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单元读写教学现状之我见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语文学界普遍认可中小学语文以“阅读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做法,然而实际教学中,中小学语文是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我们的语文教材主要是阅读材料,阅读文本是构成教材框架的主体,而“听、说、写”处于附加地位;语文课堂教学是以阅读文本为主线组织的,听、说、写穿插其间,其轻重取舍须服从阅读活动的需要,而不能按照听说读写各自本身的规律实施教学;从教学时间看,阅读教学的课时数一般要占语文教学总课时数的四分之三以上,有些学校课程表中甚至找不到“语文课”,上面只写“阅读课”和“作文课”,因为大家已经把“语文课”当成了“阅读课”,“阅读课”几乎成了“语文课”的代名词;从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作文教学除了两周一次作文课,学生主要就是读课文,或者是听教师讲课文。以上事实说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确有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的特点。
  课改开始后并没有改变以上教学现状,反而出现很多新的读写分离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结合教学体会,通过访谈、抽样调查等方式,对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读写教学状况做简单梳理。
  一、阅读与写作的课时分配不合理。
  阅读课占用大量课时,造成作文教学没有课时量的保证。两周十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任务,只给两课时完成作文教学任务,学生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要完成作文的立意、构思、成文,老师要讲解点评以往作文中的漏洞、传授新的写作知识和策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任务往往是捉襟见肘,要么完不成教学任务,要么删减教学任务,致使作文教学滞后于阅读教学。
  二、阅读文本与写作内容的时空分离。
  阅读以典范的文本为内容,写作以当下的生活为蓝本,学生很难在自己的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无法从阅读中得到写作启示,即使有点滴感悟也不知如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古代诗歌虽然有严整的构思、灵动的语言、高远的意境,但时代久远,学生苦于背诵却不知如何化用古诗为自己的文章,这种时空的分离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维。
  三、阅读课上习得的写作知识没有及时化用。
  阅读教学过程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以分析文本为途径,而对文本的分析是围绕写作的内容、选材、立意、用语等方面展开的,这是传授写作策略的最佳时机,但许多老师没有把握时机。要么草草带过,教参要求教什么就讲什么;要么面面俱到,但凡涉及到关于写作的知识就全盘托出,没重点主次;要么将概念定义抛给学生,认为学生知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就是学到了写作策略,就会写作文。当然,也有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渗透写作策略,但却没有及时化用,没有通过写作实践将这些知识吸收、吐纳,致使教写作和学写作貌合神离,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四、阅读过程重“意化”而忽视语言的习得。
  阅读过程当然包含着学习语言的因素,但从本质上看,阅读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文本的意义”,不是获取“文本的语言”。获取“文本意义”的阅读过程和获取“文本语言”的语言学习过程有着本质区别。清代学者姚鼐认为阅读活动其实是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意化”,是“得意而忘言”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遣词造句的点拨至关重要,如果教师没有启发指导学生自觉获取吸收语言,学生阅读文本后就只会记得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却无从学会表达。
  五、阅读教学中没有明确指出对写作教学的具体指导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将写作放在每个单元的结尾,完成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后进行综合性写作,本应该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应该能自觉地从以往的阅读经验中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能。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写作时并不会将自己的写作与阅读过的文本建立联系,而教材中也并未提及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没有明确指出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老师在教学中只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写作知识和策略的传授。而在作文教学部分教材中既有综合性学习又有口语交际,这样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却让我们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依傍,不知道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否应以作文为归宿,作文教学无从下手,作文评改没有重点。
  基于以上对现阶段单元读写教学状况的分析,笔者认为造成读写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课的基础,而且已上升为语文课的主体。
  阅读课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意味着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石,在它上面构筑听说读写的大厦就会坚固耐用。即学生从直观的语文材料中获得初步的感知,习得基本的阅读能力,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阅读获取需要的信息,为下一个学习目标服务。而现在以阅读为主体的教学把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本来应是基石的阅读成为我们大厦的顶端,成为我们培养的目标。这样就造成了阅读只是为了阅读,而表达仅作为阅读的依附却不能成为阅读的教学目的之一,读写两张皮。
  第二,作文能力培养仅仅依赖于作文课,却没有从阅读课中汲取营养。
  叶老指出:“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1]巴金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体会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2],可见,阅读对写作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阅读中反复涵泳体味语言,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才能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注重中心的挖掘、情感的体验、文章结构段落的分析,却忽略了涵泳诵读,忽略了学生的语感体验,学生记住的大都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却没有记住文中优美的语言,忘记积累语言素材,更无法在作文中化用表达。读写依然各自为政。
  第三,教师迫于升学压力,过分强调阅读技巧和写作模式。
  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要面临中高考,迫于压力,许多教师的教学带有很大的功利色彩,教阅读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答阅读题的技巧,写作文就是为了考场作文得高分。想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只有多做阅读题多写作文,这样阅读和写作就被人为割裂开。
  第四,长期的语文教学传统,束缚了教师的思想。
  长期以来我们都秉承“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传统,对阅读文本的分析也局限于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教学中遗漏一点知识,想方设法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对学生的多种理解也尽力归为同一答案,不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对语言的分析停留在答题思路的层面,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共鸣得不到回应,慢慢地对文字也没有了感悟。新课标中鼓励多角度的阅读,增加语言的品味赏析,提倡有个性的表达,但囿于传统的教师依然不敢放手,不敢大胆实践。
  基于以上的历史回溯与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利用单元教学的优势,在单元体系中实施以读促写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完成语言的“原始积累”,为作文能力夯实基础,从而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
  注释: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巴金《随想录》,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其他文献
随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和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已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审计任务。《宪法》第九条规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在参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北大经济国富论坛”时表示,较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为小概率事件。
摘 要:作文训练,一题三用,一箭三雕。一是根据要求,创作一篇符合题意的作文;二是同学间交换作文,互相评阅;三是阅读交换来的作文,仿照高考现代文考查方式,命制问题、自拟答案。这样做,三位一体,训练了学生的写,训练了学生的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作文;一题三用;现代文  每次作文,学生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收获可能仍不尽人意。即使文字拙笨,情思浮华,形式东施效颦,但总算“吐了”一些墨汁,
最近,长租公寓概念火热,不少开发商磨刀霍霍,试图进军该市场。长租公寓的实际情况如何呢,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中国早先的长租公寓属于“二房东”模式的衍生品,即
<正>初中语文文本多维阅读教学是一种具有下列丰富涵义的阅读教学模式:(1)以激发学生主动的、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宗旨;(2)以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多层面地、深刻地、独到地理解课
鲜明的观点是论说文的灵魂,充实的论据则是论说文的血肉.学生喜欢用热点素材做论 据,可是热点素材数量有限,容易千篇一律.教师应不失时机给热点素材降降温.上道冷盘,或反语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干部管理和监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2017年6月14日,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陕办发〔201
蒲松龄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就短篇小说而言,其巨著《聊斋志异》的影响度,在古代文坛,可谓无出其右者。然而,与文学上的辉煌成就相比,蒲松龄的个人遭遇是很潦倒的,他一生功名不成,一
1995年,界中村11组村民孙道魁家中,发现一块石匾,上面刻楷书繁体“古范蠡乡”四个大字,落款为清乾隆二十七季(年)桂月立。石匾为旧时界中南寨门的外侧门额,是进出界中的一个标志,也是
和已经耄耋年岁的老人们一起谈天说地,谈及各家族的兴盛与衰败轶事,老人们特别兴奋,各抒己见,达成共识:“人们在努力追求生活的富足。经济富足了,受社会大环境的各种影响,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