工作。我先后到过茶乡、栗乡、蚕茧之乡,参加过生猪税收和蚕茧税收管理,以及因形形色色的农村税收工作,住过村,露过宿,巡过山,甚至打过四场山火。对于田园,我不仅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建设者(后来,我更是一个穿越者)。这片广阔天地,是让诗词生根发芽的天地,也是一段书剑飘零的难忘岁月。
  如“乡道弯弯涧水斜,田梯架到绿云涯。邀来百鸟噙春色,便有清香逸万家。”(《茶乡》)记录的是某年春天、一次快乐而难忘的路过。“秋风吹过满山黄,边镇潮头攒万商。但得金诚堆粒粒,村村信有梦成筐。”(《栗乡》)描述的是亲历丰收的喜悦之情。“西垄已燃留黑烬,东冈才过涌红潮。一官率队北坡绕,数部提心南亩抄。是处熊熊得风劲,漫林惨惨向人号。驰援恰似推波浪,契合方如擒雀雕。”(《七排·打火》)记录的是参与农村打火的宏大场景,描述打火队伍的齐心协力,以及胜利的喜悦。
  二是在城里上班,下乡参加劳动而接触田园。虽然对田园多数是一日式的体验,但下乡透透气,劳动之余赏赏光,亦能体验田园的乐趣。
  如“雾起重峦晓日娇,乡村座座入民谣。春风不耐人潮搡,授记茶苗一一标。”(《参加植树节活动》)三四句用拟人手法表现劳动的酣畅。再如“矮矮团团堆簇簇,丛丛绿绿吐尖尖。采将三把春消息,沏出云山一种恬。”(《参加单位“绿色税收进农户”采茶活动》)三四句融入现代意象,描述茶园的美好。这两首诗都是写公职人员参与田园建设的一个侧面,也是对田园的赞歌。
  三是时代的召唤,参加精准扶贫而接触田园。近三年,举国都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宗旨下,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各部门的大批人马走进农村的宏大场面,也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令人鼻酸的一面。在边远地区,这些因病、因残以及因近亲结婚产生的智障孩子而致贫的家庭,除了当地人和乡镇干部,很少有人能关注到他们的存在,体会到他们生存的艰难。每次下乡,我们总是冲在最前沿,无论是带善策、带资金、带粮油和带衣服等,都深受民众的欢迎,除了撰写新闻报道,我也会用诗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如《精准扶贫三题》这三首律诗,记录了我们单位在扶贫工作当中面对的各种贫困户,遇见的各种工作难题,也有与扶贫点村支部联合召开的主题党日等活动,体现了国家的仁心,单位的爱心,还有诗人的良心,以及对扶贫工作的赞美和期待。
  穿越田园,感受美好天地
  从2007年开始,我便和几个同事结伴而行,开展周末休闲游活动,通过亲近周边的山水和村寨,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锅巴粥》就是在游狮子峰林场时的有感之作,是对十年前飘零岁月中那些人事的追忆和感叹。
  山水田园是农人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户外人的乐土。到了2015年,我开始喜欢徒步登山,户外强度开始加大,穿越田园然后登山几乎成为我这三年闲暇的主题,户外徒步中面对的田园山水和因工作关系接触到的田园山水有着绝然不同的心境,工作中接触到的田园,有沉重也有希望,而户外接触到的田园,是自然的山水,含氧的森林,四季的花香,原味的土菜,既能让身心得到放松,又增加了愉快的体验,更丰富了人生的经历。这段时期,是我的诗词创作井喷期:如《乡村夜话》是对乡村之夜的独特感受,《秋光》是对田园秋光的惊叹,《秋原》是对秋原的素描,《秋门》是与田园秋色邂逅的一种惊喜,《田園秋夜》是对田园良夜的追忆,《接天山柿子节》描述的是最美的季节和最美的田园,《初冬访方建新君狮子峰山庄》,既赞美田园秋色,又饱含对山庄主人的艳羡之情。《凤凰湖》是对麻城山水风光的眷念和赞叹,《黄土岗赏荷》是对乡村走上致富路的讴歌,《听取蛙声月色来》得之于田园,而出之于诗心。
  所谓田园挨着山水,山水分割着田园,它们相互交集,相互呼应,所以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传世诗篇。
  这些年,无论是工作,还是户外,听到的田园故事,目击的田园悲欢,不可谓不多,田园于我而言,不仅仅是路过,也是我为诗词而穿越,为梦想而行走的一方天地。
其他文献
就声望而言,我怯于为先生作品留言,但拜读了先生的诗集,甚为惊异,无论是自然山水、农家生活、教育事业、从政经历、退休明心都细细写来.于是斗胆放辞,码下一堆文字,权当是一
期刊
1王国维(188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嘉兴海宁人,世称静安先生.rn王氏早年追求新学,入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学习,从日本教授田冈佐
期刊
注水干线冲洗、井下作业环保、落地油治理、油井热洗、注水井洗井和容器清淤六个方面的专业化管理,有效保证了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的高效生产、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开发多年的
我和绍祥先生相识已十年了.那还是我刚任麻城师范学校校长时.记得当时有一个班的学生,要举办毕业30周年纪念活动,邀我参加,我十分高兴应邀前往.也就是通过那次活动,我结识了
期刊
当江苏油田物探处退休职工老张搬进新家时,显然有些激动:“现在想买块地方,再盖房子很不容易,油田领导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为职工做了一件大好事.”看着漂亮的住宅楼、优美
期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庆油田采油五厂从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为原油持续稳产提供根本保障。今年是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庆油田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提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一隅,背山面海,封闭的地理环境成为闽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基础.土著闽越人的文化底层与北方移民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福建汉民群体的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本文拟对在会计师事务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更好实现“做大、做强、走出去”做一些初步的探讨.r
期刊
小城醒了.rn黎明时照例是车子多起来,唰唰地响着驶过绕城而走的柏油路.那响声在准备起床的人们耳畔,如扫帚般扫过,一辆、两辆、三辆……车子一辆辆驶过,天光渐渐亮起来,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