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的体外抗BK病毒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engf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体外水平上研究咪唑立宾的抗BK多瘤病毒(BKV)功能并初步分析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阶段。

方法

本研究采用咪唑立宾的溶剂作为阴性对照,已知具有体外抗BKV活性的西罗莫司作为阳性对照。首先,在不同细胞系中分析咪唑立宾和西罗莫司的半致死浓度。然后,以此为依据设置药物浓度梯度处理细胞,感染BKV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细胞上清液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KV的复制曲线,对细胞做免疫荧光检测BKV感染率。最后,用BKV单循环假病毒感染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的293F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假病毒感染效率,以此判断咪唑立宾对BKV感染早期的影响。

结果

咪唑立宾与西罗莫司都具有体外抑制BKV感染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免疫荧光显示BKV的感染率随着咪唑立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上清病毒DNA定量检测表明咪唑立宾处理组病毒复制曲线受到明显抑制。西罗莫司对BKV感染水平和复制水平的抑制作用与咪唑立宾类似,本研究中两种药物对BKV感染早期都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咪唑立宾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抗BKV活性,且抑制作用并未发生在病毒感染早期阶段。

其他文献
调节性T细胞通过多种介质抑制致病性T细胞的激活和随后的效应功能,在机体免疫耐受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叉头框蛋白P3(Foxp3)特异性表达于调节性T细胞,并可以维持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抑制功能,Foxp3+调节性T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主导免疫耐受的淋巴细胞,研究发现多种药物可提高体内调节性T细胞水平,促进免疫耐受,最终抑制自身免疫。
B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B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分泌功能均有明显影响,且治疗RA、SLE等自身免疫病有效。MSCs可能是通过细胞外囊泡(EVs)的介导来影响B细胞,MSC-EVs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新策略。本文对MSCs及MSC-EVs对自身免疫病B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目的比较RA与OA滑膜标本黑色素瘤缺失因子(AIM2)炎性小体通路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收集膝关节炎滑膜组织标本,RA 41例与OA 26例,采用辣根过氧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IM2炎性小体通路相关蛋白,包括:AIM2、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IL-1β的表达水平差异。并根据阳性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H评分)。H评分结果与临床指标ESR、CRP进行相关
期刊
高质量的生物样本库是开展风湿与自身免疫病的基础、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为充分有效利用该领域的生物样本资源,建议就本领域生物样本库建设的伦理准则、入库疾病范围,生物样本采集种类与处理原则,临床信息采集方法及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规范,旨在统一行业标准,有效利用与共享样本资源。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断困难且预后不佳,不同地区诊治水平差异巨大,因此有必要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南来规范我国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诊治和提高诊治水平。本指南撰写委员会成员包括结核病学、感染病学、神经病学、临床微生物学、艾滋病学和儿科学的专家,围绕前期调研形成的一系列重要临床问题,审查已发表的证据,判定临床证据级别的高低,并结合中国诊治现状,制订具体的推荐意见。指南内容涵盖诊断、治疗、疾病管理的特殊问题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汾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CHD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受试者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I
目的比较消化内镜下切除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3.5 cm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径<3.5 cm胃间质瘤患者100例,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消化内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3.51±13.52)min,短于对照组的(71.24±15.04)mi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术后2周内)与晚期(术后2周后)发生的单纯血管内膜炎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01年9月至2014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行肾移植后出现血肌酐升高并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的受者,分析比较43例早期血管内膜炎组与38例晚期血管内膜炎组在基线情况、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否采用激素联合抗体治疗、抗排斥反应逆转率、移植肾功能丧失率以及移植肾存活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