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学生资助历史轨迹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期(1952年—1982年):免费加助学金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在高校学生资助上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也未形成统一的资助模式,基本是延续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学生资助机制,即军事供给制或干部公费培养制,具有地方性、临时性、革命性和共产性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2年7月,原政务院颁发《关于调整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明确规定“废除学费,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并对助学金的调整原则、标准和使用原则作了详细说明,这是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免费上大学”加“人民助学金”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标志。
  在此之后,国家根据形势需要于1955年和1964年又对资助标准、范围进行了部分调整。1977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的办法》,并一直贯彻实施到1982年。从1952年至1982年的30年间,我国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虽然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作过几次调整,但资助的基本性质、框架和内容都没有改变,一直是“免费高等教育加人民助学金”的资助模式。
  
  改革期(1983年—1991年):以奖代助
  
  对“免费加助学金”资助模式进行改革源于资助模式本身,“免费加助学金”的资助模式虽然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对特殊时期的国家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始终未达到理想效果,社会没有收到预期的高回报。究其原因,在于其脱离实际的逻辑缺陷。绝对平均的人民助学金由于缺乏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容易使学生滋生不思进取的思想。学生资助不与学生实际表现相结合,资助效能非但没有发挥,反而带来了社会不公。因此,打破资助的绝对平均,提高使用效率,自然就成了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根据“免费加助学金”模式的内涵,要想彻底打破平均,提高效能,就必须采取改革免除学费与改革人民助学金双管齐下。1983年7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缩减助学金比例,设立奖学金,变全部享有相同资助为不同学生享受差异资助。为了避免激化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资助采取以助为主,以奖为辅。1986年,国家继续进行改革,基本内容是终止人民助学金,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和贷学金。至1987年,人民助学金制度彻底废止。与此同时,收费改革逐步展开,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打破了免费高等教育的格局,开始由全部免费转向部分收费、不同学生按不同标准收费。1989年,原国家教委、国家物价局和财政部又决定对“按计划招收的学生(除师范生等)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这标志着我国“免费上大学”的政策被放弃。经过六年的改革,我国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以收费代替免费,以奖学金代替助学金的学生资助格局。
  
  调整期(1992年—1998年):混合资助
  
  改革在带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受到挑战。于是,国家在继续推行奖学金、贷学金资助的基础上,开始以财政拨款的方式推行“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减免学费”等资助措施,以促进和实现高等教育公平。1993年,原国家教委根据有的学生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设立“特困补助”;1994年设立“勤工助学基金”;1995年为了保证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又提出把减免学杂费作为资助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至此,经过一个阶段的调整,融奖、勤、贷、助、免为一体的混合资助模式初步形成。
  
  成熟期(1999年至今):现代资助体系
  
  混合资助模式是我国对学生资助改革的独立探索,适合我国实际,对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998年,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开办教育储蓄、教育保险和助学贷款三大措施,并在同年转发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规定的通知》。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国家助学贷款规定试行》,到200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止,国家先后颁发了近10个文件,规范助学贷款程序,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2005年,全国累计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142.5亿元,其中助学贷款占102.5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我国学生资助的主要手段。
  为了保证考上大学的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入学,国家积极提倡“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予以资助。为了加大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教育部明确提出不断增加学生资助支出,要求各高校每年须从学费收入中划出10%的经费专门用于学生资助。为了增加对家庭经济贫困但品学兼优学生的直接资助,2002年5月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奖学金,2005年改为国家助学奖学金,在奖优的同时突出助困。2007年又改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同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等几个文件。至此,我国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包括奖、勤、贷、助、免为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基本趋于成熟。■
其他文献
<正> 卫生改革实施以来,给县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经济活力。但是由于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新旧两种体制的更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经济秩序尚未完善。经济过热
<正> 一、从贵州医疗服务收费的现状看改革的迫切性 贵州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是1991年制定的,在此之前一直是沿用1965年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了25年,仅作过两次小的调整。1991
[摘要]为了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文章通过对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其在北部湾经济区域的特定背景下,面向东盟整合国内外校企办学资源的理念、模式和举措,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正> 乡镇卫生院(国有性质,下同)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它是卫生院防病治病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资基础,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健康劳动力的重
本文运用系统理论、模拟技术,通过系统运营分析,提出成都东驼峰调车场系统中等现代化的分阶段投资技改措施,并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建议以“短、平、快”技改项目,满足2000年前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负载能力是交换机硬件配置和软件资源的综合反映,也是评价交换机系统的设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直接关系到交换机的服务质量和系统安全。交换机的
<正> 一、对社区医疗卫生保建服务内涵界定的认识 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含义,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国内外有各种定义,社区的范围也有不同的概念,根据美国卫生服务论坛的划分意
在人类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重要的资源,而科技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精华,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发与提高科技人才资源的利用率,对于科技组织实现组织目标,获取
汽车车身内部布置是汽车设计过程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本文将基于事例推理的方法引入车身内部布置过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表示车身内部布置事例,利用关系型数据库MS Acces
<正> 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是医院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1995年以来,医院在采用一系列加强管理,搞好优质服务措施的同时,坚持实行了财务公开,让职工民主理财,调动了广大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