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教育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垃圾分类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对于保护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垃圾分类意识的普及,离不开广大小学的支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小学生环保意识、健康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提高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为我国的“垃圾分类”普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 加强小学生垃圾分类教育的意义
  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还界定不清,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尚未建立,造成垃圾分类工作在实际推广中难度较大。对于这种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要着眼长远,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小便接受相关教育,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能力突出,易于养成良好习惯。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非常有必要穿插垃圾分类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再以点带面,带动家庭成员一起进行垃圾分类,推广和实施垃圾分类。
  2 垃圾分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实践
  学校可以将垃圾分类引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中来,与体育锻炼和健康相结合开展垃圾分类相关劳动课程,这可以对垃圾分类做出有推广借鉴意义的宣传和实践。
  一是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可以利用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多媒体平台,搜索垃圾分类相关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孩子们探索欲望。在讲座上为学生讲解垃圾的概念、危害、分类,让他们知道垃圾分类要从源头上分离出来,并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既可以美化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又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提高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
  二是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寻找垃圾的祖先”为主题的班会,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与孩子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一起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从家庭源头把生活垃圾分类好,减轻下一环节的垃圾分类工作负担。还可以举办垃圾分类创意有奖征集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意有很多,比如适当将垃圾分类简化,从而逐步融入小学生的思维。
  三是组织生活垃圾处置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企业,零距离了解垃圾处置的工艺和流程,还可以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活动,让学生与环卫工人近距离接触,懂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烦琐和辛劳,提高他们在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
  3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作用
  任何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只要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可以起到以下四点作用:
  (1)學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让学生知道人类源于自然,其本身也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衣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垃圾随意丢弃,破坏生活环境,垃圾填埋占用土地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等危害,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让学生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素养。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不仅会对环境保护带来积极影响,而且会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垃圾分类活动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美德。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人均每天做家务的时间不到20分钟,相对于美国72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劳动时间明显较少。形式多样、接近生活、时尚感强的垃圾分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劳动积极性,进一步培育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勤于动手的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技能,珍惜人类劳动成果,传承吃苦耐劳的劳动美德,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实践教育。
  (4)通过深入社区,让学生与环卫工人接触,可以更好地消除等级偏见,发扬善爱美德。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与环卫工人接触,亲身经历劳动的整个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劳动的价值及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在日常不随意丢垃圾。同时,让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敬业心,养成尊重劳动成果的价值观,进而加倍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发扬善爱美德。
  除此之外,在垃圾分类活动中,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建设自己干净、整洁的美好家园共同努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树立集体观念、公共卫生意识。
  总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可以为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家园奠定良好的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垃圾分类教育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开展此类活动,更是有助于校园文化、全面教育的推广、深化,因此,将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作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乐园小学)
其他文献
武术、太极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热搜词汇,太极拳的发展也呈现迅猛态势,成为全球习练人数最多的武术拳种。多年来,太极拳派别歧出,风格迥异,究其根源皆来自于河南温县陈式太极拳与赵堡太极拳,而二者在起源、传承、拳理及风格特点上一直被世人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本文从田野视角出发,依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求同存异的原则对二者之间的源流加以探析。  1 文本资料:太极拳之谜  1.1 太极拳之源  探究陈家沟与赵堡
期刊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对民俗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溯与述评。研究表明:回溯研究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理论与应用两个维度展开。建议:细化理论基础,注重理论探索;拓宽实践视角,追求应用升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速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传统体育事业一度面临极大挑战。随着“世情、国情、党情”革新变化,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强调加强传统
期刊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加大重视,全国体育生不断增加,体育四项高考是体育生升学的途径之一。立定三级跳远作为运动员们必考之一的项目,也是相对比较好提升分数的项目。考试中运动员常常会因为过于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使得肌肉僵硬,技术动作完成不完整,导致运动成绩不理想。日常训练中每个运动员都会产生肌肉疲劳、心理倦怠的情况,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运动成绩出现下滑。如果模拟性比赛训练法得到合理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将运动
期刊
很多幼儿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溺爱会让幼儿产生“不管在哪里,所有人都必须围着自己转”的心理。这是幼儿自私的心理体现,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因 此,要想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对幼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在幼儿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家校合作中发挥家长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所以在易地扶贫搬迁户学生教育工作开展阶段便需要细致设计与规划各个体育教育工作环节与流程,切实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并且助力教育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且达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户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其家庭条件较为困难,所以在成长发育阶段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身体素质较差等方面问题,因此便可以针对这一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比较快。如何与初中生进行有效沟通,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初中班主任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已经上升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培养小学生的全面能力,包括文化教育以及体育教育两个方面。本文针对小学生体育参加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引导生成”理念,探索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过程中
期刊
1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想在世界之林中昂然屹立就必须要加强农村的建设。农村体育的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一环,对我国国家和农民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1 有利于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第一,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加人的肺活量,提高人的免疫力,这样农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经常从事体育活动,人的关节就会更加灵活,可以让骨头变得更加坚韧,更大程度的抵抗
期刊
短式网球是网球运动的启蒙训练阶段,是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负荷能力设计的适合5到11岁儿童参与的网球运动。本文从小学短式网球课程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教学实践中小学短式网球课程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践的角度,寻求小学短式网球课堂教学方法。为网球运动在校园中进一步开展建言献策。  1 小学短式网球教学的作用  1.1 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短式网球是体育教学改革推出的一项新
期刊
如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使得初中生升学压力较大,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在此种情况下,体育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利用时间是相对较少的。然而,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成长期,这一时期本该是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重要阶段,而且良好的体能和与体育相关的良好精神品质,也是学生在高中进行更大强度学习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出发,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