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趋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我们注意,这对学困生的转化至关重要,亦关乎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
  一、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1.生理因素。高中学生处于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又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控能力差;有的身体瘦弱、缺课较多,学习跟不上;有的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智商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致产生心理障碍。
  2.性格因素。一般来讲,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忧郁、猜疑、自卑等心理。
  3.家长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心理就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就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的心理;如果家庭不健康或气氛不和谐,则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心理会发生偏差;如果父母对孩子学习生活方面付出的关爱不够,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各种心理问题,在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这种情况较常见。
  4.学校因素。现在的学校,班容量大,多数教师重分数,重升学率,所以一般来说,教师对学困生指责多,鼓励少,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困生极易产生自卑对抗心理。
  5.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風气严重地危害着青少年,考上名牌大学这副枷锁也戴在每位学生的身上,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如不加以引导,心理就容易失衡。
  二、学困生的心理状况
  学困生的产生非一朝一夕,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细心、爱心和耐心。要转化学困生就要把准学困生的心理脉搏。
  学困生普遍存在以下心理状况:
  1.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常常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面前会自然产生一种不如人的心理。
  2.惰性心理。对学困生来说,成绩比较差,惰性是重要原因。他们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想其他事情、发呆、讲空话或者做小动作,不少学困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
  3.畏难心理。学困生普遍对自己要求很低,有些稍难一点的需要思考的问题,不愿思考,有时还埋怨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要求太高,难以接受。
  4.自我期望值低。学困生往往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切实的学习目标,总感觉到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这都是自我期望值过低导致的。
  5.意志薄弱。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往往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而意志薄弱尤为关键。
  6.逆反心理强。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比较强,他们盲目地认为老师和家长处处和他们过不去,把老师家长的批评当做耳旁风,置之不理,甚至故意和他们对着干。
  三、如何转化学困生
  怎样让学困生没有心理负担?怎样让其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具有完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1.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有时还要应用换位思考的心理交流方法,将心比心地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所处的环境,激发其情感。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去尊重和对待,就像我们平时和同事朋友交流,即使对方错了,但是顾及对方的心理和面子,并不会直言伤害他们。对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地直言不讳,为什么不能婉转些呢?有时还是要顾忌学生的情绪。
  2.区别对待,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我们应细心观察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寻找原因,然后制订出培养计划及活动方案,为他们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以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3.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本身在学校经常不受老师重视,甚至批评次数很多,因此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寻找自己的优点和学习动力。
  4.对学困生付出更多的爱。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没有人会拒绝一张微笑的脸。”对学困生,我们要从情感教育入手,融入爱心,让他们敞开心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爱心和耐心打开他们心灵的“枷锁”。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在我们的眼里,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教师要将“尊重”带进课堂,学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用关心、爱心、耐心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和不足,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建立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观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教育评价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关系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及考试如何考的问题,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科
本文从延缓脑衰老及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两个方面研究了芹菜籽油的药理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行为学方法研究表明,芹菜籽油对D-半乳糖衰老动物和电休克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表明,芹菜籽油能明显降低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与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 MAO-B)的活性,
本课题旨在确定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面组装的亚溶破剂量,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在该模型上,研究络衡方中主要成分徐长卿、安息香及不同配比的复方对损伤内皮细胞中炎性介质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活性的调节作用,探究各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通过体外培养HUVEC,在其表面组装攻膜复合物C5b-9,激光共聚焦检测
海洋芽孢杆菌B-9987 (Bacillus marinus)分离于我国渤海潮间带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的根部,能够产生多种macrolactins化合物。Macrolactins是一系列24元大环内酯类化合
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思想状态和祖国的未来密切相关。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却有些难度的话题。文章通过对国际形势和青少年思想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策略:以爱国主义为中心,采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发挥好网络媒体对青少年思想的宣传作用,让青少年思想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健康成长,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打好坚实的精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实施,即以独立的形式开展,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脱节,学科教学并不承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品质。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 整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