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初二学生为被试,以真实英语词法规则为实验材料。探究了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及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的规律。结果显示:当以单词维度得分为因变量时,学习方式和单词维度存在交互作用,对于结构维度下的学习,外显学习、协同学习都显著好于内隐学习;当以总分为因变量时,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单纯的内隐和外显学习;无论以单词维度得分还是总分为因变量,情境因素的主效应都显著,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显著好于不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
关键词 初中生 词法规则 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 协同学习
1 问题提出
从内隐学习的研究初始,研究者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人工语法材料。这种做法有利于实验材料难度的控制,保证实验材料的新颖性,避免被试知识经验对学习的干扰。但这种研究方法严重降低实验的生态效度。因此,张妍铭等提出不能将纯人工语法材料所得的结论武断地应用于现实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弥补人工语法材料的局限性,研究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应用到内隐学习的研究中来。在这些研究中,张长英等认为内隐学习在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效应;但张钘铭等在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研究时并没有发现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可见,在有关真实语言内隐学习这一领域中,内隐学习的研究结论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随着内隐学习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内隐外显学习的分离在真实的学习条件下并不常见。现实中,人们的学习往往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相互交织,两者的结合表现为相互干扰和相互促进。两者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协同学习的优势效应,这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关于动机在内隐学习及其协同学习中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其规律如何,在目前研究中的探讨比较少见。因此在内隐学习及其协同学习中,学习动机是否发挥了作用也值得探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真实英语词法规则的内隐、外显及其协同学习的特点。通过选取真实单词为实验材料,采用指导语分离范式,要求被试在有无动机的情境下进行双维度单词的归类学习,以探究在不同单词维度下三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应以及动机的影响。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四川省广汉市小汉中学初中部学生中,抽取初中二年级学生共174人。
2.2 材料
实验的材料为32个英语单词,每个单词由5~8个字母构成。
结构维度选用双写词(在单词中有连续的两个相同字母出现)和非双写词(在单词中没有连续的两个相同字母出现)规则;频率维度选用的是高频和低频规则(单词的频率高低由初中二年级的教师和学生综合评定得出)。确定实验用词时需要将两个维度相匹配,因此整个实验材料有四种类型。每个类别选择8个词。
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单词维度:结构维度、频率维度)€?(情境:给予外部动机、不给予外部动机)€?(学习方式: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的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因素是学习方式和情境,组内因素是单词维度。
2.4 实验程序
本实验的任务主要是要求被试将单词分为A、B、C、D四种类别,一对一进行实验。实验的情境因素采用指导语的形式进行分离;学习方式采用Reber创立的指导语作为分离方法。实验分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被试需要将16个单词进行正确的分类。
测试阶段:每个实验组任务一样,都是将学习阶段未使用过的16个英语单词进行分类,此阶段的分类为纸笔测试。
本研究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对单词分类结果总的得分,另一个是单词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词维度为因变量下的学习成绩分析
以单词维度为因变量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2,168)=105.36,p<0.01。情境的主效应显著,F(1,168)=5.04,p<0.05。单词维度和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2,168)=186.05,p<0.01。比较情境两个水平的平均值得知外部动机组的成绩比无外部动机组的成绩好;对单词维度和学习方式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内隐学习上频率维度的成绩好于结构维度的成绩,在外显学习上结构维度的成绩好于频率维度的成绩。三种学习方式在频率维度和结构维度上的事后检验可知:在频率维度上,内隐学习和协同学习的成绩显著好于外显学习;在结构维度上,外显学习和协同学习的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
3.2 总分为因变量下的学习成绩分析
将总分作为因变量。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2,168) = 41.51,p<0.01;情境的主效应显著,F(2,168) = 8.70,p<0.01。学习方式的事后多重检验结果结合平均值的比较,结果显示:协同学习的成绩显著好于单纯的内隐和外显学习,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成绩差异不显著。由情境两个水平的平均值得知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显著好于没有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
4 讨论
4.1 协同学习的优势效应
根据结果分析表明单词的显性规则(结构维度)较适合于外显学习,而隐性规则(频率维度)内隐学习成绩较好。但在显性和隐性规则学习中,协同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优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实,Ellis早在研究威尔士语语法规则的获得过程中就发现,采用了随意学习、语法学习和结构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下,被试的成绩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了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协调学习会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本研究中单独的内隐学习并未产生优势,而协同学习效果显著,表明内隐学习的独特作用应该是和外显学习产生了相互作用,其效果才会更好地显现出来。在研究英语语音规则的内隐和外显学习规律时,张冲等研究发现,就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测试时的成绩是不同的,其中通过内隐学习习得的知识正确率最高,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此时的内隐学习之后是加入了外显练习的,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受到内隐外显两种学习方式先后顺序的影响。这说明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协同学习确实存在着优势效应。 在探索英语的学习效率时,本研究的启迪是:应该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结合起来,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效。
4.2 动机对英语词法规则学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给予外部动机组被试的成绩显著好于不给予外部动机组被试的成绩。这说明外部动机确实对学习产生了促进作用。张长英等曾探讨过幼儿在习得英语语音过程中的内隐学习状况,其中考察到了幼儿的主动性程度,也就是幼儿的动机问题。他们认为幼儿主动讲英语的程度对幼儿的语音意识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林颖曾就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在内隐学习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他认为在内隐学习中,外部动机并没有发挥作用,导致被试学习成绩提高的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内外动机。
4.3 英语词法规则中内隐外显学习方式的敏感性
针对本研究英语词法的双写规则而言,不同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再次表明了内隐学习较为适合相对规则难度较大的学习材料,而外显学习似乎对清晰明确的规则更为敏感,学习效果更好。这启示我们,在针对不同的学习材料时应该采用更合理的学习方式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英语词法的教学中,当面对比较深、难的学习内容时,可以适时地采用内隐学习的方式;当处理比较容易的学习内容时,采用外显的学习方式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论
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得出结论如下:(1)当以单词维度得分为因变量时,学习方式和单词维度存在交互作用。(2)当以总分为因变量时,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协同学习表现出了优势效应。(3)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显著好于不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葛操,沈德立,白学军.英语双写规则的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效应与年龄效应[J].心理科学,2010.33(5):1047-1050.
[2] 张妍铭,周爱保,张长英.儿童英语句法学习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6):1364-1369.
[3] 张长英,周爱保,张妍铭,樊赤军.幼儿的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特点及内隐学习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72-75.
[4] 张妍铭.汉语儿童英语学习中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206-211.
[6] 张冲,周仁来.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9:78-85.
[7] 林颖.内隐学习机制及其个体差异的研究—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关键词 初中生 词法规则 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 协同学习
1 问题提出
从内隐学习的研究初始,研究者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人工语法材料。这种做法有利于实验材料难度的控制,保证实验材料的新颖性,避免被试知识经验对学习的干扰。但这种研究方法严重降低实验的生态效度。因此,张妍铭等提出不能将纯人工语法材料所得的结论武断地应用于现实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弥补人工语法材料的局限性,研究者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应用到内隐学习的研究中来。在这些研究中,张长英等认为内隐学习在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效应;但张钘铭等在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研究时并没有发现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可见,在有关真实语言内隐学习这一领域中,内隐学习的研究结论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随着内隐学习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内隐外显学习的分离在真实的学习条件下并不常见。现实中,人们的学习往往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相互交织,两者的结合表现为相互干扰和相互促进。两者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协同学习的优势效应,这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关于动机在内隐学习及其协同学习中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其规律如何,在目前研究中的探讨比较少见。因此在内隐学习及其协同学习中,学习动机是否发挥了作用也值得探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真实英语词法规则的内隐、外显及其协同学习的特点。通过选取真实单词为实验材料,采用指导语分离范式,要求被试在有无动机的情境下进行双维度单词的归类学习,以探究在不同单词维度下三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应以及动机的影响。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四川省广汉市小汉中学初中部学生中,抽取初中二年级学生共174人。
2.2 材料
实验的材料为32个英语单词,每个单词由5~8个字母构成。
结构维度选用双写词(在单词中有连续的两个相同字母出现)和非双写词(在单词中没有连续的两个相同字母出现)规则;频率维度选用的是高频和低频规则(单词的频率高低由初中二年级的教师和学生综合评定得出)。确定实验用词时需要将两个维度相匹配,因此整个实验材料有四种类型。每个类别选择8个词。
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单词维度:结构维度、频率维度)€?(情境:给予外部动机、不给予外部动机)€?(学习方式: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的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因素是学习方式和情境,组内因素是单词维度。
2.4 实验程序
本实验的任务主要是要求被试将单词分为A、B、C、D四种类别,一对一进行实验。实验的情境因素采用指导语的形式进行分离;学习方式采用Reber创立的指导语作为分离方法。实验分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被试需要将16个单词进行正确的分类。
测试阶段:每个实验组任务一样,都是将学习阶段未使用过的16个英语单词进行分类,此阶段的分类为纸笔测试。
本研究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对单词分类结果总的得分,另一个是单词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词维度为因变量下的学习成绩分析
以单词维度为因变量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2,168)=105.36,p<0.01。情境的主效应显著,F(1,168)=5.04,p<0.05。单词维度和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2,168)=186.05,p<0.01。比较情境两个水平的平均值得知外部动机组的成绩比无外部动机组的成绩好;对单词维度和学习方式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内隐学习上频率维度的成绩好于结构维度的成绩,在外显学习上结构维度的成绩好于频率维度的成绩。三种学习方式在频率维度和结构维度上的事后检验可知:在频率维度上,内隐学习和协同学习的成绩显著好于外显学习;在结构维度上,外显学习和协同学习的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
3.2 总分为因变量下的学习成绩分析
将总分作为因变量。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2,168) = 41.51,p<0.01;情境的主效应显著,F(2,168) = 8.70,p<0.01。学习方式的事后多重检验结果结合平均值的比较,结果显示:协同学习的成绩显著好于单纯的内隐和外显学习,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成绩差异不显著。由情境两个水平的平均值得知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显著好于没有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
4 讨论
4.1 协同学习的优势效应
根据结果分析表明单词的显性规则(结构维度)较适合于外显学习,而隐性规则(频率维度)内隐学习成绩较好。但在显性和隐性规则学习中,协同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优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实,Ellis早在研究威尔士语语法规则的获得过程中就发现,采用了随意学习、语法学习和结构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下,被试的成绩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了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协调学习会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本研究中单独的内隐学习并未产生优势,而协同学习效果显著,表明内隐学习的独特作用应该是和外显学习产生了相互作用,其效果才会更好地显现出来。在研究英语语音规则的内隐和外显学习规律时,张冲等研究发现,就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测试时的成绩是不同的,其中通过内隐学习习得的知识正确率最高,但是他们同时也指出,此时的内隐学习之后是加入了外显练习的,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受到内隐外显两种学习方式先后顺序的影响。这说明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协同学习确实存在着优势效应。 在探索英语的学习效率时,本研究的启迪是:应该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结合起来,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效。
4.2 动机对英语词法规则学习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给予外部动机组被试的成绩显著好于不给予外部动机组被试的成绩。这说明外部动机确实对学习产生了促进作用。张长英等曾探讨过幼儿在习得英语语音过程中的内隐学习状况,其中考察到了幼儿的主动性程度,也就是幼儿的动机问题。他们认为幼儿主动讲英语的程度对幼儿的语音意识成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林颖曾就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在内隐学习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他认为在内隐学习中,外部动机并没有发挥作用,导致被试学习成绩提高的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内外动机。
4.3 英语词法规则中内隐外显学习方式的敏感性
针对本研究英语词法的双写规则而言,不同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再次表明了内隐学习较为适合相对规则难度较大的学习材料,而外显学习似乎对清晰明确的规则更为敏感,学习效果更好。这启示我们,在针对不同的学习材料时应该采用更合理的学习方式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英语词法的教学中,当面对比较深、难的学习内容时,可以适时地采用内隐学习的方式;当处理比较容易的学习内容时,采用外显的学习方式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论
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得出结论如下:(1)当以单词维度得分为因变量时,学习方式和单词维度存在交互作用。(2)当以总分为因变量时,学习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协同学习表现出了优势效应。(3)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显著好于不给予外部动机被试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葛操,沈德立,白学军.英语双写规则的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效应与年龄效应[J].心理科学,2010.33(5):1047-1050.
[2] 张妍铭,周爱保,张长英.儿童英语句法学习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6):1364-1369.
[3] 张长英,周爱保,张妍铭,樊赤军.幼儿的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特点及内隐学习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72-75.
[4] 张妍铭.汉语儿童英语学习中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D].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206-211.
[6] 张冲,周仁来.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9:78-85.
[7] 林颖.内隐学习机制及其个体差异的研究—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