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作为一位贫民教育家,关于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中小学中应用的研究很多,研究主要涉及在基础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理论。本文首先对陶行知教育理论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根据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中运用陶行知理论的启发,在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中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能够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实现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
  一、前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宽泛,他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思想进行实际应用,使教学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立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教学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论述。在宏观上为高校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提供参考、在微观上为大学生的顶岗实习支教提供一些借鉴,提高了高校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学生学习有指导作用,因此,在学习中要很好的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尤其顶岗支教中教师可以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
  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三、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中运用陶行知理论的启发
  (一)要加强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教育
  “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有了良好的乡村教师,再去办好的乡村学校。“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教师要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等。“要突破原有的课堂时空限制,紧扣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开展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校师范生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而且要重视养成基本的公民意识和公德意识,进而应特别注重个人修身养性,加强基础文明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人格,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努力做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新青年。大学生要广泛摄取知识,特别是广泛涉猎,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特别要明确大学生到农村支教,自己的一言一行除了代表自己,还代表了教师的形象。
  (二)要明确教师的职业要求
  良好的教師形象应该是慈祥和蔼可亲可敬的,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教师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使自己的“一举以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大学生在校时的角色是“学生”,而在支教点的身份是“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社会道德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职业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身为教师,要真诚的爱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用赤诚的爱心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学生面前,教师永远要诚实守信,以坦诚的心灵和坦诚的言行对待学生。在学生面前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教师要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尽心尽职,认真负责。另外像预备铃响到教室门前候课,准时上课、准时下课,不体罚学生,要在学生面前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和学生要保持适当距离,不能坐着讲课等细节要求也要明确。
  (三)要加强学习,提高执教能力
  不断的充实自己,在支教实习中学到了很多,更应该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而且也为农村的教育事业提供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农村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改革传统的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去为中国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同时可以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结论
  在顶岗支教中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知识面不够宽泛和学生交往太密切等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得到一些启示,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明确教师的职业要求等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影响以前的教育,对当今教育事业仍然有巨大的作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支教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并在顶岗实习中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Robert L.Hamper.The long road to small schools[J]. The Education Digest.April,2002.
  [2] Bill Mulford. The Global challenge-A matter of Balance.London. Educationl Managemengt & Administration.SAGE publication Volume 30,Number2,April 2002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孔子的“仁”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今天坚持“仁”的要求,仍然具有较强价值。基于此,本文选择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在总结孔子“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孔子提出的行为要求并阐述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内涵;意义  孔子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仁”的思想内涵颇为丰富,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代表思想。孔子“仁”的思想在当时社会发展中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进入到小学之后,会开始接受系统化的学习,这样全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对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种对各项心理品质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外驱力。同时在此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意志及抽象概括能力也会得到循循渐进的发展。本文笔者从四个角度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及实践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期望能为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操作上
期刊
【摘要】:在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和平共存的当今社会,社会亚文化虽然是相对主流文化而言的衍生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亚文化的产生就是主流文化的侧面映像,对服装社会心理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根据《服装社会心理学》中提到的“亚文化引导理论”,以二次元亚文化为例分析了当今环境下亚文化群体的着装以及其对主流文化的反作用影响。  【关键词】:亚文化;主流文化;服装心理学  一、亚文化的界定及起源  随着当代城市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natural science. And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the linguistics and natural science, then disc
期刊
【摘要】:伟大的希伯来民族与华夏民族都曾在水边创造出辉煌的文明。作为两个民族的文化经典,《圣经》和《道德经》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水”意象。本文认为,在两部经典中,“水”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然水,都被赋予了某种理念。《圣经》中的“水”意象更多地代表着神力,而《道德经》中的“水”意象则富含中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智慧,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德”和“包容”的精神。本文认为这种差异源于两个民族的民族个性、生活时
期刊
1.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及误区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三:第一,经济增长放慢致使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降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二,实际就业选择与现实社会需求发生错位。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分析,大学生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却与实际社会需求有较大的相悖,这
期刊
【摘要】: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渗透,促进了人们对美术及相关领域的需求,从而也为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了积极响应综合素质教育,高中美术在教育过程中也需做出一系列的创造性改革。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内涵,始终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然而,创新性的缺乏一直是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创新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创新性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将创新性教育应用到高中美术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类实现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本身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传递情感、陶冶并感染人的情操,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教育中蕴藏的美育、德育功能对人们产生深远影响,人们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陶冶了情操,也激发人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既是美育也是求知的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随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中国,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是在多领域都具有娴熟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能熟练掌握英语的求职者无疑是更有竞争力的。为了满足社会对英语精英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当下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却着实堪忧。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课堂组织以及教师队伍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弊端  一、引言  在全球
期刊
【摘要】:对现存的鄂伦春民族音乐进行较为系统的挖掘、研究、调查和传承工作,能为高校音乐教学积累丰富的资源,完善高校音乐课程体系,进而为我国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传承、发扬地方民族音乐,对特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音乐体系  黑龙江省内少数民族众多,这就使得黑龙江的本土文化愈发的多姿多彩。自古以来,以鄂伦春为代表的许多少数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