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过程,良好的教育要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学会倾听,才能走进心灵。班主任应做一名真诚的倾听者,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心声,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班主任是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纽带,畅通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对于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帮助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选择倾听的途径
  倾听不一定要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现代通讯工具给我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聊天工具,班主任完全可以实时或通过留言了解学生的动态、心理,轻松与之进行交流和互动。个别学生缺乏勇气不敢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写信、便条、日记、作业等方式。班主任应给这样的学生留有“空间”,在达到相互信任、彼此放开的前提下,展开深入探讨,走进孩子心灵。
  二、灵活选择倾听的地点
  倾听地点,要根据事情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如果涉及的是班级事务,比如怎样安排座位,怎样选拔班干部,怎样处理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问题,可以选择在教室里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如果倾听的内容涉及到学生隐私,应该尽量不要让别人听到,必须认真选择谈话的地点,花池边、操场上、放学路上都是很好的倾听场所。在轻松的环境下,能让学生更自在,更易吐露真心。
  三、充分利用倾听的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非语言性的语言,它在交际中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超过了语言的功能。因此,班主任应首先学会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面对前来倾诉的学生可以直接与其面对面交谈,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许,表示对他的重视。遇到情绪较激动的学生则应先安抚他,让他平静一下心情再述说。倾听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体可略略前倾,保持亲切自然的目光,肢体动作随着话题的展开适时有所变化。恰到好处的身体语言能为师生间的交流创造出和谐的气氛,从而使教师掌握倾听的主动权。
  四、努力端正倾听的态度
  1. 保持坦荡开阔的胸怀
  班主任应保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当学生与自己意见相左,甚至不了解、不接受自己的意见时,班主任一定要克制,包容学生对自己的“不尊重”。有一次,班里的一位优秀生成绩突然下降,在单元考试时竟然不及格。我叫他放学后留下来,他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不留,我的成绩关你什么事?”我被气得直翻白眼,但还是努力用平静的语气说:“不留也行,你回去后把你成绩下降的原因写下来,交到我办公室。”他没想到我居然没发火,第二天就把一张纸条交了过来。原来,最近他的父母在闹离婚,他每天都很痛苦,完全没有心思读书。最后还写了一句:“老师,昨天是我不对,请原谅。”我很庆幸自己没发火,通过电话向他的父母反映情况,也更加关心这个学生。一段时间以后,他渐渐走出困境,成绩也赶了上来。
  2. 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
  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班主任要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针对问题就事论事,及时反思及时解决。有一次,班里一个班干部与学生打架。班干部说,他在值日时发现这个学生随手扔垃圾,就扣了他的分。我没有马上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又向他询问打架的原因。他说,扔纸屑的有两个人,另一个跟班干部关系好,班干部就没扣那个人的分。他不服氣,班干部说:“我就是不扣他的扣你的。”所以他才动了手打架。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指出他不应该打人,也批评了班干部,既教育了学生解决问题不能靠拳头,又教育了班干部管理班级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3. 坚持专注、耐心的方式
  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班主任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和对学生的爱心,时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才能够消除学生的戒备和抵御心理,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一天,一个女生来找我,说不舒服,想请假回家。我注意到她眼神躲闪,摸了摸她的额头也并不发热,我就将她带到小会议室问她原因。原来她月经初潮,心里紧张害怕。我给她讲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教她怎样正确对待,帮她妥善处理。之后她便放下心来安心上课。
  倾听是进一步交流的前提,也是沟通对话的基础。班主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师生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尤为重要。班主任应学会倾听,关注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才能合理地展开各种教育活动。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并富有极大耐心和热情,才能真正做好倾听这项“工作”,教育才可以有的放矢,收到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罗峰
  实习编辑杨蕾
其他文献
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感悟、体验与学习过程之后结出的“果”同样重要。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更要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人格独立、个性丰富
近些年来,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难题愈加凸显,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深思和解决。本文就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明显的难题,提出应对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难题  (一)学生的集体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家长对孩子愈加宠溺,造成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淡薄,学生的集体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这就严重阻碍了班主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72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天、3天、7天和14天及64名健康对照者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的程度以及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其在NAFLD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1例NAFLD患者的瘦
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既可以看成是孩子的四大天性,也可以看成人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四个过程。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要保护孩子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天性,突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小学、初中教材中都有这个内容,但是各自的教学目标不同。小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剪拼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时需要关注学生质疑
<正> 浙江省写作学会1987年学术年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在温州市召开。这次年会以讨论和交流写作学体系的论文为主。来自全省各地的60余位代表和专家、学者、作家,在会上宣读和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普及,手机微信作为近几年来兴起的网络交流平台,许多长期致力于德育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新生事物了解认识不深,缺乏亲身体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因而,我们有必要重视这一新事物,致力于研究这一新媒介对高中班主任工作产生了怎样的冲击,高中教师应当如何重新思考德育工作的各方面。  一、微信对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冲击  1. 微信造成高中生形成畸形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相比,当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