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化管理的若干误区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的精致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校的关注。但是,对于精致化管理,一些学校在认识和实践上均存在误区。
  
  ▲校园文化布置很精致,但“主体的痕迹”淡化了
  
  一天,我陪一位校长考察两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发现一所学校的布置十分精致,另一所学校的布置则相对粗糙,但是精致的布置中没有学校师生活动的痕迹,粗糙的布置中却可见师生的情趣。那么,校园文化在“精致”与“主体的痕迹”中应该保持怎样的平衡呢?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追求精致化,但精致化的校园文化必须体现“主体的痕迹”,如果校园内布满了景点,但景点与本校的师生没有关联,那么这样的校园文化是值得怀疑的。笔者在参观无锡市东林小学的时候,发现在精致的校园中,也有“不精致”之处:在班级外面的墙上,张贴着一页页孩子们自己写下的“我的责任”,虽然显得有些稚拙,但透过“不够精致”的“责任墙”,我们却看到了学校围绕责任所进行的主题教育是十分精致的。
  
  ▲活动流程很完整,但重要的细节被忽略了
  
  笔者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发现学校在活动流程的设计上通常是比较完整的,但常常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流程的可操作性不强。一次,笔者参加一所学校的课堂观察活动,观课流程很完备,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细节,其一是时间,其二是地点,教师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进行交流。在教师集中交流的时候,又因为阶梯教室空间太大导致交流效果不佳。如果我们在“时间”、“地点”、“环境”等细节作更多的考虑,那么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备课笔记很整洁,但智力活动的印记没有了
  
  学校在关于备课笔记的检查中,常常过于注重其整洁度,备课笔记上缺少了教师智力活动的印记。笔者认为,备课不是写字比赛,而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的过程,在备课笔记上,“划来划去才是真”,应留有教师智力活动的印记。名师的备课手稿应该像作家手稿一样值得收藏和研究。
  那么电子备课如何体现智力活动的印记呢?反对电子备课的人的一个共同的观点是认为电子备课复制、粘贴过于容易,难以真实地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思考成果。我市盛泽实验小学对教师的电子备课进行精致化管理,以语文学科为例,在学校论坛上,对每一课都建一个帖子,这个帖子下包括3项内容:一是相关资料链接,不待教师“复制”,学校就将筛选过的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发在论坛上;二是个人教学设计,教师将个人教学设计在内部网上贴出,以便交流,这样反而没有教师会“粘贴”网上下载的教案了;三是相互评点与自我反思。这样的电子备课,即体现了智力活动的印记。
  
  ▲作业批改很规范,但个性化的智慧消失了
  
  很多学校对作业批改提出了规范要求,这是必需的。但是,这种管理不能过于僵死,泯灭教师个性化的智慧火花。例如:有的检查者要求教师不要批“优秀加五角星”,因为在规范里,只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没有“优秀加五角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不仅批“优秀加五角星”,还有加两星的、三星的,在小学低年级还有加大拇指、加两个大拇指的,孩子们视教师的这些批改符号如珍宝。笔者认为,作业批改的基本规范是必要的,但作业的批改更应该在教师富有个性化的操作中指向“有效”。
  
  ▲教学质量检测次数频繁,但往往只调不研
  
  目前,学校对于教学质量的检测不可谓少,但大多是只调不研。检测之前,目的不明确;检测之后,缺少深刻的分析,教学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相应的改进策略有哪些,教学调研很少考虑这些问题。
  
  ▲教学检查环节周密,但检查的精度欠缺
  
  一些学校很重视教学检查的各个环节,但谈及究竟怎样检查、在检查中有何发现、通过检查有何收获的时候,则语焉不详。这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检查看似环节周密,但是检查的精度欠缺。有精度的检查应着重做好两件事:发现与反馈;有精度的检查应瞄准两项内容:存在的不足与创新之处。我们在检查中要发现教师的创新之处,并将这些发现及时向教师反馈,提升为经验。这样,教师才会从抵触检查变为欢迎检查。
  
  ▲规则内容很丰富,但往往高不可攀、不近人情
  
  学校在实施精致化管理中都制定了不少规则,内容很丰富,但有些内容高不可攀。学校的规定如果师生难以做到,那么还不如不要。比如:对于一年级新生,一条“安静”的规则可能就要训练学生一个月,在此期间,建议学校不要提出第二条规则。还有些规则不近人情,比如:时下在一些学校中流行的“推门课”,弄得人心惶惶,难称智慧之举。
  
  ▲制度建设很严密,但常常忽略了具体情况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学校的制度有点像“微软公司打补丁”,出什么问题了就制定什么制度,于是制度越定越严密。几乎所有学校都可以拿出一叠厚厚的刻板的规章制度。但笔者认为,管理者面对具体问题时还要具体分析,以人为本,灵活地执行规定,以完善制度。例如:没有一所学校会规定教师在雨雪天可以不上班,但是有身孕的女教师在雨雪天上班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山东潍坊一中出台了这样一项具体规定:禁止有身孕的女教师在雨雪天上班。管理者在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中,必须经常吸收多方意见,以解决具体问题。
  
  ▲关注琐细工作,但未进行系统思考
  
  精致化管理注重细节,但这种细节关注应在系统思考的框架内进行。如果只有细节没有系统,就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学校的很多琐事如果没有“系统梳理”就会消磨师生的精力。比如学校经常让教师填写一些表格,这事往往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其实有很多表格是毫无价值的。如果我们跳出这些细节进入系统思考,就不会被无意义的琐事占据时间。
  
  ▲重视经验学习,但对经验的深度解读不到位
  
  学校可借鉴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但在借鉴的时候必须进行深度解读。苏北有名校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专心度而倡导“提高上课的抬头率”、“提高自修课的埋头率”。这种经验后来被另一所学校发展为一种“制度”:如教室外面有人经过,学生抬头一次给予“警告”,抬头三次给予“处分”等等。这种“精致”的管理就有些脱离管理的本意了。李希贵校长曾引述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有学生考试差1分及格,老师答应“借分”,但要求学生下次考试中“还贷”。可是,这一“经验”被一些人推广后就变味了,在一些学校,为了强制学生“借分”,居然差点上演一场体罚的闹剧来。看来,对经验的深度解读不到位、盲目移植必定要出问题。
  
  编辑 许丽艳
其他文献
同学们:  最近,天气比较冷,黑夜长白天短,我了解到同学们为了早一点赶到学校,不到六点就起床,离开温暖的家,不怕路途遥远,不怕寒冷黑暗,带着希望、带着憧憬上路,有许多同学甚至打着手电筒走山路。这是什么精神?是刻苦学习的精神。我感动,我相信你们会成为有用之才。  渐入深秋,树叶大量飘落,我看见许多同学拿着和他一般高的扫帚在用力打扫,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叫苦叫累,大家干得还很高兴。看不见就打着手电照着扫,
十年前我接到一位学生爷爷的来信。老人在信中说,开学第一天,孙子回家吃饭时郑重地对家人说:“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爷爷“吓坏了”,问此话从何来?心想小孩子谈“责任”是否过于“沉重”?孩子告诉爷爷,在开学典礼上老师们请他大声朗读了这句话。孩子的这句话触动了爷爷,于是爷爷特地写来一封语重心长的感谢信。  实际上,清华附小在每一次的开学典礼上都会请孩子们大声朗读这句话,给他们心中埋下小小的种子
摘要自主支持型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重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北京市某中学八年级开展的为期一学期的物理自主支持型教学实验表明,通过创设更为开放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投入度会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实验同时也发现,自主支持型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包括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程度不够等。  关键词自主支持型教学;学习
2007年4月16日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案震惊了世界,33位青年学子惨死在移民学生赵承熙的枪口下。这使人联想到2004年发生在我国大学校园内的马加爵案件,案犯的4位同窗好友冤死校园。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但无论是弗吉尼亚枪击案还是马加爵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首先,学生心理教育缺失。两起案件的根源在于作案者扭曲的心理,前者是因身为移民受歧视
在江苏昆山举行的国际教育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同志讲了一件说明中美学生思维习惯不同的事,使我深受启发。一次,有人对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提出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纸对折,那么最多可以折多少次?中国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对折无数次;而美国学生在用纸对折以后回答,一般最多不会超过8次。  我回家用一张A4纸试了一下,真的折到7次就折不下去了。中国学生是推理出来的,结论没有什么错,但在正常情
摘要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这种政策定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充分彰显了校长工作的两大属性:更加精准地抓住和表达了校长的角色和责任担当:是对校长领导与管理工作有关偏见的一种强力警示与纠正:对长久以来观点各异的校长角色扮演起到了澄明方向的作用。  关键词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校长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专业人员;领导与管理素养;学校
有位诗人说:读万卷书,是寻找时间的远方:行万里路。是寻找空间的远方。  2017年春节刚过。来自上海、北京、福建等地的十几位中学生抵达江西南昌。参加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樊阳老师主持的“江右文林我读行”公益性人文行走活动。学生们在江赣一地穿越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通过对历代文人的追问。观文林兴衰、品诗词峻美,探耕读传家之兴废,思文人政治之利弊。四天后,他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手绘出从南昌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发展的三个重要文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落实文件精神,就要坚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认真落实发展基础教育的四个重要原则,切实抓好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做强弱项补齐短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构
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的问题日益凸显。首要问题是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宿舍过于拥挤,有的一个床上甚至睡三四个学生。有的学校,学生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很多学校室外厕所较远。其次是管理问题。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而是由校长和教师夜间轮流值班。对聘用的食堂人员,没有明确的工资来源和工资标准。饮食的安全卫生、厕所的安全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全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重大安全事故频发。此外
我校现有47个教学班,学生2300人,教职工180人。如果我们实行粗放式管理,那么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滑坡,甚至会出现学生安全事故。2006年,我们及时分析和反思存在的问题,根据当时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适时引进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并将其适度延伸,努力实现精细服务、精细育人、精细学习。整体管理与精细管理的有机结合,使我校的办学成绩显著提高,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理念引导先行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