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爱想象、爱幻想的天性曾一度被忽略,被幽闭。他们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结合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殊不知,未来人才最鲜明的标志就是创造力,而想象则是构成人的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儿童期正处于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关系到儿童自身发展和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就是缺乏创造的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要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是想象自由驰骋的旷野。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像雄鹰一样在无际的天空自由翱翔,让他们的文思通畅起来,灵感涌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写出反映童心童趣童真的文章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一切可能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一、假设联想
  
  学生往往在学完某篇课文后,都会这样说,假如我是……,我会……。实际上,这就是他们的假设想象。假如能够抓住孩子们这一创作灵感,适时加以引导,一定会使学生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采的文章来。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正是抓住这一写作契机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写作指导,使学生写出了一篇篇具有创作性的文章。《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是一篇具有神奇力量的文章。当学生读完文章后,都想拥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但是当我问起拥有这枝神笔后想做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却是那样的别有风采:有的说想画一种能抓小偷的机器,这样警察叔叔就不用那么累了;有的说想画许多钱,好发给贫穷的人们,让他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说想画许多好吃的,让爸爸妈妈尝遍世上所以有没吃过的好东西……尽管这些想法是那样的幼稚,可是却体现出他们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我被他们的想法感动了,于是让同学们马上动笔,记录下他们这一美好的愿望。
  
  二、延伸想象
  
  《春天来了》是一篇赞美春天的课文,文中动用了人体的各种感官来描写初春的景象,很有动感。在讲授“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春天了吗?她在哪?你们闻到春天的什么味道?你们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春天,春天在小朋友的衣服里,因为我看到小朋友们都脱掉厚重的棉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正准备去踏青呢!有的说春天在高高的蓝天里,因为五颜六色的风筝正在空中翩翩起舞呢!有的说:我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是青草的芳香,还有果树的花香。有的说我听到了解冻的小溪唱歌的声音;有的说我感触到了小草的柔弱身体,是软软的……那种踊跃,那种兴奋,着实令人高兴,为什么不写一写呢?是啊,此时此刻拿起笔,真是一件轻松舒服的事情。
  
  三、利用图画想象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还可拓展儿童的想象。” 根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画,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如: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幅画,画面上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有三只鸟,两只大的,一只小的,一位猎人站树不远处举着枪“砰”的声,子弹正在途中。就这样一幅画,作文课上,我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联系实际,把这幅画的意思先说出来,再写下来,不一会儿,同学们举手了。学生甲:“枪一响,树上的鸟全飞走,”学生乙:“不对,那只小鸟也许还不会飞走,鸟妈妈和鸟爸爸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前面,不让鸟受到伤害。”学生丙:“枪声一响,鸟爸爸被打死了,鸟妈妈一边叫,一边用自己身体挡着小鸟,这是多么崇高的母爱呀!”还有一位同学说:“枪声一响,许多鸟都朝猎人飞来了,猎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赶紧拿起枪走了。”瞧,他们说得多好啊!我及时对他们渗透鸟类是大自然的一员,我们小学生有责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你们想不想对猎人说点什么?“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叔叔,你以后不要再打鸟了!”我说:“同学们把你们刚才想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顿时,教室里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连平时看到作文就头痛的几位同学,这时也在埋头书写。无疑利用图画来想象,孩子们有话可说、可写了。
  
  四、设置悬念想象
  
  《小英雄雨来》这一课,在鬼子的枪声响起时,我向同学们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悬念:雨来牺牲了吗?有同学点头说:肯定牺牲了,因为枪响了。有的摇头:不一定,也许能逃脱。面对同学们的两种不同观点,我适时引导:你们的也许是对的。假如他没有牺牲,他会怎样跟敌人周旋,机智地脱离了危险?敌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同学们纷纷发言,把自己的想象充分地展示了出来,就像小说家一样,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无穷的创作细胞,不管编写的故事情节是悲壮的还是令人振奋高兴的,都描述地栩栩如生,使人不得不叹服他们的想象力。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适时地启发,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才会越来越丰富,创作力才会不断提高,写作也就会更加轻松自如。
其他文献
民族器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挖掘古代音乐中民族器乐曲,广泛收集民间器乐曲,使民族器乐走向发扬光大的创新和复兴之路,不断吸收前人的演奏技巧,丰富演奏形式,促进民族器乐演奏风格的多样化,是民族器乐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  为此,笔者欲就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地方特色、演奏技巧上进行有效的探究。    一、江南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
期刊
我作为有着十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的教师,深知一个孩子识字数量、及其质量会对他今后的一切学习产生重要的的影响。识字是一切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知识的基础。识字教学更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我深知它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识字教学却十分枯燥,如何使它变得生动,我谈谈自己不太成熟的有关识字教学的技巧。  一、把汉字的六书引入教学,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
期刊
英语学习一直是许多学生的难题。的确,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并非易事。加上高中科目较多,难度也不小,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英语学科跛腿,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低。面对现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应从自身找原因,寻找对策。教师的教学、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手段等等都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有意识地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了快乐元素,试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相信只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在各个环节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形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必然。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式的语文教学已很难承担素质教育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应当社会化     传统的语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教学文言文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还应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以达成教学目标,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诵读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兴趣 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培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
期刊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试图在语文学科进行渗透审美所面对的问题。在此,我谈谈以下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反映。一旦学生对科学中涉及到的事物比较熟悉了解,就会体验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向往科学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这种情感。    一、从观察认识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遵循这一心理学观点,我就选定了让全班同学都观察到的事物,指导学
期刊
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当前课堂教改的主要目的。“以能力立意”是优化课堂结构,规范课堂教学的主导原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探索。  能力是在理解掌握规律性知识和运用知识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前提。因此,能力培养不仅不能削弱“双基”而且必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训练纯熟。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到不断引发学生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