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信仰一叙事实践的内容与形式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0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初进入神话研究这个领域,是非常偶然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偶然的幸运。今天我发现,我所研究的问题和我们这个学科面临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关系特别密切。从研究神话这个角度,也许能解决一些我想到的问题,比如说信仰问题。学界关于信仰的问题讨论过许多次了,民间信仰的合法性到底在哪里,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过去都说封建迷信,今天这个弯要转过来的话,也不是个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你看民间信仰是非常庞杂的,什么都有,确实按照过去的标准,它的确有好的,有不好的,比如说一些恶俗的成分,在民间信仰里确实都有。笼统地说它好或不好,这是很难说的。怎么能有一个标准把它区分开来,肯定一些,否定一些。过去简单的说精华糟粕,但精华糟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这些标准都是很难确定的。而研究神话对我们处理信仰问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其他文献
张广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锄会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出版《张广才画集——现代彩墨卷》、《江苏画刊提名21世纪优秀艺术家——张广才》、《张广才插图艺术》、《张广才素描作品集》;有多幅作品参加省及全国性美展获奖,并被重要学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一、戏神信仰研究的始点与机缘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志勇好!近几年,我注意到你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戏神信仰的论文,在学界也引起了一些反响。所以,今天想就戏神信仰与中国古代伶人精神生活史的话题与你作一次学术讨论和交流。
现代美学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但它却没有尝试运用人类学的任何方法。尽管人类学会偶尔的试探接触,美学却依然保持对它的疏远和冷漠。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现在可以完全肯定地说,美学研究正在逐渐转向人类学。这不仅由于越来越多的收藏品、书籍以及杂志不允许对人类学的忽视;更重要的是,美学家必须看到,他们大部分的问题只有在人类学的帮助下才能得到解决。
李传忠:毕业于四川美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南交通大学美术学系副教授。曾应邀在奥地利进行艺术交流,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艺术展。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中获奖,发表作品(专著)多幅(部)。
六朝时期用茅茨装点自然山水或人工山水的审美心理最初发自一种本土的、历史悠远的宗教意识,而这种意识后来又为道教徒继承下来。这些茅茨其实是远古时期神圣建筑的延续,是当时道教信仰的一种特有符号。佛教在中土传播的初期,外来传教士采取了道教的宣教模式,在表演神迹以吸引大众的同时,也借用了道教建筑的外形,这表明当佛教向中土输出意识形态的时候,自己也受到了反作用力,茅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期刊
祝璟: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硕士。 李立: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张庆:湖南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工艺美术和视觉艺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