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管理的创新空间不断被拓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档案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创新的必然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可行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信息环境;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46-01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根据工作范围的界定,在档案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下所实施的档案管理的综合化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实现归类存储,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优势为需要者提供相应服务。信息环境下的档案管理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改变了档案纸质保存的传统模式,进而以电子档案形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使档案管理更高效、更便捷。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内容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在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相关管理政策、工作指标等均有上级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并实施。档案管理引入信息技术,标志着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形成,同时也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转变标志。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档案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管理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从而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并依托网络优势实现网络化管理,对于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第一,构建起完善的全国性统一平台。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为基础,硬件建设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物质基础。这就需要在地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与国家档案建设保持同步,只有这样才能發挥电子信息平台的整合作用。第二,实现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的转变,必须有相应的建设标准,相关组织需要进行充分调研,根据既有规范逐渐探索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第三,完善档案资源建设。信息资源的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制定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在档案管理中需要充分整合数据库资源,建立数字档案基地,从而实现公共档案数字资源的有效补充。第四,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通常来说,应用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兼容功能,能够保证常规档案应用需求,在软件选择上需要注重通用化和操作性。第五,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因此,档案管理单位需要切实把好人才培养、引进观,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创造更优越的人才环境。
  二、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滞后。从当前档案管理发展情况来看,在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仍存在规划滞后、设计滞后等问题。首先表现为档案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资源空间割裂现象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资金、权限等条件制约下,难以制定全国统一执行方案。其次,由于信息化发展造成档案资源电子化管理规划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例如电子档案、数字归档等形式的发展,使系统设计当中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因此对于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客观性造成一定影响。
  (二)档案信息化的服务观念和方式滞后。近年来,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服务对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以往针对领导层服务的信息化优势已经推广至基层。由于服务对象的拓展,造成档案保密管理、数据三圈管理、效益管理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存在,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相对滞后。
  (三)法规体系不完善,信息共享壁垒存在壁垒。虽然国家已经针对档案管理制定出具体的法案法规,但是相对来说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尤其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信息壁垒仍然存在,而且已经成为制约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三、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势,能够使分散的档案信息得到整合,消除其割裂状态,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在地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与当地的行政体制和改革需要相适应,实现电子化管理前置,以保证将电子文件及时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从而实现档案资源协同化管理。
  (二)转变档案信息化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方式。首先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强化管理意识,对信息化建设有客观认识。除了需要严格保密的档案信息外,还需要最大限度的延伸档案服务领域,将地方档案纳入信息化建设范围,实现资金、人才以及服务模式的有效优化。同时还需要对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技能进行指导和强化,实现电子化管理与政务信息发展同步。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法规约束机制,保证档案应用的合法性,促进档案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消除信息共享壁垒。在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强化建设标准,实现与国际社会同类管理标准接轨。对于常规档案管理,则需要执行国家统一化信息管理标准,如果档案属性较为特殊,则需要以行业标准为参照指标。加速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其标准化程度的提高。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有效消除档案信息壁垒,转变以往管理型工作模式,进而向服务型转变,改变以往多部门逐一审批的繁琐流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一站式档案服务,突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协调性。
  结语
  在信息环境下,档案管理的创新面临更多机遇。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将创新作为发展主题,在不断实践的同时,还需要保护公众权益不受损害,加强信息管理安全性,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与社会信息平台建立有机联系,以此奠定更为广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脚步,以理念、行动、战略上的创新实现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婕.浅析档案管理创新问题及途径[J].内江科技.2015(03).
  [2]刘涛.基于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5).
  [3]崔勇.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03).
  作者简介:陈骞(1983-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档案方面。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图书馆作为传统阅读的重要阵地,正努力使阅读变得更加精彩。而阅读推广也已经成为图书馆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主流服务,同时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阅读推广最终目标是通过阅读提升公民素养,使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使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  关键词: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阅读推广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高中生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将针对高中生数学学习中存在问题进
目的 观察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切断(SPR)手术后血浆蛋白的变化,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手术以后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3例行SPR手术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及rhGH组30例,两组术后治疗和支持方案相同,术后48 h开始加用rhGH 0.1 U*(kg/d)-1皮下注射,连续4~5 d.观察两组患儿术后8~9 d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水平.
摘要:当前我国对于文物古建筑不管是在保护理论还是在实践控制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争议,而导致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思想观念的,另外一方面是对保护对象的准确判断方面的。本研究以罗布林卡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为案例,对我国在当前文物建筑保护理论发展进行了剖析,然后指出了我国在文物保护的价值特点,最后构建出了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实践控制。  关键词:古建筑;罗布林卡;保护;文物  中图分类号: K879.1
特约专家: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副院长 朱国英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教授 李新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內科教授 张海澄  整 理:于嘉男    人体内,健康的血管犹如四通八达的公路,将营养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就好像公路上出现一辆辆抛锚的汽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血管堵塞,引起中风、心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动脉硬化患者来说,正确认识“堵塞”原因。采取积极措施疏通“路障”,便显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师生互动的主战场,更是学生发展进步、教师能力提升的大本营,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教学,推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是所有思想政治教师共同面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改革,有效教学势在必行,对于有效教学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实现学习的有效性,教育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数学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学有效性
摘要:捶丸是中国古代一项开展较为广泛的运动项目,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步打球”,在古代中国的上层社会中非常风行,很快也在民间迅速传播,在宋元时期尤其盛行。尽管明清以后捶丸逐步衰落,但其影响并未绝迹,且为现代高尔夫球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本文就是一篇研究捶丸运动的发展及影响的小论文。  关键词:捶丸;步打球;高尔夫球;东学西渐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开编,并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成立四库全书馆,正式启动编修工作,历经十年,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著成。本书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先后共计4200余名学者和专业人员参与此书的编辑工作,其中任命的正、副总裁以下的官员就有360多人。历时14年最终完成。《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图书典籍非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