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g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计算机与医学专业的结合的程度也越来越密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受到严重的冲击,以医学院为背景探讨医学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医学院 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62-01
  
  一、引言
  目前全国医学界提出“全科医学”的概念,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医学人才,而对于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并且,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医学及其管理的各个领域,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必须跟上特定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对于医学生而言,我们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做到符合专业需求并学以致用,能够做到利用计算机获取、存储、处理和利用医学及医学管理的各种信息。同时兼顾国家等级考试证书的获得和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各异。现如今,在大中型的城市,学生可以很便捷的接触到电脑,如家用PC、学校电脑房、街道网吧、商场等;而在一些小城镇甚至农村,计算机课程也进入了中学教室,对于计算机的认识水平整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因此在层次上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程度:
  1.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利用节假日参加计算机特长学习班,理论和操作水平比较高,还有些已经获得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
  2.另有一部分,他们完全是因为网络(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接触计算机,这些学生在操作上有一点基础,但没有理论根底。
  3.第三类则是进入大学前,完全是零起点的学生,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相对要慢。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医学专业结合不够。目前,我校有十几个专业,还有多个非医学专业,目前各专业使用的都是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相同的学时,这样不便于教学,也难以突出计算机应用在医学各个专业的重要性及作用。统一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如下表(1):
  


  对医学生来说,一方面,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于专业化与医学专业的结合不够;另一方面,医学生要做到能用计算机搜索医学领域新信息,对医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更高的要求如医学图象处理、机器人诊疗、3D模拟手术等。
  (三)开课过于集中。对于大多数的学校来说,计算机课程都安排在大学的第一、二学期。我校也不例外,学生在应付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后,毕业时能用的计算机知识已经所剩无几。
  三、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根据入校新生计算机知识起点不同,实行分级教学。为了解决学生因为生源地的城乡差异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造成的层次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在新生的第一节计算机课就可以展开一次摸底考试,从而进行分级教学。具体的实施方案如: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模拟考试系统,对新生展开测试,该考试内容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基础;另一方面,该系统能测试出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各个章节得分情况,以便教师日后侧重教学。
  (二)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于医学类的学生,我们不能像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那样专业深入。因为我们的教学前提是以不增加学生整体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教授学生有用的计算机知识,以便学生在生活以至以后的工作中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作的开展。具体课程设置修改如下,将整个计算机教学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层次好的学生减少基础课时量或者免修,而层次低或一般的学生都要经过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利用office办公软件能完成日常工作文档制作;通过网络浏览网页尤其是进行医学情报检索,查阅资料并通过网络收发邮件。
  第二阶段:根据计算机与医学的结合,比如医学影像、医学多媒体、医学信息学查询、远程医疗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与识别、生物化学指标及生理信息的自动分析的计算机应用。从而扩展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如表(2)所示。这样安排的优点在于,通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在理解能力,甚至是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另外一方面,此时学生已经关注自己的择业方向,对于计算机也将达到有目的的学习,有选择的保留。
  


  改革的核心部分是在学生培养的第二个层次增加计算机信息处理在医学中的应用,这样一来,我们之前开设的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基础就有了用武之地。
  (三)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医学院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作为一名称职的老师,我们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医学相关知识。注重两个学科之间的结合,教师应有意识的了解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的研讨教学大纲,并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适时进行改革以紧跟科技的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培养,不应该局限在本专业的学术交流和提升上,也要增加计算机教师与其他医学专业教师在工作上的交流,并加派计算机教师与附属医院医生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之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齐凤莲、张娜,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思考,凉山大学学报,2001.
  [2]孙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学创新研究,2007.
  [3]冯华,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学术论坛,2001.
  [4]余远波、李晓玲、牛琳等,医学院校新生计算机基础调查研究,海南大学学报,2007.
  [5]张福勇、潘传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山东电子,2002.4.
  [6]卫阿盈、张波、岳建华,计算机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PACS,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作者简介:
  孙华,女,汉族,长沙医学院计算机系教师,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在能力。新时期下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要致使幼儿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明确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关键词]音乐教育 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
介绍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中的棋盘格式问题 ,以及目前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高斯窗函数解决棋盘格式问题的新方法 ,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方法的
[摘要]职业技能培养与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课与生产实习课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技能证为导向,突显高职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 电专业 职业技能培养 课程教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7-01    强化与重视实践教学活动,是
[摘要]网络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可以拟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它却缺少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间、师生间浓烈的情感交流氛围,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因此,主要探讨如何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  [关键词]网络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8-01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61-01    传统的数学教学,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活动 渗透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60-01    语文教学中
[摘要]从网络教学的现状展开,对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教学系统设计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作用,以及网络课程的设计要素,提出一些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课程 教学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59-01    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网络教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络教学由于其以学生为中
萍乡市宣风职业中专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 ,采取了四个环节、五种方式和六个标准的“四五六”特色管理 ,优化育人环境 ,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去年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