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初创企业的人资困局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甜甜”到“黄脸婆”,要多久?一个行业的初创公司,如何在事多、人少、钱紧的背景下,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让员工们“永葆青春”,是每个创业者都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难做?
  在这个大众创业的时代,人人都想借着机会让自己扬眉吐气。因此,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个性化。然而,创业容易,管理难,尤其是对于成立1~3年的初创企业而言,钱和人是最重要的部分。钱的问题很容易,只要项目好,不愁没有人投资,难的是把项目落地的人。
  大多数人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大企业才需要成体系的制度建设和人资管理,而初创企业可以弱化这些。其实不然,初创企业通常事情多,人手少,现金流紧张,才更需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匹配更高效的人才队伍,把企业的各类风险性问题降到最低。
  多中心完善人资体系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去中心化和无边界化的管理模式也已深入影响到组织的发展形态,这为创业企业更好地建立高效、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了基础。
  传统企业之所以有人力资源部,是因为很多事情需要集中到一个中心来处理。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不用集中处理了,多中心处理可能效率会更高。
  项目小组完成制度设计
  为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很多公司都会想要去招一个人力资源总监。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雇一个总监太过奢侈。单从成本来看,一个最便宜的人资总监每年也要二三十万元的工资,换算成人资成本还需再乘以1.5倍。
  其实,初创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可以通过成立临时项目小组来完成。临时小组既不占公司编制,又不用成立部门,项目结束之后就可以解散。当然,公司也可以以委员会的形式,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管理。如薪酬委员会、考核委员会,由公司的领导牵头相关部门派员参与。这种长效组织既正式,又不占用编制,还可以完成各种重要任务。跨部门的项目小组成员还可以带来跨部门的思想和经验。这样的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更易于被接受。
  各部门协作执行
  或许有人担心,不设人力资源部,很多人力资源工作便无法落实到位。事实上,真正落实人力资源工作的,不是人力资源部,而是公司各个部。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小米公司,小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它的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创始合伙人负责下属各部门的招聘、培训,但这并没有制约小米公司的发展。
  没有人力资源部门,各部门完全可以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比如招聘。其实,由人力资源部门集中负责(管理)招聘,是一个非常低效的管理模式,不仅招聘流程变长,标准掌握不准,而且招聘方式传统,渠道单一。如果业务部门完不成任务还会将责任推卸为招聘不力。
  所以,由各部门经理自己负责招聘,还可能更高效、更匹配。因为经理对招聘要求最清楚,而且比人力资源部更了解潜在的候选人在哪里,甚至培训也可以由各部门负责。
  基础业务外包
  虽然各部门能承担一部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但还是有一些基础业务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比如社保缴纳、工资核算、考勤管理、手续办理等,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都可以外包。
  提到外包,创业公司通常会因为钱紧而犹豫。你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比较一下招人来做与外包出去的费用,看哪一个成本更低。
  事实上,社会分工是一个必然趋势,自己的非核心业务逐渐都会被外包。作为一个餐厅,它没有必要去生产酱油等调味品;卖煎饼果子的,也不会自己去做果子或薄脆,这也是竞争的需要。要保持高效的决策效率,就要求组织机构精简,不该设的部门不设,不该招的人不招。
  有效降低用工风险
  相比制度健全的大公司而言,创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性相对薄弱,因此会存在较大的用工风险,尤其是在招聘、用工、解除劳动合同这三个方面。
  在预防招聘风险上,初创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招对人,即招到与公司要求匹配的人。
  第一,注重招聘的方法。可以重点采用内部推荐,成本低,效果好,而且融合度高,适应更快,还不容易离职。第二,加强业务考试和背景调查,降低招错人的风险。第三,慎重考虑频繁跳槽的人。频繁跳槽的人可能个人期望值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相对较差。创业公司应该更多的使用年轻且素质好的员工,不要太看重应聘人员的优秀经历。第四,用好试用期。试用期是对面试的重要补充,发现候选人不合适,要及时终止试用。
  在用工风险方面,初创企业更不容忽视一些常规性问题,如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等。
  首先,一定要签劳动合同。在创业期,很多的公司都认为不签劳动合同,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事实正相反,没签订合同才更麻烦,未来公司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员工可以申请双倍赔偿。到那时,公司就会非常被动。而且劳动合同的签订年限还不宜过短,最好是3~5年。
  其次,要按要求缴纳社保。虽然为员工缴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成本确实很高,但如果不缴社保,合同期内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并终身追诉。
  最后,建立必要的人事制度,以规范员工奖惩行为,以便未来处理劳动纠纷时有法可依。而在处理一些不合适的员工时,一定要快速、及时。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时间真的比金钱更重要。
  构建合理的激励体系
  创业公司不仅要创造未来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分配好未来创造的价值。本质上,分配理念是分多少的问题,它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企业发展阶段。通常,创业公司的分配理念有四类。
  低人力成本理念——不管公司挣不挣钱,员工的工资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量力而行理念——企业根据实际能力来发工资,即挣得多就多发,挣得少就少发。
  让员工荣耀理念——给员工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让员工感觉到骄傲和自豪。
  事业共享理念——也就是员工持股,让员工成为事业的合伙人。
  老板经常说,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做实事的平台,为员工搭建一个创业的舞台。实际上,就是要给员工搭建一整套科学的、公平的、激励的分配体系。分配体系并不是大家简单理解的工资制度,工资只是其中最基础的层面。然后是分奖金,平时工资没发够的,可以通过奖金的形式进行弥补和激励。在扣完奖金之后,企业还可以拿一部分利润来分。最高一层就是分股份了。当然,分股份不一定面向全员,但需要大部分员工持股。
  很多企业的薪酬问题长期不能解决,主要原因是思维被局限在分工资这个层面。如果初创公司能综合使用分配体系四个层次的思想,很多问题将可以迎刃而解。虽然创业公司创立的时间短,但遇到的分配问题决不会少。在分配体系的设计方面,创业公司应该加大“薪酬弹性”。
  “弹性”是企业建立的分配机制,但不要把弹性分配的薪酬看成成本。其实,弹性分配的薪酬是员工未来创造的价值。
  控制人力成本的增长
  创业企业重要的是控制人力成本的合理增长,但控制人力成本要在管理和模式两个方面加强。
  第一,增加在岗培训,这种培训不是花钱的培训,而是内部培训,老板培养中层,中层培养基层。事实上,部门在岗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不仅在思想、方法上能达成一致,还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第二,不贪恋高价格应聘者。所有的创业公司,可能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在自己要转型,要快速发展,有一大笔融资进来时,贪恋高价值、高价格的人才。马云就曾后悔高价聘请了很多职业经理人,最后这些人几乎都走掉了。
  第三,培养和提拔年轻人。在这个知识、信息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学习快速掌握,而年轻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更强,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快速成长。
  第四,进行个税筹划。有效的个税筹划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如调整工资结构,降低个人所得税,降低社保缴纳基数等。
  在用工模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多样化的形式,综合利用外包、众包、工时制、实习生等不同的用工模式。
  房地产公司就是典型的业务外包模式。它们不设计图纸,把设计业务交给设计单位完成;也不搞工程建设,把建设任务交给专业的建筑工程公司完成。除了销售,房地产公司几乎把所有业务都外包了,有些甚至连销售都会采取外包形式,以此节省大量成本。
  众包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用工模式,最典型的如猪八戒网。从前,需要员工自己来执行的工作任务,企业可以放到猪八戒网上,由服务商去投标完成。
  事实上,众包正是我们倡导的组织无边界的具体体现,它极大地扩大了企业可利用的人力资源范围。如果员工工作时间波动性大,忙的时候会产生很多加班费,闲的时候又没工作可做,企业可以考虑采用综合工时制的用工方式,这样可以降低加班成本。针对一些不常做的工作,还可以采取灵活用工的形式,如招聘实习生,既降低工资成本,又节约社保费用。
其他文献
以生鲜品为例:  第一招,向损耗要钱。  生鲜电商可以盈利,这个利润要从损耗里面抠出来,损耗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将损耗控制在最良性的程度。例如损耗比较大的蔬菜,我们是可以通过“还田做肥”来发酵成肥料的,或者还可以作为猪和鸡的添加饲料。另外就是在库存管理系统里要严格制定和监管库存周转周期,以及损耗的范围。  第二招,品类做减法。  生鲜电商也要遵循零售业的规则,头部商品、陈列性商品以及长尾商品的毛利
期刊
去年,O2O圈地已经进入高峰期,格局尚存变数的的二手车行业,被资本市场尤为看好。车易拍、优信、人人车、好车无忧、车猫、瓜子二手车等,均获得资本方的融资。来自IT桔子统计的数据显示,二手车电商在2015年度的融资额已经突破50亿元人民币。  二手车市场的热闹,并不能掩盖汽车产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渠道过剩、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  经历了2015年的资本狂欢后,二手车行业将进入整合阶段,极有可能发生
期刊
在线下零售一片唱衰的2015年,红星美凯龙却逆势而起,成功IPO登陆港股,募资约70亿港元。董事长车建新曾公开谈到过,经过三轮融资,目前红星美凯龙有近100亿元资金,未来主要计划将26%的资金用于行业的并购与整合,更希望在这之中扶持出上市企业。  2015年9月红星美凯龙战略投资酷漫居,布局儿童家居O2O;10月又以不超过2.11亿元的作价收购上海企发100%的股本权益,连同承接债务上限2.7亿元
期刊
回顾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圈,“合并”已经成为了资本主导下,服务类电商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一直以来,在互联网业界都流传着一个721法则,即一个超级公司会占据市场70%的份额,老二会占据20%左右的份额,剩余的10%由几家小公司分食。这个法则已经在搜索、社交等领域被腾讯、百度验证了。随着携程合并艺龙,联姻去哪儿,国内在线旅游格局也逐渐趋于这个法则。  如今,携程已将在线旅游厂商收编殆尽,稳居大佬地位。
期刊
未来,物联网会连接一切。在大开放里,我们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美好生活变化,未来将看到黑科技带领我们进入新的纪元。  说到黑科技,我其实更关心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行业中很多人在问,现在什么东西能颠覆微信?我的判断是,如果基于今天的智能设备、基于今天的手机,那么微信的地位是颠覆不了的,就像PC时代很难颠覆QQ一样,新的大变化是来自于新科技的发展。  我所看到的未来有三个方向:第一是往穿戴式设备上的连接;
期刊
我们该相信常识吗?在生活节奏快、缺乏思考时间的社会中,对那些理所当然的结果,我们不仅应该理解或质疑专家的判断,更应该像专家一样思考。  一支铅笔,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其中的石墨铅芯、木质外壳、笔头的金属皮和橡皮,从最初级的原材料提取到加工组装,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掌握制造铅笔的全套“手艺”,每个人所会的不过是其中一步。其实,知识也是去中心化的,它分布在人群之中,再由市场把人们组织起来分工协作。如
期刊
什么样的壳公司比较理想呢,这个问题是借壳的上市公司和投行都需要思考和面临的。  第一,要考虑市值大小。  壳公司的市值大小是评价壳好坏的首选标准。对于借壳而言,目前主要的操作方式都是采用增量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对于借壳方而言,最大的成本在于借壳后权益被原有上市公司分享与摊薄。与IPO的对价摊薄不同,借壳重组的股比摊薄是无偿的,即为了获取上市地位对上市公司原有股东的利益让渡。  借壳方重组后的股权比
期刊
组织的调整,也能获得巨大生产力;组织的优化,是获得商业竞争胜利的保障。  如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越来越深,拥抱互联网被人们反复提起。“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化学反应,升级为新经济。  这背后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企业组织和机制的变革与升级。这是所有企业面对未来的最基础保障,也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思考,阿里巴巴集团在不久前进行了一次组织
期刊
在IP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搭建商业模式、变现渠道。而是在内容的基础上,运营粉丝、沉淀粉丝,通过跨媒介的传播方式,拉入更多的新用户。  过去,在优酷土豆平台上成长起来了许多优秀的IP:筷子兄弟、老男孩、万万没想到、十万个冷笑话等,都获得了很好的增值回报。  如今,平台还有一个正在成长的IP——“侣行”。节目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对平凡夫妻用DV录制的。2015年,节目第三季上线,总播放量超过了十亿
期刊
在优秀的成功的团队基础之上,只需要做到用户体验、成本以及效率中的一点,同时另外两点没有减损,你的创业就基本可以算成功了。  我从2004年开始做电商,到今年已经快12年了。这么多年来,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未来互联网怎么发展,或者出现什么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概念,迄今为止都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家公司或国家可以打破经济的基本规律。  12年来,我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叫“一拖三”。一家创业公司要取得成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