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当前课堂教改的主要目的。“以能力立意”是优化课堂结构,规范课堂教学的主导原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探索。
  能力是在理解掌握规律性知识和运用知识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前提。因此,能力培养不仅不能削弱“双基”而且必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训练纯熟。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到不断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上。通过不断设问,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从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学生已观察和掌握了30%蔗糖溶液出现的现象后,进一步设问:如果换成50%的蔗糖溶液会如何?30%的硝酸钾溶液又如何?进而联系生产实际,提出“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什么危害,”如此环环相扣,进一步设问,学生会从中归纳出知识规律性。又如《生长素发现过程》实验,教师要对实验层层详细分析,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长期坚持下去,会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
  给学生以具体、简单、易行的学法指导和要求,教会学生学习。
   由于学科地位和特点的原因,许多教师对课程改革仍然停留在课本、教学参考书是主要的教学素材,还是实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要不要?笔者觉得我们既不能全盘承袭,也不能全部摒弃。我们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也不要过多地责怪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要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考虑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生学习。要给学生以具体、简单、易行的学法指导和要求,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要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和要求,以退为进,循序渐进。分阶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考试分数要求。强化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诱导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掌握生物学的图形要求学生做到位置、结构、名称、功能四统一。笔记与教材结合,不要求详记,笔记为总纲,教材内容为细目,提纲契领,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和茫然。作业和评价检测以小单元课内完成为主。
  课外多以加强社会实践和探究为主,还学生生物知识于自然世界。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随教学进度设计一些相关活动:如实验室探究、采集制作标本、参观访问、动植物普查、生态环境调查等等,并主动与当地的一些疾病预防、食品卫生宣传、科普宣传、人口普查、环保行动等部门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把教室里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见闻和疑问难题带回到课堂研究讨论,才能融会贯通。
  强化构建学生生物和谐观,致力学生生物学基本素质培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学生进行具有生物学特点的生物和谐观的培养教育,对促进学生和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笔者以为,作为初中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和谐观所涵盖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命观以及爱国主义观点等等。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并不一定都是专题的、系统的,它渗透到了整个教材体系当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将这些初步知识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点滴强化,潜移默化,逐步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里,形成学生生物学基本素养。
  例如,讲植物和动物的相关内容时,要告诉学生物种多样性的重大意义,要保护濒危物种,要让学生保护青蛙,保护鸟类,保护珍稀哺乳动物。做实验时,要尽量节约材料,将成活的小动物放回大自然。讲到人在生物圈的义务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讲到生物与环境时,强调生态意识、关注世界人口问题、关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培养学生节水、节电、节粮的良好生活习惯等等。
其他文献
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对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言道“教无定法”,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
期刊
民族器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挖掘古代音乐中民族器乐曲,广泛收集民间器乐曲,使民族器乐走向发扬光大的创新和复兴之路,不断吸收前人的演奏技巧,丰富演奏形式,促进民族器乐演奏风格的多样化,是民族器乐获得新生的有效途径。  为此,笔者欲就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地方特色、演奏技巧上进行有效的探究。    一、江南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
期刊
我作为有着十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经历的教师,深知一个孩子识字数量、及其质量会对他今后的一切学习产生重要的的影响。识字是一切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知识的基础。识字教学更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我深知它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识字教学却十分枯燥,如何使它变得生动,我谈谈自己不太成熟的有关识字教学的技巧。  一、把汉字的六书引入教学,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
期刊
英语学习一直是许多学生的难题。的确,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并非易事。加上高中科目较多,难度也不小,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英语学科跛腿,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低。面对现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应从自身找原因,寻找对策。教师的教学、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手段等等都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有意识地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了快乐元素,试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相信只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在各个环节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形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必然。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式的语文教学已很难承担素质教育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应当社会化     传统的语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教学文言文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还应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以达成教学目标,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诵读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兴趣 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培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
期刊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试图在语文学科进行渗透审美所面对的问题。在此,我谈谈以下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反映。一旦学生对科学中涉及到的事物比较熟悉了解,就会体验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向往科学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这种情感。    一、从观察认识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遵循这一心理学观点,我就选定了让全班同学都观察到的事物,指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