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课堂中的“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教师来说,“引”这个词的运用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动词,正是因为有它。所以课堂会“活”过来。只有教师巧妙地“引”,才能换来学生更有质量的“学”。所以,在这篇论文中,以“引”为中心,主要探讨了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怎样做好“引”,怎样通过“引”打造有魅力的课堂。
  关键词:音乐课引入引美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实在是太美了,如何将这么美妙的音乐传输给学生,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巧妙地“引”,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一、教师要做到简单易学的“引入”
  音乐课中的引入都是简单易学,使学生能快速掌握的内容。有时一两个音,有时一些手势,有时一个小小的律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加自信的学习后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简单易学的“引入”,通常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对它们做了有必要的简化处理。例如:在蒋逸萍老师所教授的六年级《拍手拍手》这堂课中,她是先让学生掌握do、fa、la三音,而且在这方面所花费时间挺长,学生一有音准上的错误,马上改,落实到每位学生都掌握这三音。我们当时还觉得奇怪,为什么蒋老师这样的教学,后来出示曲谱才知道,原来有这三音建立的和弦,而且全曲只有这么一个和弦(蒋老师有所改编),蒋老师又把原来二声部合唱的地方改为轮唱,后加入了引子和尾声,所以这里面的这一和弦就变成了二声部,是难点也是重点。只有将这重难点,通过反复听唱的方式来教学,同时,反复听唱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三个音的反复听唱是简单易学的,只有唱好这个,才有后面二部和声的精彩,才有后面授课的成功。又例如:在陈妍娜老师所教授的二年级《龙里格龙》中,因为乐曲的重难点是轮唱,如果单用声音去演唱这种追逐的感觉太难,所以陈老师巧妙地用律动方式处理,一组拍腿,另一组拍肩,一前一后的进入,陈老师再嘴里有节奏的念歌词,注意了恒怕教学,实在精彩。陈老师把轮唱强化又简化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轮唱,教会学生用耳朵去聆听音乐。
  通过上述的两个课例,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能更快更好更有自信地去学习音乐,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沐浴在音乐的春风中,所以简单易学的“引入”是塑造优质音乐课的关键。
  二、音乐课中要有优美动听的引语,即引美
  音乐课是美的艺术,会建立人类美丽的心灵。所以,在音乐课中,怎能不做到传输优美动听的语言呢?特别是欣赏课中,由于唱得少,听得多,如何做到情感的升华,就要靠教师运用优美动听的语言。音乐老师这方面比其他学科老师(除语文外)有优势,因为,音乐老师学过美声、民族、流行,音质出来就跟百灵鸟一样,如果再加上精彩美妙的语言修养,我相信,学生肯定能在音乐课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例如:我在教授三年级《妈妈宝贝》这一课时,学生对人声分类,演唱形式,音乐速度区分清楚的情况下,我又加入了角色扮演唱环节。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我开始进入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谈了谈自己的平时是怎么照顾我们的,也谈了谈我们将来要如何照顾妈妈。后来,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自己的妈妈陪伴我长大的过程,学生触动挺大,再后来,我们通过表达出“妈妈,我爱你”来达到学生情感的巩固和建立。当学生再次演唱这首歌时,我明显感到学生在感动,整个教室,充满了歌声与爱。又例如:张妍娜老师在讲授四年级《船歌》时,运用了多种手段教学,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出示一张非常美丽的图片,然后,让大家用身体感觉船在水中飘荡,再加入两个sol、la建立了一个三八拍的旋律,作为伴奏,让学生感受更有船歌的感觉。相比之下,张老师确实更专业,更有音乐性,语言也更优美动听。
  三、音乐课中的美,也是一种心境,一种意境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美,就需要老师去打造这种意境。例如以前的四年级有首《采茶舞曲》,这是一首很有江南情调的歌曲,描写的采茶姑娘看着满山茶叶,愉快采茶的过程。这首歌曲,如果只是简单的介绍,现在的孩子很难想到采茶的场景和采茶姑娘具有越剧味道的唱腔。所以,老师需要对茶文化进行了解,对中国的古文化需要了解(因为茶叶历史悠久)。音乐在古代中国非常受重视。春秋战国时代各家的哲学中几乎都有关于音乐讨论。甚至《乐记》《乐论》这些论述音乐文章,也都代表着当时中国对音乐的看重程度。音乐是艺术中非常容易感动人的一种形式,视觉性的艺术比较理性,思维的成分比较重;而听觉性的音乐,直接刺激我们的感官,给予我们的感动是特别强烈的。我看过一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内容就是《采茶舞曲》。该老师姓陶,我们称她为陶老师。她是这样上这节课的:(1)她先播放优秀的汉舞表演《采薇》,让学生融入古文化中;(2)再用巧妙的语言转到茶文化中,后边听优美的音乐边让学生跟着她一起写古汉字“茶”,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3)播放《采茶舞曲》,并用上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例如用上自己制作的小响板,这样在音响上表现了茶叶的清脆,也在形式上表现了采茶姑娘采茶时愉悦的心情。(4)通过反复的播放,声音音量、速度的处理,学生越来越喜欢唱这首歌,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真的是在采茶。(5)最后她还是以茶文化结尾,简要说了浙江的茶文化,并让在座的各位多饮我们的浙江茶,把茶文化也推广给了学生和听课老师。当她上完这节课时,教室里掌声雷动,因为在她课上,我们不光感受到茶文化,还感受到茶文化背后的美,这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这是每个老师必要做的,怎样让学生感受到美,要让老师自己对这文化有一定的功底,能传授到很多让人大开眼界的知识,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中去感受。我想学生不会排斥这种接地气的教学,也不会排斥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步骤的。陶老师已经50多岁了,但是从她的姿态、气质上还是让人感觉到美。音乐是美的艺术教育,需要自身去寻找,去发现,去打造这种美,让它变为可看、可听、可动的音乐教育,学生乐享其中。
  四、音乐教育的步骤是一气呵成的
  从引导到引入重难点到解决重难点到发展内容到意犹未尽的结尾。每一环节都是需要去斟酌的,让学生感觉没有突兀,很顺理成章的进行着。这需要老师很用心的做事,应对每一位学生富有责任心。音乐教育没这么简单,在信息化的时代,如果老师还是固步自封的教学,即先听后唱再听再唱的教学,学生会觉得很乏味,久而久之会对音乐课没有兴趣。作为音乐教师的价值又在哪里?学生往往可以在网上接触更符合他们心理的流行音乐。音乐老师拿出书本里的经典曲子教授是有重要意义的,例如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和音乐的心灵触碰等等,听经典的音乐还可以开发智力。音乐作为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及其有用的。对学生这么有益的音乐课,如果老师不好好上课,那是浪费了自己和学生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学生的感情。
  总之,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中的位置至关重要,请老师们不要小视自己,要相信自己也能上好音乐课,音乐老师懂得把这么美的音乐用心的传授给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音乐课中,音乐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聆听、听唱、感受、体验都是建立音乐感的方法。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时,教师的“引入”“引美”很重要。在“引”中要关注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的重点,还要寻找学生的盲点、切准教学的难点,做到有质量的教学。音乐课是一场修行,是对美、对爱的修行,一切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受音乐,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学生在音乐课中的收获定是不小的。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棉花异纤清除机对异纤的识别率及检出效果,介绍了以FPGA与DSP为核心的图像卡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流程,阐述了图像卡中各模块功能、FPGA软件功能仿真方式以
为了提高集聚纺成纱质量,介绍了集聚纺改造要点、牵伸区摩擦力界分布特点及大前冲上销的纺纱机理,对大前冲上销在集聚纺精梳品种和普梳品种的纺纱指标进行了详细对比。指出:集聚
为了改善免处理低硬度胶辊纺纱走熟期、回磨后表面功能膜衰退等现象,提高其适纺性、延长使用寿命,从胶管胶料配方体系入手,论述了免处理低硬度胶辊的表面特征、双组份涂料的
为了确保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其故障维修效率,介绍了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检测分机各单元、主处理机、整机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判断故
营养物质循环是健康生态系统的基本原则,因为孩子们参加了这项实践活动,猪每天都很高兴能够得到美食。在三年级,孩子们用手锯切割树林里那些已经倒下的木头,穿过河流在糖枫林
以衰老类型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鲁麦L14和93503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衰老类型小麦品种在衰老的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开花至成熟期,鲁麦L14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目前,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追求高效课堂,加快了语文课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教会读书方法;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
受传统史学的影响,对近代早期法国赋税问题的研究长期局限于国家和制度层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财政史和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共同推进下,近代早期赋税体制及其实践成为西
为研究自旋阀传感器单元自由层易轴取向对其线性度的影响,通过改变诱导磁场取向,制备了自由层易轴沿传感单元电阻条长轴与短轴的两组样品。基于传感单元巨磁电阻效应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