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C语言课程设计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C语言是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其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还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并为其拓展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为此,需要做好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系统设计。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C语言;课程设计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目前普通高校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体系不适合专业特点和需求,课程的教学与专业严重脱节;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随意性大,对面向应用的要求认识不足;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材选取不当,教学大纲无专业特色,课程资源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无合适的实验教学辅助系统使用。为此,进行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显得非常必要而迫切。
  一、C语言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的设计
  1、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的建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类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给学生讲授基本的程序设计知识和技巧,从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使其成为实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徐士良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具有代表性和推广性,可选用王昱、陈延文等编著的《C语言程序设计大纲》作为参考书。
  2、教学定位、教材组织和教学大纲编写。不同院校的办学方针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课程之前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明确该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过渡关系,从而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另外,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重新组织。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按不同的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进行目标定位。
  3、开发C语言教学资源网站。一般而言,C语言教学资源网站包括課程简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学视屏、在线答疑、作品展示、资源下载、C语言热点问题讨论、企业动态等项目。网站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课内外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把与课堂教学同步的学习资源发布在网站上,以备学生随时下载学习。同时,这种教学资源网站中提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也可作为教师的参考资料。
  二、C语言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
  目前,普通高校中的C语言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以室内课堂教学为主,比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如适合实践技能学习的阶段教学法、适合综合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等,以适应企业对理工科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需要。
  1、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客观真实性,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易于学习和理解;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案例教学法具有突出实践性,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案例教学法具有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3、加强多媒体与网络等教学方式的使用。互联网上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工具或者论坛,与学生及时地进行课后的沟通、问题的探讨等。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各类计算机软件,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如采用以PowerPoint幻灯片或flash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增加授课的趣味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同时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制作适合自学的网络版课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开发C语言实验教学辅助系统。C语言实验教学辅助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功能模块:①是C语言实验指导子系统;②是C语言练习与测试子系统。C语言实验指导子系统主要包括基本类型输入输出,C语言表达式与宏定义、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模块、数组、指针等七个部分实验内容。在“实验题目”项中给出实验的详细说明,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指导和实验题目,在“参考答案”项中给出参考程序,在“演示程序”项中给出难以理解的程序的直观演示。C语言练习与测试子系统中的内容也与七大部分实验内容相对应。
  三、C语言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的设计
  1、C语言程序设计阶段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根据C语言教学内容学习特点,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知识点分为七大基本模块:基本类型输入输出、C语言表达式与宏定义、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模块、数组、指针等。针对不同单元知识特点,设计相应实际操作项目,使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项目编程巩固单元知识。实际操作的项目设计原则是程序功能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相关,学生运用单元学习的知识能够完成项目编程。阶段性项目的顺利实现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并渴望再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使项目变得更加完善。
  2、C语言程序设计理念与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C语言程序设计授课对象是高校的理工科学生,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移到实验机房,将全书各知识点重新组织,利用教学软件、教学硬件、网络环境、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C语言程序设计的分级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一级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为偏重程序设计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应用,在读程序的基础之上写出算法代码,形成一定的编程思想。二级层次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以注重基本知识、了解程序为主;教学内容是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及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了解程序的运行过程。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高校C语言设计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建议按照上述方案和对策进行实施。该设计方案比较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能够满足理工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值得在一定范围内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延红.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0(11):45-47
  [2] 吕文洁.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J]福建电脑,2010(12):210-211
  [3] 伊华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35-137,140
  [4] 罗杰红,胡建荣.基于“四驱式”阶梯递进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28-29,52
其他文献
求解了弹性波绕任意形状界面孔的散射问题.通过入射波、反射波或折射波及孔的散射波场的叠加,得到了界面孔在SH波绕射下的总波场.总波场波函数的级数项待定系数可采用边界配
提出了一个描述砂质土循环载荷条件下主要特性的本构模型,并且采用不同围压下多种加载途径的土力学实验确定了模型中的待定材料常数,由本构模型的增量工数值积分计算所得到的理
推导了Bodner-Partom统一弹-粘性本构模型的材料常数估计公式,修正了国外有关文献的不当之处,发展了参数的优化估计方法与程序,并用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在有限变形时导出了用欧拉观点描述的与用拉格朗日观点描述的材料性质张量之间用矩阵形式表达的转换关系,指出正确应用这个关系时将到唯一的计算结果,与计算方法无关,建立在连续
根据能量原理,综合三次B样条函数、有限单元法和经典Vlasov薄壁杆理论的优点,提出偏压薄壁杆稳定计算的有限杆元法.推导和求解过程中,同时考虑了截面扭转、翘曲和杆中面上剪
使用数学规划加权残值涯分析了薄板大挠度及薄壳的非线性稳定问题。在两者应变协调方程严格满足的情况下,论证并利用平衡方程的单调性,建立数学规划问题,首先得到无布载荷四边简
对聚苯胺体系电流变流体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阻尼力响应及其频谱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电流变流体的非线性阻尼力的频谱是由基频和频率为基频奇数倍的高次谐波分量组
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频响函数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应用试验测量和计算所得的加速度频响函数矩阵对动力学模型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阻尼系数进行修正,使修正后模型
农村初中语文小组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可以说小组实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功
音乐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欣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赏析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支柱。那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