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佑文化:特色+深耕=市占率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hxd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佑文化成立于1992年,但我们是在三年前才进入言情小说市场的。其实在1995年左右,我们就有考虑进入,那时候言情小说市场非常的热门,很多人在做,我们后来发展别的线,就暂时放下了。三年前我们考虑进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言情的光景已经有点在下滑。
  言情小说一般都是写情爱的部分,我们当时想尝试多一点探讨情欲的部分,从而带动市场。我们这样切,主要是因为台湾的言情小说市场都在租书店,以前全盛时期有五千多家,等到我们进入的时候大概只剩下一千多家了。我们要异军突起的话,必须要有不同的写法或内容,其实后来也一直做不同的修正。
  
  打开租书市场之道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一段很长的磨合期,包括租书店给我们一些情报,我们也去跟他们了解整个市场的状况。租书店完全是用作者的知名度来评估进书量,我们也用了很多的策略,譬如说先把书给他们看,寄卖,他觉得没有市场可以退给我们;后来有一些书,用塑封把它包起来,你觉得可以了,就打开来,就等于租书店买下我的书了。其实用了很多的方法,让租书店能够愿意把没有知名度的作者的书呈现出来,读者就会有机会看得到。如果连呈现的机会都没有,就很难打开这个市场。
  其实我觉得做言情小说,大概就是怎么帮作者去制造站稳市场的作品,因为这样她作品的市占率会比较高,被书店接受的力度也比较强。
  读者是认品牌的
  看言情小说的人是认品牌的,她是认作者的品牌,很不容易移情别恋。这个品牌被看准了,作品就会源源不断地被接受。读者对作者是有这种期待的,因为她知道这个作者可以写到她心里想要的东西。我们现在每个月出版六本。言情小说出版是不能断的,它有忠诚度,一断了,读者对作者的热情度就会下降。
  假如一个作者知名度很高,她的文笔也不错,想象空间又很大的话,我们会陆续跟她约稿,她的东西就能成为一个系列,系列形成后就能让读者有深刻的印象。她的市占率就会比较稳定。
  看言情小说的人口,跟你在书店买其它小说的人口,是不太同的。读言情小说的读者你难以想象,从高中生到五六十岁家庭主妇都有,她的层面是非常广泛的。租书店可以让这群读者找到一个很好的依归。
  
  言情小说作者的特性
  
  刚开始时我们接受很多的稿件,可是当我们在审稿的时候就非常的辛苦。因为良莠不齐,层次差异非常大,写稿的人满怀热情,可是市场对于你的东西能不能接受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们没有办法培养新人,因为新人的稿件需要改来修去。其实现在每一家言情出版社的做法基本都差不多。经营于言情小说的作者都非常有经验,新手写不出那个味道。
  其实创作能力强的人,只要她浸进在这个领域里面,不断创造故事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言情小说的作者如果写得很好,她对人性,尤其是情爱里面的人性的分析是蛮细致的。只是写言情小说有固定的调性,你要把它放到一般的书市,可能那个跨越度还少了一点点,是不同的感觉,不同的领域。其实我们也很期待说,言情小说在租书市场产生很大的回响之外,是不是可以在一般的书店里面或者网络上引起更多的共鸣?
  
  明星不是天外飞来的
  
  主流市场没有办法接受这样非主流的东西,我们也很想试着从非主流的言情小说里面来创造一些偶像品牌的作者。这当然包括很多的部分,能写的作者有没有姣好的容貌,她本身的意愿性,出版社的意愿,如果双方的共识没有那么强的话,就比较困难了。
  你要包装出一个什么样形貌的作者,就会被什么样的读者群接受,那都是需要思考的部分。如果说你需要更广大的那个部分,可能需要跳脱原先的真正言情的那一块。其实我们曾经试过。在“恋恋情深”系列刚开始出版的时候,我们拿到很好的小说,作者写得真是丝丝入扣,文笔也非常好,可是一进到言情小说的市场里,就发现她不是言情小说的那个tone。应该是要把她包装成那种爱情文学的tone,放到一般书店的市场。就是说,整个包装上完全不一样。爱情文学的市场要很勇于尝试,因为那个市场非常小众,而且要做出品牌会比较难。当然也包括你有没有长期耕耘这一块。像春天出版社,九把刀做得非常成功,他们的书是谈都会里面人的观念、想法、对情感的疏离感。那个写法跟言情小说的写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去培养这个市场的时候,其实也花了非常大的心力在耕耘,包括总编辑也要跟这些作者一起去思考,进到他们那个年龄层的领域,要花很多心力。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出版社出现明星作家,人们都以为是天外飞来的,其实不是,前面运作的工作需要花非常多心力,然后不停去修正,彼此讨论,最后才会到达一个被大家都接受的程度,前面是要耕耘很深的。
  
  网络创作更需编辑的介入
  
  并没有办法说,作者把小说丢进来我们就可以出版了。基本上所有的言情小说进来,我们通通都要经过编整,稍微耙梳一遍。或者有些作者她在写的时候,思考的逻辑没有那么清楚,不够严谨,我们会整个把它修润一下。
  很多出版社,在最蓬勃的时候,天天出书,一直出书,需要非常多的稿件,所以什么稿件都上,什么稿件都出,到最后,读者很聪明,他会评断。有时候就是因为这样子让出版品没有办法经营下去。
  有些作者是在网络上写的,自己觉得,是不是可以出书?但言情小说有它固定的脉络,跟你在网络上试着写小说的脉络,是有一点点差别的。有一些在网络上评价还蛮不错的小说,我会觉得节奏感有差。在网络上可以天马行空地写,可是言情小说必须在八万字里面把每一个人物描写得丝丝入扣,那个紧凑度还是要经过设计。网络小说有些是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比较松散,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个部分是,网络小说没有经过编辑的整体修正,乍看之下就不像一本言情小说那么精密。
其他文献
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民生领域造成的巨大变化,相信没有人不晓得。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学说,或资本主义社会所相信的中产阶级理论,似乎都告诉了我们:大陆的思想或意识形态领域,亦应已随之变化。  在许多地方看,确实如此。现在若再把当年讲的那一套拿出来,主张大炼钢、打麻雀、批孔扬秦、又红又专等,大家可能都要觉得那是发神经了。  但思想的事,也并不那么容易说的。像翻书般,立刻幡然改途,旧的
期刊
“单亲家庭”在学术上通常被定义为“父或母因离婚、丧偶、未婚生育或收养而且和十八岁以下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单位。2008年,台湾地区离婚及丧偶人数达到240万人次,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而所有单亲家庭中,有45%是单亲爸爸(简称“单爸”),可见单亲状况,已非女性独有。  东吴大学社工系教授王行与中华单亲家庭互助协会合作,在感恩基金会的赞助下,于2008年初开展了“男性单亲家长生命叙说与社会实
期刊
并不是只有湖南卫视才会创造“超女”。  爱情小说的写作天空,  也有星光熠熠。    琼瑶、亦舒、席绢、张小娴……   她们不是“天外飞来”的“大明星”,   成名,皆有迹可循。    从八十年代港台爱情小说明星影响大陆,   到2006年起大陆“新言情运动”“反攻”台湾,  这背后是作者自身魅力的展示,  更是出版社精心耕耘的结果。    华语言情小说从繁荣到式微,  未来如何深耕市场?  《书
期刊
在十九世纪末新艺术运动,德国有一位版画家马克斯·克林格尔( Max Klinger ),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虽然他和“维也纳分离派”克里木特等人都是好朋友,不过他的作品并未受到他们的影响,具有一股独特的神秘氛围,怪诞的表现方式,成为后来表现主义的先驱。不管是作为油画家、雕塑家,还是间断性的藏书票作家,克林格尔的创作都是“标志性的”。Leningen·Westerburg侯爵说:“无论是克林格尔的敌
期刊
她说,在写作的时候,她是沉溺的。  沉溺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完美的爱情和永恒的谎言。  沉溺的,是对于美好的向往和对于苦痛的乐观。  书写爱的使者,她用书写诠释爱情,许读者一个美好。    十六岁,你初尝爱情,在她的小说里,你读到憧憬。爱,仿佛是焰火夜,浪漫、绚烂、夺目。  二十五岁,你经历过一些爱情,在她的小说里,你感受到欣喜、失望、无奈与无能为力。爱,仿佛是大海,我们是溺水的人,沉溺在波浪中
期刊
2006年,80后青年作家一草,加入北京博集天卷图书有限公司,在他的策划下,该公司推出了“纸上偶像剧”系列图书。在当时图书行业出版书籍多是分散、打游击的状态下,以书系出版女性言情小说系列,“纸上偶像剧”很快便以其鲜明的特色及有效的推广手段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精准提炼传播诉求点    策划人一草在进入出版行业前,曾是偶像剧编剧。他借鉴“偶像剧”创作的方式进行“纸上偶像剧”系列图书
期刊
这位在写作界初出茅庐的作者,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书写爱情,并轻易虏获人心,这样的文字非常具有魅力和潜质。    第一次在香港报纸头版刊登广告的作家;第一次在地铁站张贴作家广告;甚至到后来,第一次在地铁站设立自动售书机。有几个作家能有此殊荣?    张小娴刚在《明报》写了一年多的专栏、完成一篇小说连载时,香港皇冠总经理麦成辉便注意到这位在写作界初出茅庐的作者,他觉得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书写爱情,并轻易虏
期刊
从一份征稿启事说起……    1. 7~8万字拍案叫绝的长篇浪漫书稿,古今皆宜,俏皮活泼、缠绵悱恻都行。  2. 手稿(字迹一定要工整)、打字稿一律收,E-Mail稿亦可,为免寄丢,请记得来电询问。  3. 海外投稿或作者想转战舞台,都竭诚欢迎。  4. 绝对禁止抄袭、转译……诸如此类之不道德行为。  5.一经采用,我们将以超快速度通报外加放鞭炮!   这是现在网络上的一份征稿启事。如果剔除特别强
期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法制社现已成长为年出版各类法律图书800余种、法律图书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专业出版机构。法制社人用智慧与心血、胆识与魄力,义无反顾地践行自己的一份责任。”    1989年6月10日,法制出版社正式成立,隶属国务院法制局。约半年后将社名变更为“中国法制出版社”(以下简称法制社),并沿用至今。90年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法制社在建社之初,组建工作困难重重,起步十分艰难,寥寥数
期刊
“我觉得看一般的言情小说利害可能不太好说,但是看悦读纪的言情小说肯定是利大于弊。悦读纪在出版书目、选题等总体都有很好的把握。悦读纪出版的小说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必须是要么能满足女性朋友对人生、对生活的梦想,要么能给现实中的女性朋友,以工作、职业或者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启发和帮助的。”  如若不是看到尊容,还真想不到悦读纪的侯开董事长,竟是一个三十来岁,至今仍保留着几分俏皮的男人。而这个年轻的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