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尚荣督学曾说,阅读让文字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相遇相知。这份知遇的实现,需要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首先成为“长大了的儿童”,从儿童的视角和认知出发,架起文字中的儿童与课堂中的儿童之间的桥梁,为他们的“隔空对话”创造条件。
  一、消除阅读中的障碍
  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陌生字词,往往会成为儿童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在“提高阅读速度”这一阅读策略的指导下,儿童往往会以跳过、忽略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障碍。这样的做法便于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文本的关键信息,但对于他们培养语感、感知文字的情感温度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只能在儿童初读课文的环节,鼓励他们采取这样的阅读方法,而在细读慢品时,则要引导他们学会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这些陌生的字词,从而真正理解文本,并积累这些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例如,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中的“风平浪静、放肆、哭笑不得、眼巴巴、吓唬、龇牙咧嘴、失足”等词语,儿童在初读它们时,一般都是以“我明白它们的意思”而快速地阅读过去。当他们细读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特点时,这种阅读方式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教学时,笔者根据儿童的朗读情况,适时对词语进行教学,从而为接下来的阅读交流奠定基础。如“风平浪静”一词非常具有画面感,在朗读时,笔者就让儿童读出微风或无风的天气里水波不惊的感觉,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诠释“风平浪静”的意思。再如“失足”一词,如果从字面去理解肯定不妥,只有通过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二、提供理解上的支架
  教师是儿童阅读活动的领航人、指导者。当儿童的理解与文本的表达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出手相助,提供必要的理解支架,帮助他们认知、感悟。教师的帮助不能是直接告知,而要补充儿童的阅读经验,最终的理解还需要儿童自己去完成。
  仍以《跳水》一课的阅读为例,笔者在让儿童梳理猴子、水手、孩子、船长之间的关系时,他们最初只能给出“猴子逗乐—孩子生气—船长下令—水手救人”这样单线式的概括,而对于小说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刻画等内在的语文要素没有涉及。因此,笔者以“文中的猴子带给你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水手们的笑?”“船长为什么一出来就下令跳水?”三个问题为支架,引导儿童将目光聚焦到“猴子的放肆、水手的笑”等内容上,分析文中孩子失去理智的外因。这样,教师才能带着教室里的儿童与文本中的儿童展开心灵上的对话。
  三、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活动。既成的文本需要读者融合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和感悟,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儿童进行多角度、个性化的创意解读,让文本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更加贴近,在共鸣中共生共长。
  例如,在教学完《跳水》一课后,有教师安排了“如果你是那个被猴子戏弄、被众人取笑的孩子,你会怎么做”这一话题的交流,意在引导儿童遇事不能冲动,要冷静分析,理智处理。这样的认知诉求超越了儿童当下的认知能力,儿童对此话题的讨论往往聚焦在具体的方法上,而不是对策略的反思上。有的儿童说:“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我会拿船上的长竿捅他。”有的儿童说:“我会请我的爸爸帮忙。”還有的儿童说:“我才不会跟猴子计较。当它感到无趣的时候,自然就不玩了。”这些表达内容脱离了文本主旨,课堂中的儿童看似个个思维活跃,其实根本没能跟文中的孩子相遇,也没有进入文中角色的内心。如果我们将上面话题中的“你会怎么做”换成“孩子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选择这么做”,儿童才能用心去阅读文本,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读出个性化的理解,甚至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张文质说,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阅读教学应当基于儿童视角,寻求儿童能接纳的方法,及时弥补儿童的认知短板,为儿童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提供帮助。这样,课堂上的儿童才乐于跟文本中的儿童对话,在阅读中实现自我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余小学)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法治教育的落实,一是各册渗透,确保法治教育不断线;二是专册呈现,突出法治教育的重点。在小学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中,就是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了国家意识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两个重点。下面,笔者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例,谈一谈如何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法治意识的培养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喜好,激发学生多质疑、善思辨、乐想象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多媒体技术改变学生的机械化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小学
期刊
教师开展语文阅读、学习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当学生被文本的情节所吸引、被细节的描述所打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期刊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
期刊
统编教材突出革命传统教育,教材中编入不少数量的红色经典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操教育,使学生铭记民族英雄,不忘历史,热爱祖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但在现实教学中
特殊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在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有别于正常儿童.对于这群特殊儿童,国家对他们非常重视,为了解决他们受教育的问题,提
期刊
开放式作文教学,是指教师给学生营造自由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自觉走进社会“大超市”,光顾“生活开架大书柜”,透视生活,产生灵感的火花,情不自禁地“我以我心吐真情,我以我手写我心”。  一、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师借助网络开展写作教学,能让学生从网络中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写作素材相联系。同时,学生可以在网上参
期刊
何为情境任务?这要从语文学习任务群说起,主要表现为,基于真实学习情境设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情境化”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当前我国中职学生普遍缺乏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尤其是中职学生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尤其缺乏工匠精神。因此,在新时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教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在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