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 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5例;年龄19 ~74岁,平均40岁;损伤节段:C3.4 2例,C4.5 8例,C5.6 6例,C6.7 4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5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5例;同时伴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7例;术前脊髓损伤情况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0例,D级2例.19例骨折脱位处无椎间盘突出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绞锁复位的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未复位者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同定术,1例C6.7骨折脱位者C6.7椎间盘突出并且位于上位椎体后侧,行C6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均获复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4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除完全脊髓损伤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他患者脊髓损伤均至少有1级以上恢复:5例B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D级1例,10例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E级4例,2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后前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类型、颅骨牵引复位与否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期刊
肌腱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损伤肌腱以纤维化愈合,愈合肌腱无论是生化特性还是生物力学特性均无法与正常肌腱相比.损伤肌腱愈合后发生再次断裂的几率高达1.7% ~20.8%[1],由此导致的劳动及运动能力的丧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然而,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能完全恢复损伤肌腱的功能.近年来,有研究[2]发现,成人的肌腱发生损伤后多以纤维化的方式愈合,而胎儿却为近乎完美的无瘢痕愈合甚至再生,因此,研
期刊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对30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行钙化灶清除、关节清理术,并根据镜下肩峰形态及冈上肌的破坏程度选择是否做肩峰成形术和肩袖修补术.男12例,女18例;年龄32~ 68岁,平均49.6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CSS)、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及洛杉矶
目的 总结肱骨骨折并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43例肱骨骨折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35例,女8例;年龄11 ~64岁,平均26.3岁.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5例;其中经手术探查修复33例,保守治疗10例.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均获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患者术后4~ 12周神经功能部分恢复,24周大部分神经功能
王大平,1963年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期刊
北京积水潭医院拟定于2012年10月25—27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肢体重建与延长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专家王满宜主任、黄雷主任等亲自授课,另外特邀请英国骨科专家S.Nayagam等讲授该领域的新进展。内容涉及外固定支架在损伤控制、开放性骨折等急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外固定支架单独或联合内固定在治疗骨折不愈合、感染性骨折不愈合、骨缺损、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肢体不等长等疾
期刊
由《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骨科承办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专家讲师团——泸州巡讲”已于2013年8月30—31日在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举行。
期刊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科疾病已有170余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40年,法国医生Malgaigne用2枚钢针经皮穿入胫骨骨折的远端与近端,皮外的钉尾固定于金属带上,后者再连接于可调整周径的皮带来控制骨折端移位.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外固定技术,但由于当时未突显出其优势,因而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随着外固定支架本身构造的更新、材料的改进以及Ilizarov理论的普及,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师的
期刊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加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治疗的6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PC加固组(CPC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2~63岁,平均52.9岁.单纯内固定组(非CPC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5~ 62岁,平均54.3岁.两组中神经根型10例,脊髓型45例,混合
美国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了一种能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的新型药物,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子宫癌、脑癌、膀胱癌、肝癌等多种癌症都有疗效。此外前期研究表明,该药物还可用于治疗血癌(白血病)。研究人员表示,若能及早使用,该药物甚至可以完全治愈恶性肿瘤疾病,且副作用极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