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ud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提高阅读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重效率,重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尤其阅读要掌握方法技巧。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89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要摒弃单纯的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学科。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了九年语文,一部分学生阅读品味低,阅读能力低,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中老师肢解性地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师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二、要确定阅读要求
  随着新大纲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也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阅读要求,(1)根据不同的表述方式和体裁特点阅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阅读内容,(1)从课文的内容中去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2)感受课文的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3)看出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言语诉思路和中心意思;(4)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5)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6)体会课文中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7)理解词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8)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句子段落。
  3.閱读欣赏,语文要体现出人文精神,因而阅读时就要欣赏课文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
  三、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训练
  1.学会阅读。
  当今社会中,阅读既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学习活动,也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的基本过程是认读——理解——吸收。这三者中认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
  张志公先生认为:“读文章可以这样读法: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的目的在于“粗知大意,得其梗概”;想的目的在于了解文章谈了什么问题,说了什么事件,文章写给谁看的,为什么目的而写,然后再进行咀嚼、消化。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前一句话对于读文章第一遍要快速阅读,只求了解主要内容,后一句读文章要下苦功,“钻”进去才能读出来,有收获。这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遍,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然后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提法新颖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不注意整体性阅读,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或用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总之,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变速器——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味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把审题与读课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文先读题。从课文的题目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人命题的,由人想到事,围绕事情提出问题。以事命题的,抓课题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提出问题。以物命题的,从抓物的特点入手,理事及人。以地名命题的,由题目想到景物,围绕景物特点提出问题。读文时,又要反过来看看文章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展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吻合。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部体现,了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组织材料的:纵向思路,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想一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或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横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点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注意有没有思路。
  2.根据文章特征和文体特征,顺“藤”摘“瓜”,抓住中心,欣赏优美语句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这里的“藤”指的是现代语文的文体(体裁),“瓜”是指课文后和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现代语体文大致分为三大文体: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只要把握住文体,阅读就会相当顺利。
  抓住中心,就是要找准选段或文章的关键的词句,找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的方法,一是语感,二是分析体会,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找关键词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记叙文是记叙、描述人和事物、风景的,一些动词形容词往往很重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白杨树的世术形象,并具有象征意义,作品开门见山就点明了感情基调:“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一词在第一、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中反复出现,明显是个关键词。
  如果是议论文,表述观点的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则一般都是关键句,说明文中表述被说明事物在主要特征的句子和句子中的中心词语,则大多数为关键词句。
  审美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注意欣赏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思考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读懂每一段话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要准确而又迅速地了解每段话的意思,必须掌握“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抓中心词。一段话总是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来写的,就像一句话中有关键词语一样,有的段落它有一、两句表明主要意思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容易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理清层次。有些自然段没有中心句,必须通过逐句分析,理清一段话层次,先弄清每层意思,再归纳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综上所述,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将阅读训练贯穿始终,避免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避免明知“大量阅读”是求治语言语阅读能力低下的良方,却不能落到实处的现象。在教学中摸索,走改革课堂阅读教学之路,让学生拿到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使我们的语言语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添趣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人生阅历尚且有限,因此,在面对文本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应用于多个领域.高校强化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创业方法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推动创业教育的效果.
跨栏跑是一项速度快,对运动员技术性要求很强的短跑运动。跨栏跑的最大特点是在高速跑进当中越过一定数量的障碍,因此,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的训练
文章指出设备点检制度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同时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检点制度与电力生产设备的维修相关内容
【摘 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理念”。它是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时下,它历久弥新,伴随着“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号角,“和谐理念挈领的优势沁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目前临床常见的机械通气方式是有创呼吸机,其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伤与术后脱机困难者中被广泛应用,以建立人工气道为基点缓解危重症患者呼吸
期刊
本文讨论是一种方便的车用电源转换器.采用PIC16F73单片机产生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即SPWM波来控制汽车电源中的逆变系统,同时采用电压反馈闭环提高了系统控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很多行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业发展中,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