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来看《众说钟叔河》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bow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由之兄来电,说他编的《众说钟叔河》已出版了,可以送我一本。我在电话里听不亲切,以为那是梁兄一直在写的《钟叔河传》,想不到这么快已成书,而且还可以先睹为快,当然是大喜。
  到见面时接书一看,原来是一众名家写钟老的《众说钟叔河》,虽非期待已久的钟老本传,但见厚厚一册,装帧精美,心中甚是喜欢。书刚摊开,梁兄便解释道,这书的装订采用的是“裸脊拉线”之法,书脊是裸露的,另外包以封面,这样的好处是装订牢固,非一般胶装书籍可比,而最重要之处是,按此法装订之书,翻阅时每一页俱可平铺桌上,是堂堂正正的“展读”,无卷页压折之苦,并云是钟老再三叮嘱如此,出版社因而亦增加了不少印制成本……
  这让我想起在钟老另一本集子《记得青山那一边》书前小引中亦曾说过有关话题,后来回家一看,果然如是,钟老在那段短文中说道:
  自己的文章若能印成小本子,一只手可以久拿,卧读就比较方便了。当然装订还得讲究,无论翻开哪一页,都要能伏伏贴贴,不要一松手就自动合拢来。如果得一直使劲按住书页,指头儿告了消乏,读书之乐便真的只能‘何处寻’,寻也寻不到了。
  看来钟老对书籍的装订提出要求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而之后翻看本书内文,亦发现不止一位作者记述了钟老对于图书出版装帧的关注,“书是印出来给人看的”,钟老此语,实在让读者感动,由此亦可见钟老体谅读者之一片用心。
  一般出版人出版书籍,多数只注重主题、作者与发行市场等几个方面。而钟老出版一本书籍,不仅是站在一位出版人的位置,更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在意读者阅读时的感觉如何,包括是否方便舒适都要一并考虑在内!可以说钟老不仅是一位出版人,更加是一位读书人!注重细节,多为读者考虑,也难怪钟老能成为出版界中硕果仅存的殿堂级人物之一了。
  说远了,说回当时。接过书翻开书目一看,张中行、朱正、钱锺书……真可谓群贤毕至,皇皇一百多篇精选文章,从钟老其人、所编之书、所作之文及有关商榷与批评四个方面,分为四辑,多角度地带领大家进入钟老的精神世界,一同感受钟老的人生价值观。所谓“旁观者清”,而且这一众旁观者都是名家,其观察点与切入点,自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就算是记述与钟老交往的因缘及掌故,也必定有独特一面,那样带给读者的绝对是一个零距离、零死角的钟老。
  书中选文大多短小精悍,读者既可顺着书序一气呵成读毕,亦可泡一壶茶慢慢地逐篇细品。所以,回到家中,我急急把凌乱的书台收拾,沏上一壶铁观音,然后摊开书,端坐桌前,细品妙文……
  看来,本书编者梁由之与王平二位都是用心编书之人,辑排有序,条目分明。选入的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达三十余年,时代背景不一,既有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大解放之际,亦有八十年代中后期各种社会思潮交织、交锋之时,更有近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盛世……一众作者不但跨越数个年代,文字风格也各异,文笔着点自是不同。但纵观此书,品其人者,有钟老跃然纸上之感;品其书者,有眼光豁然开朗之叹;品其文者,则感叹果然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也!
  书前三辑的精彩不需多说,让我拍案称妙者为辑四,名为“温和的意义”,与前三辑相比,选文风格有了些许变化——有几篇是属于“批评”的文章,其实从作者的文字语气来看,岂止是“批评”,简直是“批判”了。我特地留意了一下几篇批判文章的写作日期,批评出版曾国藩文集的是在86、87年间,批评出版周作人文集的是在1996年,可知钟老出书这么多年来受到的阻力还是不少;亦可见国内出版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其道路一直都不是那么平坦的啊!另外还有几篇文章是为钟老指瑕,指出其部分不足之处。编者把这些批判的、商榷的文章一概引入,看来选文立场不仅满足于“捧场”的,也让“砸场子”的来露一下脸。
  最为有趣者,还是当中的几个引录。首先是钟老关于大诗人白居易的文章《忆妓与忆文》。历来诗人都是情种,差别只在有没有把这些体现到自己的作品中而已。白大诗人的诗作向来以“妇孺皆能懂”为栩,而且处于唐代把个还未受程朱理学思想桎梏的开放年代(最近不是又出现电视剧“如实”反映唐代女性开放着装而被删剪的事情么?),钟老评白居易“忆妓”多于“忆民”也是情有可原的。文章一发表便引来两派不同声音,一说白诗人虽然家中养妓,但对她们还是有情有义的;另一说则是亢愤激然,大骂诗人老淫棍,老流氓,尤其是那句“三嫌老丑换蛾眉”,从其判词看来甚至比今天在夜总会里挑三拣四的嫖客还不堪。不过,最后还是引来广州的陈永正教授一文,既为白居易讨回公道,亦算是为此话题作了一个定论。
  “引录三”《“书前书后”的这个书名》及所带出的数个短篇亦是一堆妙文,起先是钟老头子的唠叨——怎么那么多人来用我的杯子?然而写者无心观者有意,文中的“天津某先生”来新夏教授看到后有感而发,回文给钟老虽然说是“唱个喏道个歉”,但也不无辩解之意,两位老头子的啰啰嗦嗦也真能让人一乐;最后由本书主编梁由之撰文压轴,一句“此老真是可爱,可惜他不喝酒”,让大家呵呵一笑,了此话题。
  几篇妙文让人读来兴趣盈然,在嘻嘻哈哈的批驳之中也让大家长了不少见识,实在是不止可以斟却一壶浓茶,更是可以干掉一杯醇酒!
  从本书前后的前言后记中得知,书中文选的主体是由钟老提供的。老爷子能接受将批评,甚至是上纲上线的文章收进有关自己的专集中,也正是我们老一辈学者们“兼容并包”治学之风的一个良好体现也。
  读罢此书,对钟老的认识是丰富了许多,但想想这还是不足够的,因为这些文章多以治学为主,钟老的内心感情世界如何,各时期各阶段的精神思想是如何达至,还有钟老的感情经历——对亲人,尤其是与朱纯在苦难中的历练,肯定都有一大堆感人的故事——这些都不曾得知。看来,这些都只有期待在梁由之兄的《钟叔河传》中能够寻觅到了。
  (张中行、朱正等著:《众说钟叔河》,华夏出版社天地出版社2015年版)
其他文献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军地各级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狠抓政策落实,想方设法把转业干部安置好。一是要贯彻好国转联〔2012〕1号
实事求是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了。然而,熟知并非真知。深究起来,我们发现,实事求是具有两种不同的意蕴。弄清实事求是的这两种不同意蕴,不仅对于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
专题讲解扣题写作可以说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务。命题者希望通过题目设定若干限制,借此来考查学生审题时是不是领悟了这些限制。写作时是不是锁定在这些限制之内。因此,在作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许多年前,一名华裔年轻人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他有两个选择,去一家著名的媒体公司上班,或是到蒙大拿州的一所大学教书。年轻人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会爱上这两份工作。并且,他最想留在西雅图,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这个美丽的海湾城市。为此,他在西雅图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大众传播的工作,想着先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后再做打算。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期间,年轻人才华横溢。与年轻人经常来往的三个重
我第一次走进威格登先生的糖果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向威格登先生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威格登先生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人”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是哲学的最高原则,“人是什么”始终是人的自我认识史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试图以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对“人”的一种反思,来论述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家将在9月份举行重要纪念活动。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在10月7日联合举办大型纪念学术活动。围绕这一中心,中国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