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1936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钟南山如今已步入高龄,但身手依然矫健,且声如洪钟,身板笔挺,看上去犹如年轻的小伙一般。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能一连做10个引体向上。钟南山曾在一个健康座谈会上说:“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学会享受人生四乐
  在钟南山的健康辞典中,心理健康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钟南山认为:应当“学会享受人生四乐。”他说。“得意时助人为乐,失意时自得其乐,一般时知足常乐,困境时苦中作乐。这就是我的人生四乐。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多帮助别人,在自己过得一般的时候要知足常乐,而当自己处于逆境中时,则要学会善待自己。我生活中起起伏伏,经历过很多事,但得意的时候少,一般的状态多。我想主要是失意的时候很难,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在这个时候,心态平衡最重要。”他着重指出:“在困难的时候,要苦中取乐。要在心里讲没关系。不管发生什么问题,一定要学会说没关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切忌钻牛角尖……日常生活中解决心理压力的办法有很多,倾听、倾诉是非常重要的。还有运动,睡眠,也是有效的办法。我就经常以运动减压。还有就是坚信困难会过去的,要咬牙顶一顶。咬咬牙,顶一顶,生活就会出现转机。有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熬过生命中寒冷的冬天,要靠自己的信念,顽强地坚持,永不放弃,相信自己会迎来新的机会。”
  再忙也要运动
  钟南山认为,现在不少人的运动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打打羽毛球、篮球,出身汗,就达到运动的目的了。其实不然,我们还应关注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因为人体在30岁以后体质就开始下降,而50岁之后,体质就会进入衰老期,需要功能锻炼来使人体系统发生功能性的改变。”对于一些不适合剧烈运动的中老年人,钟南山建议他们以步行的方式来进行锻炼:“英国曾对1645名中老年人做过4年以上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每周步行4小时的人和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人相比,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低60%,病死率低70%。”他还建议:中老年人在太阳好的时候,到公园里去晒晒太阳,走上几圈,就算再不爱运动,伸伸胳膊,动动腿,多做一点家务,也比坐着不活动要强。
  午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油站
  作为院士,钟南山的工作之忙是可想而知的,但他的生活还是很有规律。“我基本上是晚上11:30睡觉,早上7点起床。我很重视睡眠,一般情况下,我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睡7个半小时,再加上中午半个小时的休息,每天尽量能保证8小时。睡眠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很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的需要。”也许有人会问:钟教授白天很忙,晚上还要备课、做课题、写文章等,他的睡眠质量是怎样保证的?钟南山说:“太累的话,我就不做功课了,看看报纸,或者看看电视。电视我不会选择情节很紧张的,主要还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比赛,比如篮球赛、田径赛、排球赛等,但时间也很少,也要到晚上10:30以后了。”有意思的是,钟南山将午睡也列入了他的养生辞典,午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油站。我每天午休半小时,午休对一天的工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下午的工作。我生活在广东,温度相对比较高,人容易疲倦,午睡一会儿,工作起来精力会好一些。现在已经有比较多的人坚持午睡,这实际上是一个好习惯。现在城市里的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难有午睡,这其实不好,要尽量创造条件午睡一会儿。成人也要三分饥
  明代医家万全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是:要确保幼儿的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钟南山认为,“三分饥”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同样重要,一个人每顿饭都有饥饿感,很想吃,这说明消化系统很健康,是好事。对于一些白领“早饭不吃,中饭凑合,晚饭撑饱”的饮食状况,钟南山希望他们能合理地调整自己的饮食,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我不太赞成早餐少吃的说法,这要因人而异。我吃的早餐包括一杯牛奶、几片面包、一碗白粥、一盘蔬菜,一个鲜橙。或者是一杯鲜榨的橙汁。我上午一般工作繁重,精力也好于下午,吃得多些,要靠這些食物作为动能。”他还说:“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但是鸡蛋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容易消化吸收。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等。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鸡蛋又是较好的健脑食品。对于老年人来说,鸡蛋一般不易消化,但吃煮熟的鸡蛋,是煮到蛋黄刚刚成为固体,这样就比较好消化,易吸收。”
  最后,钟南山希望广大的中青年人才要善于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生命健康,张驰有度、劳逸结合,最终实现从“将才”到“帅才”的转化。
其他文献
“一种探究习惯”课程是由数学、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拓展,以智力七巧板、科学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的探究性课程。该课程努力体现陶行知先生 “教学做合一” “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教育思想,面向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提升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养成探究习惯。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洋溢着生命活力的 “全人课程”, “一种探究习惯”课程属于拓展型课程之一,课程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更好地运用于幼儿园及一年级的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目前,我们为混合班开设了五次关于火星定居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期间将会分角色扮演太空探索的故事,这样,他们可以从第一视角了解在地球外旅行和生存是什么样的。  一、角色扮演的益处  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有许多好处。它将孩子们置于鲜活的角色中,让他们表现出与角色相关的行为、思想和动作,增强了孩子们的互动性
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  自然科学在培养健全人格、爱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大有可为。小学科学教材要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具有重要意义。新编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下文简称“新编教材”)在“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编写上,就为学生提供观察和认识的独特视角:  综合地看待地球:揭示地球
1.学习进阶的提出  2005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建立州科学评价体系》中提出学习进阶可能是更好地解决评价、课程以及教学连贯性的工具,首次提出:学习进阶是理论研究者、考试命题者、课程编制者、教育决策者对话的重要渠道,是沟通学习研究和学校课堂实践的桥梁,是联结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促进一致性的最具潜力的工具。  2007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报告《让科学走进学校:K-8年级的科学教与学》中,
叶彩红老师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名老师,一名清丽脱俗的奇女子。她身上散发出“好老师”的四大特质:一是“兴趣”,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热爱之情;二是“智慧”,对科学学科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教学主张;三是“热心”,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和同行;四是“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成为同行的榜样。  她从幼儿教师到小学自然教师,再到小学科学教师,直至成為厦门市科学教研
如果近期你去过附近的儿科医生候诊室,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些变化。以前有许多小块和无数的公共玩具的低技术游戏区,已经转变成一个数字游乐场——平板屏幕、高清电视运行的卡通,以及最新的游戏系统都在等待着孩子们去尝试。如果这些高科技设备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那么家长就会拿出他们的便携式平板电脑。我们在这里不是描述这个环境,而是说明技术是如何丰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体验。在教室内也可以提供一个具有高度吸引力和有意义
曾经某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关怀老人”的公益广告,描述的是一位爸爸患痴呆症,忘记很多事情,当然也认不出自己的儿子, 当儿子带着他出去吃饭时,盘子里剩下两只饺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来放进口袋,他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这则广告让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眼泪……而根据此剧的创作团队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生一路走来,转瞬间已接近不惑之年,青春岁月成过往云烟。  蓦然回首,才惊觉身边亲爱的父母早已过了壮
世界各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许多国家有着健全的养老体系。而且有些国家的老年人财政自由,不需要子女照顾,怡然自得。而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相关媒体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占总人口的10.8%。  这些数据显示我们迫切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老年社会。这些老年人,他们用一辈子的辛苦劳作,撑起了中国的今天,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从来就是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库,在默默等待有心人的挖掘。人间的悲剧很多源自拒绝沟通或者低劣的沟通技术,“刀子嘴豆腐心”,总是无法得到多数人的谅解。提升语言水平,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必备技能,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所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滑稽者以其高超的智慧将纷纷扰扰的人间难题化解在风轻云淡之中,期间的智慧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敢于亮剑,东郭先生指点大将军
在大多数人心中,癌症往往与“绝症”是同义词,癌症的可怕源自人们对不治之症的恐惧。  癌症又名為恶性肿瘤,指的是细胞不正常增生,且这些增生的细胞可能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癌化,有些细胞增生不会侵犯身体其他部分,称为良性肿瘤。癌症常见的征象与症状包括新发生的肿块、异常的出血、慢性咳嗽、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以及肠胃蠕动的改变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因此发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