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规划中供热供气规划方案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状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中供热、燃气规划的思路,论述了统筹规划中供热、供气模式,热源、气源能源形式的选择及方案。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集中供暖;沼气;生物质气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planning related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heat supply, gas programming id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heat supply, gas supply mode, air source heat source, the choice of the form of energy and solutions.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entral heating; Biogas; Biomass gas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对于协调城乡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城乡规划法有两点重大意义,第一,将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的全部城乡规划,统一纳入一个法律管理,使乡镇、村庄的规划提高到与城市规划相同的地位;第二,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理念,核心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公共财政城乡统筹安排、公共管理城乡全面覆盖等。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设施的完善和一体化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供热、供气作为市政公用设施中的能耗大户,在城乡规划中必须注重“节能、环保、高效”,做到覆盖城乡、因地制宜、科学、经济合理。
  2 现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由最初的“自由发展”阶段过度到“规划先行”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阶段,城市规划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体制等原因,现阶段的规划存在以下不足:
  (1)城市规划中整体性、系统性、区域协调性不强,对规划方案的实施难度、近远期建设协调关系等分析不够。
  (2)规划思想过于僵硬,缺乏灵活、特色、创新的规划理念,盲目攀比,出现批量生产的现象,无法展现城市的自然文化、历史遗存和地方特色[1]。
  (3)规划方案内容比较空洞,理论性强,内容细化、深度不够,过多地追求新潮、眩目的概念,忽视城市重要的功能,忽视人们生活空间的营造,可操作性差、实施难度大。
  (4)规划中为确保用地规模、用地指标,一味的扩大人口规模,造成公共、基础等配套设施规模太大,无法布局,指导性不强,实施浪费太大,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在规划设计中体现不够。
  (5)现有的乡镇、村庄规划普及率低,规划本身无法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区差异,可操作性差,加上政府执行、监管力度不够,规划只是停留在书面上[2]。
  (6)市政配套设施规划重视不够,规划方案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市政设施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必须以“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目标,做到“资源集约利用、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环保节能”。本文主要针对城乡统筹规划中供热、供气规划方案进行探讨。
  3 城乡统筹规划中供热工程规划
  冬季采暖作为我国北方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三北”地区城市集中供暖发展迅速,但广大农村地区冬季供暖问题成为城乡统筹规划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乡空间布局、功能的不同,供热设施的规划也存在差异。在供热工程规划中必须充分体现“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分层次、分区域、多种能源和供暖方式相结合。
  按照城市居住集中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供热规划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作为城市中心区及城市边缘集中区域,必须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作为热源,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取代污染大、热效率低的小锅炉房,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的普及率。在大中城市发展大型的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城市的主力热源,以现有或扩建大中型区域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供热系统充分利用热电厂不同能级梯度的蒸汽,利用低压蒸汽(≤1.6MPa)作为电厂周边10km范围内工业企业的生产用热,以机组乏汽(0.5Mpa左右)作为城市居民供暖换热首站的汽源,发展高温热水间接连接的供热方式。对于电厂周边5km范围内的集中居住区,充分挖掘电厂余热资源,利用电厂冷却水余热进行供暖。小城市应发展以大中型区域锅炉房为主的集中供热模式,积极鼓励其他形式的采暖方式如地源热泵、电采暖等。对于有小型电厂的城市,应大力进行机组技术改造,发展低温循环水集中供暖。城市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的同时,应结合本地资源、气候等条件,积极鼓励利用其他新能源、清洁能源的采暖方式。例如在寒冬地区的沿海城市如大连、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区,可发展海水源热泵等采暖方式。
  第二层次,距离城市较远的镇(乡)驻地,作为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结合当地的经济、工业状况,发展以区域热水或蒸汽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模式,供热介质根据当地热用户类型的采用高温热水或蒸汽。对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工业企业的生产余热、生物质等方式进行集中供热。供热规划中对热源建设时间和规模,根据驻地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管网规划近远期相结合。
  第三层次,作为乡村由于居民居住相对的分散,实现集中供暖的难度很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济水平、资源优势的分散的供暖方式。可采用的供暖方式有太阳能供暖、生物秸秆气化炉供暖、山区和丘陵地区积极推广炕、壁炉,同时要求对农村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包括围护结构保温改造、木质、单层门窗替换成气密性好的双玻中空窗等、屋顶保温改造等,以及要求新建住宅按照农村节能建筑标准实施。对于农村冬季供暖必须引起国家、政府的重视,在政策、财政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补贴。
  除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外,还应要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规划的重视和落实,使供暖这项惠民、蓝天工程真正的造福于城乡居民。
  在供热工程规划中做到全面覆盖城乡,结合各自特点,以节能为主线,发展高效、环保的供热热源,充分挖掘利用余热、废热资源,供热管网以直埋敷设为主,水泵采用蒸汽循环泵或变频技术等,推广热分户计量技术、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等。
  4 城乡统筹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
  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以及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等世纪工程的实施,优质、洁净、环保的天然气成为了我国能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我国城市天然气的气化率。城市天然气作为一种稀缺能源,必须做到节约、高效的利用。在燃气工程规划中始终把握天然气利用这一主线,多气源相结合,乡村以发展利用清洁新型能源为主。
  对于大中城市必须积极推进天然气引入工程。在燃氣规划中作为城市中心区及城市边缘集中居住区域,大力发展天然气工程,提高城市居民气化率。供气的基本原则是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气、公共福利用气,适当发展工业企业生产用气,积极推进燃气空调、天然气汽车等新兴燃气用户。天然气门站、储配站规模应兼顾城乡用气量,近远结合,大中城市输配系统采用次高—中—低三级系统,小城市采用中压—低压两级供气。
  距离城区较远的镇(乡)驻地,如有上游天然气管线经过时,考虑引入天然气供气工程。对于没有上述条件的地区,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规划发展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大中型集中沼气供气站、液化气站、企业生产废气站等不同气源形式的集中供气模式。设置气化站,敷设供气管网,输送、分配到居民用户,解决居民炊事和取暖所用的气体燃料。气源形式的选择充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统一规划设施用地和建设规模,具体实施方案。对于分散的农村地区,规划大力推广“一池三改”的户用沼气工程、生物秸秆气化炉等单户供气方式,也可根据居民的集中程度发展多户型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一口8~10m3户用沼气池,可解决3~4口人家庭的生活用气。每公斤秸秆气化可产可燃气约2m3,一户4口家每天约需燃气5~6m3。
  
   图1 “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示意图
  
  图2 户用秸秆气化炉
  
  5 结论
  供热、供气工程规划作为城乡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城市、乡村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自然经济条件,选择合理的规划方案,同时要求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工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运用和推广,真正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张杰,吕杰. 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 城市设计. 2003,27(9)
  [2] 王菊仙. 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学苑. 2004,(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每个环节的工作。只有做好建筑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地进行和最后工程质量验收的合格,才能使施工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涵义和基本原则,探讨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r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他不但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本质特征是“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房屋建筑的增多,建筑能耗也大幅度地上升,如何有效节能成为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节能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区域气候与地形地貌,本文以夏热冬冷气候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分析夏热冬冷气候区的主要特点基础上,提出几个适合于夏热冬冷气候的节能建筑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夏热冬冷气候区;自然调和;现代绿色节能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期刊
摘要︰竣工决算审计是工程项目投资完成、工程顺利结算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关审计人员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提高建设竣工决算的审计水平。本文重点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问题  The final accounts of the completed project ︰ engi
期刊
摘要:本文就施工企业工程管理进行了探讨,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劣,可结合项目实际选择最为适合的管理方式,或者在固定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模式的优化,以使工程项目在满足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管理 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
期刊
摘要︰建筑电气设计是否合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作者结合某高层办公楼的电气项目设计实例,对高层办公楼建筑电气设计要点与注意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办公楼、电气设计,供电系统、防雷及安全措施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design whether reasonable ︰ with people's life. This paper bas
期刊
摘要:工程质量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竞争能力,也能反映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根据工作中的一些实践,谈一下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工程质量、施工、项目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对于人性化的小区景观设计,住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们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在社区的居住环境上体现文化性,自然性,达成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让住户在享受现代生活同时,通过小区景观中富有地方历史特色的建筑元素和景观来回望历史,引发他们对历史人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及对历史的自豪感。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
期刊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型厂矿测量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第一,区域面积具有局限性和独立性;第二,地形相对高差不大;第三,建设中对构造物的测量精度的要求较高。而《工程测量规范》对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作了如下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 2.5cm/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 3°带平面直角坐
期刊
摘要:在景观规划设计过于追求西式风格,逐渐失去国家与地区传统特色的危机之时,我们应该找回遗失的传统,并应用于现代作品当中,使传统不断地继承下去。归纳出适合于现代城市空间的继承传统的3种方法:直接再现方法、现代解释再现方法、概念化再现方法。并以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为例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风景园林 传统 继承发展 南京江宁织造府  Abstract: in the landscape plan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