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支柱产业建设的理论思考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在一定时期,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起到基础作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深远影响。
  一、支柱产业的建设应当适应社会需求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动力,社会需求内部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源、动因和前提。社会需求包括投资积累需求和生活消费需求两方面,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人们的消费需求数量少,质量要求不高,消费结构也比较简单,这时社会需求大部分集中于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方面,投资积累需求水平较低,与此相适应,这时的产业结构也比较简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和享受的需求也日益扩大,生活需求的层次提高,需求的范围及内部结构也日益扩大和复杂化,而且人们对今后和长远利益的追求欲望增强,这就激发了投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产业结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因此,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需求结构变化的一种反映,所以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时,首先必须科学地预见到今后社会需求和变化的趋势,使对该产业的产品需求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持续增长,从而使这种产业能够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增加发展的收益,扩大发展的规模并使其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使经济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支柱产业的建设要有利于当地社会环境的改善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进行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历史,环境和资源对于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每类资源所具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性质和用途的差异性,制约着劳动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资源条件同产业结构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当地某种资源的性质、丰度、开发条件和开发程度都较好,那么以该种资源为对象的各种产业部门和产品的发展规模往往较大,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较快,该产业往往成为该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自然资源对生产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直接作用,表现为资源条件直接限制或促进某些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间接作用,表现为资源条件影响发展的政策选择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社会环境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及其它多方面的原因,往往存在着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的综合素质低,人才、技术、资金较为贫乏,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滞后等劣势。但同时也具有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低、潜在市场广大等优势。而且,由于面临的外部环境,技术条件相对较好,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因而可以跳过传统产业的某些不必要的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成熟的新技术,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及管理模式进行产业建设,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设计规划我们的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客观现实,既要充分认识它们的局限性,也要充分看到它们的优势和潜力,正确发挥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适应并驾驭这种客观现实去选择和发展支柱产业。
  三、注意各种产业的相互关系,尽量使产业协调状态最佳和产业联度最大
  按照各种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产业分为三类: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战略产业是一种可以在未来成为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是支柱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后续力量。支柱产业是在国民经济中最有影响力,在社会生产力链条中起关键作用的产业部门,是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规模,在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空间布局中起支撑作用的产业。辅助产业是指与支柱产业在经济技术上具有密切关联关系并为支柱产业服务,与支柱产业相适应,相配套的产业。支柱产业是现实经济社会增长的支柱,是社会现实利益的基础,一般都被十分重视,而战略产业由于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投入较大,而且收益回报时间长,同时不可预测的因素多、风险较高,而容易为一般人所忽略。但是,任何一种产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都要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等几个发展阶段,战略产业往往就是后续支柱产业的萌芽期。如果忽视对战略产业扶持和培育,就会导致下一个阶段国民经济由于支柱产业步入衰落阶段时缺乏后续的支柱产业替代而停滞不前,因此,在进行支柱产业建设的同时,必须预测下一阶段可能成为支柱产业的产业并把它作为战略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支柱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它要求并带动辅助产业的相应发展,为其年代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辅助产业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强化支柱产业的拓展效应,提高支柱产业的生产率。因此,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辅助产业,以拓展壮大支柱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功效。
  另外,在产业的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使各种产业结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联度最大并且具有发展的可衔接性, 使各种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各单元之间在物质技术、结构布局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相互转换功能和互补关系,使它们在技术的需求和发展、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推动,扩展支柱产业发展的条件、机遇,形成较高的结构生产率和较强的产业聚合力,从而使整个产业结构产生1+1>2的系统效应。
  四、协调好支柱产业与企业,支柱产业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种产业,其基础和产业链的基本环节都是企业,企业则主要依靠产品的交易来与市场发生联系,如果没有企业和产品,产业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自己较大规模的企业和优势产品,产业就不能成为支撑一个地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在选择和发展支柱產业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客观实际,把基本功下在兴办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优势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来,协调好整个产业与具体企业及其产品之间的关系,实现规模化发展,避免“小而散、小而全”的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由“船小好掉头”改向“船大好抗浪”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现今国内市场已由昔日的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一种企业产品之间的品牌的竞争。要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发展名牌产品,通过品牌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知名度来增强竞争力。
  五、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使支柱产业的生产率和发展后劲最大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成产业变化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同时,科学技术进步的经济效果又是在产业发展及结构改造中实现的。一般科学技术进步速度比较快的产业,其产品的知识含量高,具有较大的生产利润,这样就必然要吸引各种资源向该产业流汇,使这种产品在技术和资源的供给比其它产业有更多的保证,从而使该产业比其它科技进步速度慢的产业发展的更快;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客观上也要求相关产业的相应发展,最终为整个产业系统的进步提供深刻长远的促动力量。考察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而产生的新兴企业,往往有着最高的生产效率和发展后劲,如信息产业;而那些技术已经成熟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性进展的产业,其生产效率提高较慢,其发展也就处在成熟期甚至衰落期,如纺织业。
  现代社会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科技对产业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加强:一方面是以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部门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及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等产业的迅速崛起;另一方面是应用高新技术不断对原有产业进行改造,通过传统产业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而改造原有产业,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原有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从而增强该产业的发展后劲。在科学技术进步和条件下,随着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和原有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产业结构的范围日益扩大,层次不断增多,内容和环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形成了一个多支多层的庞大而复杂的产业体系。一个地区支柱产业的建设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庞杂的产业体系,选择其中适合自己的环节作为支柱产业,避免面面俱到而分散了有限的人力物力。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使产业的发展开始改变对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而同科学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可以预料到不远的将来,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建设,都无一例外地要走高新技术发展道路,不然,离开世界产业发展的主航道,产业的建设就要落后,产业技术就要陈旧,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所以,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建设必须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使支柱产业的生产率和发展后劲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支柱产业建设要面对国际市场,坚持开放原则
  国内的产业结构是在国内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内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又同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密切相关,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对外贸易和跨国企业的扩张,国际交换把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和资源条件从一国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生产的国际化成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和结构不仅是在各自国民经济的范围内形成的,而且是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内形成的,对外贸易和跨国企业的发展成了促进产业发展及其结构改造的巨大杠杆,从实物形态上看,出口什么,出口多少,进口什么,进口多少,不同的选择就会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所以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与世界经济产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使之与国际产业结构衔接,不断强化它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当前发展中国家多以部门分工和专业化的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初级产品和农矿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在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直接影响到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并且国内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不大。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则以部门内分工和专业化形式为主,工业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在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中占主要比重,符合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通过资金密集型向科技和知识密集型转化的产业发展趋势,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多,竞争力强。所以我们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应当进一步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形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改善进出口产品的结构,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支柱产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充分发挥我国优势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模式。
  以上六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建设应当对上述内容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考虑,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有一个产业运动的客观过程,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仍然属于经济实践中认识的范畴,同时又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支柱产业的建设、经济产业整体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物质和精神结构的变革和适应从而反过来促进支柱产業和整个产业体系的建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必须依据经济、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民展的阶段,扎扎实实地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的起飞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了展。
  参考文献:
  [1]陈淮、江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年第2期.
  [2]刘志彪《产业经济学》.
  [3]尚文英《河南省支柱产业的选择》2010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数学知识.只有让学
期刊
总结了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中分散剂的应用和国产化的情况.国产PVA分散剂的开发与应用,突破了许多科技难关,积累许多成熟的实践经验,也创造了国产产品的众多优势。 彻底摆脱了
会议
可视化阅读是可视化工具在阅读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在传统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为实例,尝试对可视化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阴沉沉的天,刮着凛冽的寒风,令人十分压抑,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似的.回到家,表姐一如既往地从书包里掏出今天的作业,“唰唰”地写着.rn过了一个多小时,她伸了个懒腰,瘫
期刊
初装费取消用户破3亿 7月1日,国家正式宣布,取消市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专项用于邮电通信事业建设的政府性基金,地方出台的农村电话初装费,以及附加在电话上征收的其
在浙江嘉善县,有这样一个甜蜜的所在,好像在云端,又似在花海.这甜蜜的中心,正是一个叫缪家的小村.rn然而,就在上世纪90年代,缪家村还是嘉善县31个贫困村之一,村集体可支配资
期刊
晚上,爸爸去散步,听到路边有“窸窸窣窣”的声响,拿出手机电筒一照,是只小刺猬!偶遇小刺猬可是很难得的事情,爸爸没有多想,就找了一个纸板箱,把小刺猬带回了家.
期刊
介绍了BH型高效陶瓷规整填料的结构特征及优缺点,同时综述了PVC生产中的2种乙炔清净技术,并将该填料应用于乙炔清净塔和中和塔,提高了塔的生产能力,扩大了产量,提高了产品的
会议
在妈妈那个年代,板车馄饨似乎布满街头,而现在,我只能偶尔在夜色中听到“咚咚咚”的敲木筒的声音.rn那天晚上,补习班刚下课,我和妈妈在浓浓的夜色中踏上了回家的路.在一个岔
期刊
PVC是由氯乙烯单体(VCM)聚合而成的热塑性高聚物,工业生产主要采用悬浮法、乳液法、本体法、溶液法以及衍生发展的微悬浮法。在PVC生产中,VCM的质量直接影响树脂的品质,其单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