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暴力的检视与自省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言暴力的客观存在开始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所谓语言暴力,源自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精神施暴”,是指使用粗俗、谩骂、蔑视、诋毁、嘲笑、挖苦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对方精神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害的行为。语言暴力在社会各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笔者作为一名教师,主要谈谈教师对学生粗言恶语的问题,并做出检视与自省。
  近几年来,关于少数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向,致使部分学生厌学、逃学、畏惧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甚至于上吊、跳楼自杀的事件屡见报端,但作为一名教师,这些报道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重视,因为我自认还算知书达理,这种事离我是很遥远的。在我阅读郭绍明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三大盾牌抵御语言暴力》一文之前,我觉得自己作为教育者在“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作怒吼状、呵斥状对学生说出一些训诫的话是天经地义的。“打是亲,骂是爱”,骂他是为他好,家长也不会怪我。读了这篇文章后不禁大吃一惊,学生已经陷入需要应对教师语言暴力的尴尬境地了,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自查与反省。
  经过反省,我发现自己也曾经在无意中对学生说过“施暴”的言语,说不定已经在学生的心目中造成阴影,留下伤害,如果不给自己敲敲警钟,说不定这种伤害还将继续下去。
  下面是我根据郭绍明先生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观察搜集到的教师“暴力语言”样本,现罗列于后,供同行比对与自我检视:
  挖苦式:“你是吃什么长大的呵,这么笨!”“你在学校这样混,对得起你父母的血汗钱吗?”“这么差的成绩,还想考重点,简直是天方夜谭!”
  比较式:“你看某某,再看看自己,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你与某某一样没出息!”
  记帐式:“到时候再找你算帐!”“期末写评语时你才知道厉害!”
  呵斥式:“我教了这么多年书,没见过你这样的!”“你有病呵!”“滚出去!”“你的记性被狗吃了?”
  孤立式:“同学们,你们看,他这是什么行为?”“他这样,大家说怎么办?”“他讲,我就不讲!”
  告状式:“不怕你现在捣蛋,学校开家长会时咱们再说!”“叫你父母来!”
  谩骂式:“比猪还笨!”“你死脑筋呵?”“我像你这样,早就跳楼了!”
  揭短式:“你怎么还像上学期那样?”“你在家里养成的臭毛病不要带到班上来!”
  预言式:“你这样发展下去只有进监狱!”“长大了肯定没出息,只有扫马路、要饭!”
  结论式:“缺乏家教!”“天生就这样!”
  如果再详细地列下去,可能还有不少类似的样本。这些用于心理惩罚的语言,来势汹汹,疾言厉色,确实是一种语言暴力。也许教师说这些话时是出于“好心”,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侮辱和伤害,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教师如此责骂,我们自己会是什么感受呢?
  我回忆自己在中学、中专、高职教书和当班主任的近20年时间里,在情绪冲动的情况下,确实也对学生说过类似的话,气头上觉得不这样不足以平心头之愤,不这样不足以震动学生,没有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古人说“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我说出那些话的时候,也许是事出有因,但肯定对学生的情感有所伤害。现在想来,确实有些赧然。学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失误,但为人师者此举必然破坏自身形象,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与怨恨,造成班集体的不和谐,甚至给学生造成难以弥合的伤害。
  当然,语言暴力不仅仅只存在于学校和课堂,但是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与学生交往层次最深的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稚嫩的心灵和充满信任的眼神的时候,如果不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和调适,任凭过激的语言肆意宣泄,这种语言暴力,会比其它社会层面的语言暴力造成的危害更大。
  是觉悟的时候了。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孩子心灵的呵护者与孩子未来的奠基者,注意,别让自己的语言伤着孩子。
其他文献
76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典型的阳盛阴衰,全班50人,男生比女生多10人,而且整个初二年级高个子调皮男孩几乎都集中在这一个班,还真让人有点头疼。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决心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把管好男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这两年,我一直在探索怎样增强男生责任感。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无意中我竟找到了一剂良方——示弱。    一、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我带班的
期刊
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1月和7月分别发布了第21次、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动向是,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高中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占到39%;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有较快的增长趋势;随着“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乡乡有网
期刊
捷径,是指最容易实现目标,最容易达到目的的路径。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谁不希望早日实现理想呢?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在通往理想的路上,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甚至是磨难,这时,如果有一条捷径能够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目标,变理想为现实,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于是,在人生的追逐中,许多人把捷径当成自己的首选。毕竟,成功是绝大多数人所向往的。  然而,是不是捷径就适合每一个人呢?未必。捷径令人向往,但并非
期刊
昨晚三个学生迟到,我把他们叫到选修室谈话了解情况。原来是有一个学生脚有些扭伤,其他两个学生陪同去了校医室。我看了看学生的脚不是太严重,只是略有发肿而已。但他们却因为有伤而迟到感觉理直气壮。为了他们的长远考虑,也为了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层面的挖掘,真正找出他们的思想症结。  师:你们知不知道6:30开始英语听力?  生(齐说):知道。  师:那你们打球打到几点钟呢?  生:大约6
期刊
晚上正在家里看电视,手机响了:一条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谁呢?我满怀疑惑打开,一行字映入眼帘:王老师,您现在好吗?我是林小慈,还记得我吗?  林小慈?!那样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难道是她吗?我猛地想起来了,“怎么会不记得呢?你在哪里啊?”我急忙回了短信。  “我现在上大学了,正在军训呢,感觉这个教官仿佛就是你,很怀念您教我们的那段日子,现在我们还在唱《我的希望》。”  哦,真的是她!一瞬间,我的
期刊
上个学期,我班被戏称为“流氓班”,各科成绩在同年级“光荣”垫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学期,我班的班风、学风却不可思议地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各科成绩也连跳几级,纷纷冲进前三名。同事都问我对学生施了什么魔法,我淡然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在学生成绩单操行评定中巧做了一回文章而已。  上学期末,填写学生成绩单时,我照例要满纸大话空话废话,诸如“学习认真”“劳动积极”“尊敬老师”“团
期刊
每当隆冬过去,春风轻轻吹来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侧耳根。在我的故乡,侧耳根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年年岁岁长满了山野。  阳春三月,田野里、山坡上、田埂边,随处可见侧耳根的身影。它纤细的茎秆举着片片紫红的叶儿,叶儿是极具风情的柔和的心形,布了些暗红的筋脉,似乎是隐藏在柔嫩肌肤下的细细血管。穿花布褂的小姑娘,常常提着篮挎着筐在田埂上挖侧耳根,于是,原本荒凉的山野,平添了丝丝情趣和浪漫。  我发现不光像我一样
期刊
瓶子满了吗?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的学生讲课。他做了现场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载体,不仅凝聚着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追求,同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起到了厚德载物的作用,而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指导班级文化的正确发展。  一般来说,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我为中心阶段,这是班级文化的萌芽和提取阶段。  无论何时何地,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个性张扬抑或沉稳都各有其优势。而校园中
期刊
军训是新生入学的“必修课”,既能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又能磨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新学期军训伊始,作为班主任的我,担任辅导员的工作,与教官、学生们朝夕相处,目睹教官们在短短一周内,将一伙稀稀拉拉、纪律松懈的学生整合为队伍整齐、纪律严明的团队。我开始思考一个常被人忽略的德育问题:军训对班主任治班的启示。    一、治班之本:威严与关爱    军训动员大会上,总教官掷地有声地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