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改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与实践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ffhvkn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高职课改思想引入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形式,实施项目化的班级管理和考核方式,开展基于班级认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证明,该管理办法实施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班级管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51-02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开展了“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的内涵建设”,各个专业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逐渐积淀出新的教育理念。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引入课改新理念,从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笔者作为班导师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
  架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形式
  “以学生为主体”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思想。唤醒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被管理者逐步成为管理过程中的参与者,并最终成为管理过程的主体,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班级管理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标。
  原有的班级管理由班委和团委两个学生组织完成,选拔包括班长、副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心理委员在内的十余名班干部,约占到班级学生的三分之一,这样的班级管理架构人数多,缺乏效率。一个学期下来,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干部没有从事任何一项班级管理工作,而且班级中还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针对这种情况,班导师和学生共同商议建立新的全体参与的班级管理形式,新的管理形式中按照学生的意见保留班委中三个重要的工作职位——班长、副班长和学习委员,其他职能交给成立的专项委员会,为此成立了五个专项委员会,即体育委员会、文娱委员会、就业与实践委员会、心理调节委员会和网络管理委员会。每个委员会有5~8名学生组成,班级中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至少一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有自己的学期计划,并承担来自学院、系以及课程中相对应的项目,以此开展活动。这样,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须参加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并且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这种班级管理形式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个体兴趣。
  项目化的班级管理 每个学期班级的专项委员会承接来自学院、系以及任课教师的项目,如参加校运会由体育专项委员会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节假日中校企合作的用工需求与招聘和暑期社会实践由就业与实践委员会完成,班级QQ群、论坛和网络课程维护以及互联网的使用技能比赛由网络委员会完成,其他集体活动由文娱委员会和心理调节委员会完成,而班委负责日程管理工作。由于每一个委员会由5~8名学生组成,很容易发动起身边要好的同学参加活动,比班级干部组织工作更有效率。每一个承接到的项目按照制定项目计划书、项目计划(ppt)展示与答辩、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等完整的流程来进行。在实行新的班级管理形式两年多时间里,先后完成了电子商务“三创”比赛、班级管理方案制定与干部竞选、选班歌和班级纪念日、学期“主题月”策划等项目。通过完成这些项目,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并且主动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学生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
  公司式的学生考核 将学生的评优终极考核放到每一个项目的考核中来,实施过程性考核,按照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工作的多少和好坏排定参与者名次。考核有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每个学生按照学年完成项目的多少和排名来确定学期评优。教师对专项委员会考核、专项委员会对参加的每一个成员考核,层层负责,并赋予专项委员会一定的权限,以便顺利组织项目实施。这种考核类似公司中的业绩考核,是对职业情境的再现,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基于班级认同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享的价值和信念体系。班级认同是班级成员对班级产生的一致的或相似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这种认同心理常常表现为对班级的归属感、身份感和荣耀感等。但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网络文化的无序挤压,导致班级成员对班级认同产生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对班级荣誉、班级活动和班级利益不太关心,游离于班集体之外;学生彼此间互动贫乏,班级内部交流减少;由于利益一致或矛盾,班级成员逐步分割成各种小团体,这种小团体对班级产生了“叛离”情绪;针对这种班级认同的缺失,对高职学生进行基于班级认同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
  全体参与式的班级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归属感 通过每个学期全体学生参与的几个项目的实施,学生逐步建起了“班级主体意识”,开始认可自己是班级管理中的一分子,唤醒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开始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明显增强。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专项委员会先后组织了选班歌、班级纪念日、设计班徽、不定期出版班刊、建立班级博客和班级网站等项目,使班级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班级文化,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团队精神得到培养,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班级管理中班导师转换角色和作用
  高职教育面对的是长大成人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有明显富于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班导师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摒弃“保姆式”管理思想,转换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1)班导师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空间的班级管理架构。(2)班导师是班级管理过程实施的监督者,要对自己的班级管理效果进行反思和及时修正。(3)班导师是班级管理过程的纠错者,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程序性和经验性问题要及时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项目,要对项目组织考核并及时反馈,以便学生能不断纠正。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形式,实施项目化的班级管理和考核方式,建设基于班级认同的班级文化,在改革试点进行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倪赤丹,韩冬晶.社会认同视野下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实践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7-68.
  [3]张东亮.当今高校的班级认同危机[J].新东方,2007(10):50-54.
  [4]邵天琦.浅论班级认同心理及其形成[J].卫生职业教育,2006(3):57-58.
  [5]许岱民,王斐斐.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7(4):30-31.
  [6]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7]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郑琦(1973—),男,回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及高职教育。(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盾构在富水砂卵石地层掘进时,刀具磨损及损坏严重,如何快速安全地进行刀具更换成为盾构能否顺利掘进的关键。以成都地铁1号线(火车南站站~省体育馆站区间)盾构工程为例,介绍了辅助
高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顶岗实习稳定性很差。本文通过对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
假设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序是SVO型,那么,在这一语序下,汉语的句法结构是平衡的,是一种动词居中的平衡结构。由于表达的需要,这种结构平衡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成分缺省、宾语越位、
摘要:论述了有效教学的内涵及其理念,提出了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开展“学、探、练、展”四步有效教学模式的流程和方法,以及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学、探、练、展;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64-02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而且十分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教
根据微波干线特点,探讨微波干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统一种组网方式,采用E1串形结构和分插复用技术为完成监控数据传送。
结合昆明新机场高速路(南段)工程实例,从队伍建设、环境建设、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外埠自行施工取得的经验教训,希望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工程项目的成本不仅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也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提高企业完工利润率,使企业持续快速地发展。该文通过工程实例,按事前、事中、
在征地拆迁和管线改移工作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工程进度产生严重影响。结合拆迁工作实例,具体探讨了如何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陈永盛 建构一个充满希望和愿景的教育环境一迎接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