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腌一回菜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会遗传的。比如腌咸菜。当然,很多人并不承认腌咸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郭老师说过:内行人要是和外行人争论,那就是外行。
  比如你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
  如果那个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是输了。
  所以,我把腌咸菜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有人反驳时,我都闭着眼睛。
  还是说遗传这件事,按理说应该叫传承。但是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奶奶传给我的,所以还得用遗传两个字。
  奶奶每年都要做的事便是煮咸汤。煮咸汤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并不是真的要喝汤,而是这项营生会出现两个产物,一个是老咸菜,一个是咸黄豆。这些才是奶奶要的东西。
  食材就是陈年的咸菜疙瘩,原来是用芥菜疙瘩腌制。因为吃不了,腌得太久了,咸得厉害,所以拿出來煮咸汤,算是二次利用。
  老咸菜疙瘩要切成块,放在太阳下晒皱,让盐粒析出来。网上说这是为了煮的时候可以吸收更多的汤汁。咸菜晒干之后,下锅煮开,倒入黄豆,再小火煮一个多小时。最后把咸菜和黄豆捞出来,咸汤倒掉。咸汤表示很冤,明明这项工作叫做煮咸汤,怎么还把主角倒了呢?没办法,老话都这么叫。
  捞出来的咸菜和黄豆还是继续晒,直到再把咸菜和黄豆晒皱为止。这时候的咸菜已经不是很咸,吃起来软糯糯的,很适合奶奶这种牙口不好的人喝粥吃。至于咸黄豆,简直是太咸了,仿佛咸菜身上所有的盐都跑到它的身上一样。
  奶奶做的这两样食品,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吃过了。因为老人们都已去世,下一代们又不大愿意花时间来做这些本不美味的食物,所以,它们只存留在我的脑海里。
  虽说老咸菜除了咸,根本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但是奶奶还是把它当作宝贝一样。记得她在晒制老咸菜的时候,我总想偷一两块来尝尝,但每次都会被她制止,仿佛这些就是她的宝贝一样。
  而有一天,邻居王奶奶来串门,两个人站在墙角晾着的老咸菜跟前聊了半天。临走时,奶奶给她装了半兜子老咸菜。王奶奶也像拎着宝贝一样,提溜起来端详了半天,笑盈盈地回家了。也许在这些老人眼里,这些东西都是生活的一种仪式吧。
  我每每回忆起这些场景,都会觉得很温馨。就像诗里所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而咸菜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慢字在里面。要是着急来做,肯定味道不会太好。咸菜不光是制作手法和调料的味道,更是一种时间的积累。阳光、时间都最后体现在味道上面。
  我有这些感悟的时候,是因为我已经连续做了一年的腌萝卜,每次做得都不成功。后来想想,大概还是太图快了。所以,新的一次,我把制作时间放得慢极了。光是杀水和晾干,就用了小一周的时间,而且时不时让它们晒晒太阳。虽然它们现在还处在晾晒的阶段,我觉得把制作过程慢下来,最后的味道应该不会太差。
其他文献
此刻,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手里握着一个快烫缩了的矿泉水瓶。它真暖,比照在我后脖颈上的那团阳光要暖上十几倍。我两只手紧紧地握着它,不停地转换手上的位置,感受着从这个烫缩了的矿泉水瓶里传递出来的暖意。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取暖用过的玻璃瓶。其实玻璃瓶是输液瓶,是郭女士专门找村卫生所的张阿姨要来的。把瓶子里残存的药水倒掉,然后洗干净瓶子,灌上热水,就可以放在手里取暖了。要是玻璃瓶太烫,就选择放在口袋里,
1919年,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访日,精湛的表演几乎引发了一场“梅旋风”。这期间,一位名叫十三代守田勘弥的日本艺术家实现了他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愿望,并为梅兰芳的艺术风度倾倒不已。  时隔89年,十三代守田勘弥的孙辈在中国上演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其婀娜的身姿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中就有人忍不住惊呼——梅兰芳回来了!他,便是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宗师”的坂东玉三郎。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相
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网站称,中国、美国正在追逐空对空网络武器。美国一名空军高级军官表示,中国已经在努力研制(在某些地方还部署了)类似的系统,以攻击执行预警、电子侦察、指挥控制和搜集情报等任务的昂贵飞机。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说,美国空军也在研究“用网络战的方式来战胜飞机”。而负责军事行动的副参谋长赫伯特·卡莱尔中将称,对美国飞机的这种威胁目前“存在了”。中国已经具备了电子攻击的手段,既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通过历次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总体方案,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掀起新的改革开放大潮,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就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个重要里程碑。“三中全会现象”由此成为人民群众和世界舆论普遍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的发端与推进器  
一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我被迫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竞赛夏令营,去寄宿学校生活。比赛的主要议程就是交一笔不菲的报名费, 然后在训练结束时每人至少获颁一个三等奖,并在我市登报表扬。  被丢到寄宿学校这一个月, 算是我最大的童年阴影。当时我不过八九岁, 胆子也比较小, 从没离开过父母, 突然被扔到一个陌生环境里, 难免瑟瑟发抖。学校寄宿老师总是板着脸, 给我一种寄人篱下的屈辱感。到了晚上,一旦有人开始啜
[摘 要] 治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被西方学术界提出以来,为我们认识社会、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基于跨学科的研究,2002年爱尔兰学者肖恩和布鲁斯·吉拉德提出了“媒介治理”的概念,围绕“媒介治理”的相关问题学界从不同维度展开了研究。媒介治理可分为媒介自治与媒介参与治理。通过对武汉广播电视台《电视问政》栏目播出的“期中考”情况的考察,分析出媒介是如何参与治理以及在参与治理中的作用,此研究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板块升级为“词句段运用”,成为《语文园地》的常设栏目。粗略地看,“词句段运用”似乎很简单,实际上这个栏目的训练范围广、形式多,与本单元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既指向单元内重点词句段方面的主要训练点,又体现教材系统知识点的螺旋上升。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词句段运用”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目标的训练。一、注意词句段训练的知
幻想,读书,种花,泡茶,偶尔爱摸摸狗的养生年轻人。渴望跨越远山沧海,穿过茫茫人群,见过世间百态。   窗外灰蒙蒙一片,光秃秃的枝桠上也蒙上暗灰色,几只飞鸟扑棱翅膀钻入浓厚的雾霾里。数学老师正讲二次求导的关键步骤,这并非我的强项。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心里一阵烦躁,挫败感也鬼鬼祟祟地冒出来,高考啊高考!   下了课,宇洋就过来了,她大大咧咧地坐在前桌的椅子上,探头瞧我本子上解不出答案的题,
大约在我们姐妹小的上小学、大的上中学的那一天,父母鄭重地给我们上了一堂性教育课,涉及男女交欢的种种细节。他们有点紧张,但是坚定地不遗漏任何细节。  当时妹妹问了几个幼稚的问题,引得全家人放松地大笑。我和姐姐都表现得很镇定,极力避免大惊小怪。其实,我们从小什么书都看,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就隐约知道翻译小说中的“做爱”是怎么回事。  当天晚上睡觉前,我躺在床上对姐姐深深叹道:“呀,没想到总统也要做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