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症儿童在情感理解和表达上存在较大障碍,积极情绪较少,难以与其他个体体验共享积极情感.作为微观的心理单元,积极情绪和共享积极情感同时作用于个体与环境,调节着个体的人际活动进程和内部动机.共享积极情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干预双方产生积极效应:形成生长导向的干预模式,延长互动时间,增加互动频率,提升互动质量.在临床中,干预人员和父母可以通过提升联合注意水平、增强游戏性以及表达积极情感等策略来帮助孤独症儿童体验共享积极情感.未来孤独症儿童研究有必要将共享积极情感视为干预目标的重点,重视与共享积极情感有关的笑行为在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