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很必要,但不是全部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yueshen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即合理”,作为一条哲学名言,似乎并不能禁得住深入的琢磨和推敲,但对于总裁班的出现来说,却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如今,在越来越多的置疑声中,总裁班的存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合理”的范围内,而是到了应该上升至“价值”层面的时候了。
  总裁班到底有何用
  ●颁发名为创新的“国际通行证”
  创新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认为:“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本身就是商学院应有的责任。”
  很多创业家出自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原因在于其“在学校内部发展创新,之后将其带出校园,从而成为新企业的基础”的传统,鼓励学生和教职人员发布其在实验室内的发明创造,然后由其他人对研究的成果商业化。硅谷的很多公司来自于斯坦福大学,例如惠普、思科、谷歌、雅虎等,将创意带到硅谷的过程,也是斯坦福商学院参与创新以及创造硅谷标志性企业的重要部分。这种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创新链条,最终使一些企业发展壮大,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样,创新一直是国内商学院和总裁班非常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商界教育领域中有这样的一条共识——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还是管理技术的创新,商学院和总裁班为企业家们提供的知识在国际上都应该是可以通用的。
  对中国本土的公司来说,所谓的自主创新,需要企业拥有资金周转和人事安排等方面的大动作;对于不太具备条件的中小公司来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建议选择“微创新”的方式,即“从小处着眼,持续不断地发现和找出用户的需求点”。虽然这种“微创新”在实行的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而且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意义,但是如果企业自身培养得好,创业者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坚忍不拔的努力,同时获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鼓励,“微创新”也是可以有巨大潜力的。
  只要明确企业的定位,创新就可以在各类企业当中展开。总裁班不仅背负着让企业家“具备能够合理应用的知识”和“用最先进的理念管理团队”的两大使命,还力图帮助企业家找到其定位和创新点。依靠企业的自身努力,和总裁班一定程度的引导、改进和提升,在中国民营企业这个领域,也完全有可能涌现出如乔布斯或比尔·盖茨那样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
  ●传承企业家精神
  如果企业家经营的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那么企业家的精神就体现在能否分出自己的一些力量去帮助弱小的企业,通过自己从社会上获得的财富为社会分担一些责任。中国的商学院在筛选学员时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学员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为全社会着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就非常推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精髓传授给学员们: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人,首先要有自身为人处事的修养,然后是对家庭的和谐治理,最后将修为的精华升华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层面。不论是商学院,还是总裁班,传递给学员的都该是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和修养层面的理念。
  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中宣部工作十年之后,毅然“下海”大胆创业,从一位陆续出版多本诗集的青年诗人,嬗变成商场中的一位掌旗者。1997年,当中坤地产初具实力之时,黄怒波就投资400万元用于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又操作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并获得成功。黄怒波对自己的投资眼光是非常得意的:“这种根植于文化眼光的商机,只有诗人才能看到,也只有诗人才干这种事。”中坤集团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用他用诗人的特质来决策的。黄怒波身上的文化特质对“一切都是文化的,也是商业的”的企业家精神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诠释。
  总裁班需要培养和传授给学员的,不仅是做生意、谈项目、组织团队攻坚和争取更大的市场,最终赢取利润,更重要的是让企业老总们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无论是对待企业,还是对整个社会,都能够出一份力,这种经营境界就是值得人们赞赏的。
  拥有本土化的国际视野
  总裁班国际化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培养既有国际竞争力又有国际视野、能够精通本土运作并深谙中国实践的人才;第二个层次是将国际化作为衡量总裁班质量的标准,让国内的总裁班具备在全球范围比较和竞争的实力。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仲飞对商学院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切身的体会:一个不能深谙中国实践、没有本土和国际竞争力的商学院,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商学院。当前,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营都在全球化,企业需要的管理型人才也在进行全球化。因此,商学院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总裁班也同样。如果不参与国际化,商学院和总裁班就不能参与国际竞争,不能更好地将国际资源为己所用,也会大大降低招生方面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特别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迅速崛起的情形下,很多产业和企业的布局都需要全球化的思维,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案例也需要和最新的国际动态接轨,同时也要融合本土化的文化、制度、社会等因素。国内的总裁班在强调国际化的同时,也应强调本土化,在本土化当中不断地开掘深度,在国际化当中不断地开拓广度,在差异化竞争当中不断进取,在自我差异当中不断提升。
  在这一点上,总裁班应该帮助企业领导者们弄清楚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运营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另外,总裁班的国际化也能带来不同的文化角度和文化传承,让很多学员在与不同文化环境下成长的人接触的过程中,变得更为宽容和包容,思维方式也会更加多元化。
  在某一个年代中,总裁班的课程设置可能在某些知识和经验方面是有领先优势的,但如果不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就会碰到很多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企业不断引进外资,将关注点放在加工贸易方面。但是现在,这些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同时,全球已经走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组织方式、人员管理、投融资的办法、企业的转型等等都随着信息传递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总裁班要针对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对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进行必要的改进,带着不断变革的思想准备去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存在价值”之外的“教育价值”
  ●无法忽视的“选修教育”
  总裁班虽然并非企业家必修课,却拥有有别于其他的高等学校的特质。普通的高校教育往往是直线式的教育,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在总裁班学习过程中,知识和经验都十分重要,学员和学员之间是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如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总裁班学习的企业家们会在论坛和课程组织讨论时,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以及一整套的方案拿出来进行比试,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总裁班当中是首先得到提倡和推广的。
  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里面,管理商科的教育是共性最强的领域。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学院、EMBA课程、总裁班的流行趋势是必然。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供给。目前,国外的EMBA项目进入国内参与竞争,就是中国教育向全世界开放的体现。
  ●人脉资源在任何地方都有用
  不同的人因为所处的行业或岗位不同,需求就会不同。没有商科背景或从事基础管理岗位的人,可能更看重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拥有商科背景,同时从事高管职位的人,可能更看重资源的平台,但大多数人对这两方面都是有需求的。在总裁班,企业家们不仅能学到管理知识,还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交换、意见交流的机会,甚至是直接的项目合作。作为一个平台,总裁班为学员提供人脉资源是再正常不过的。
  ●总裁班不是“摇钱树”
  现在很多培训学校把EMBA课程、总裁班等当作“摇钱树”,某些媒体报道称,十年间某些总裁班各个项目的学费涨了十多倍。“商学院教授的东西一半是常识,一半是废话”的“商学院无用论”大行其道,总裁班甚至被人们称为“富人俱乐部”。
  其实,EMBA课程和高管培训是为在中高层管理岗位上的人开设的。这些人通过多年的打拼和努力,可能已经拥有了可观的收入,成为了社会上所说的富人、有钱人。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称,商学院和总裁班给学员所提供的是有价值的教育本身,只有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做出品牌,总裁班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EMBA课程和总裁班的运作是在市场自由竞争的规则下进行的,提供给学员的是多元自由的选择。北大国际商学院院长杨壮认为,MBA、EMBA对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价值以及品格塑造很有好处。总裁班的办学目的不是为了“聚集”权贵,打造“富人俱乐部”,而是为学员们提供一个管理、商业模式的学习平台。作为学员,选择是否接受EMBA教育或者选择去哪个总裁班都是个人行为;作为办学者,不能简简单单地将“教育价值”变成“摇钱树”,肆意践踏学员的求知欲,而是在物有所值的基础上,把总裁班的教学质量做得更好,让社会理解优秀企业家的长远思考和精神,这才能真正地完成总裁班的授课目的。
  另外,商学院和总裁班的价值在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中也逐渐有萌芽的迹象,有很多家长愿意把下一代送到EMBA和总裁班的课程中来,这说明总裁班的价值在百姓心目中已经有所体现。总裁班希望能够为百姓所接受和理解,让百姓了解本土化、国际化的双元理念所形成的价值,而不是让他们片面地认为总裁班只是赚钱的机器,提供的只是“有钱人的教育”,从而使整个社会对总裁班、EMBA的价值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作为办学者,不能够简简单单地将“教育价值”变成“摇钱树”,肆意践踏学员的求知欲,而应在物有所值的基础上,把总裁班的教学质量做得更好,让社会理解优秀企业家的长远思考和精神。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一切都在变动,让人充满希望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人才经济、智慧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更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本身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自由与幸福。    编者的话  中外先贤们在或远或近的地方与我们对望着。关于商业思想与管理智慧,关于思维视野的拓展和组织文化的深化,关于个体、群体素质提升和潜能开发,他们要诉说什么?  在东方,
有一所寺院建在一座半山腰,不远处有一眼清澈的泉井,寺中用水就取自于此。一天一个小和尚汲水归来,突发疑问:这高山上都能冒出泉水来,那山下的水井为何不出水呢?而且,山泉上边的山头没有存水的凹处,这四季源源不断的泉水来自何处呢?他百思不解,特去请教师父。  师父并未马上回答,而是取出一个下端有孔的竹筒,让小和尚往里倒水。随着上边进水,竹筒下边马上漏水,而一停止倒水,竹筒里的蓄水很快流光。随后,师父在竹筒
让耗费企业成本的庸才离开   凯恩咨询公司刚创立时拥有几十名员工,经过不断的历练与考验,陆续有人离开,公司一度仅剩下5名员工。可这仅存的5名员工竟然创造出超过之前几十人的价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公司滥竽充数的人太多,对公司真正有价值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核心人才。团队是经过淬炼凝聚而成的,只有那些经受住磨难,承受住历练而留下的成员,才能帮助企业走得更远。有人说,21世纪,对企业而言,最贵的是
《荀子·君道》云:“隆礼重法,则国有常。”惟德刑并举,才能有激浊扬清的国之常态。在“法治中国”光耀下,我们将话题导向依法治企。  “不点头,不一定没委屈;不说话,不一定没心声;不掉泪,不一定没伤痕。”记者在依法治企调研中,听到有员工这样说企业主的“家规”,“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伪善,但不能违法;可以放胆,但不能放纵”。  企业的制度文化有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之别。上网查“人治”信息,可见搜身、
最近,我独自一人在乡村深处的小路上骑车,突遇倾盆大雨,只好躲在一间简陋的小旅馆的屋檐下避雨。旅馆外有一条石阶,墙上涂抹的颜料有点脱落,木制的长凳显得老旧。与我一道避雨的,还有两位乡村老者。他俩正在进行一段很长的对话(假如那可以称为对话)。他俩都循着自己的思路交谈,每人的话语在对方眼中都没有半点意义。  这两位仁兄谈论到天气。一人认为,打雷时落下的雨水比不打雷时落下的雨水更有害健康。他说:“雨水中似
看到阿里巴巴,就会想到《一千零一夜》里的那篇《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然后就想到那句“芝麻开门”。在中国,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走过了14年,其业绩只要“百度”一下,一目了然。可是,那个辉煌的大门,为什么是马云打开了,而不是牛云?不要怀疑,马云一定是揣着自创的“芝麻开门”咒语上路的,所以,才能遇山开山,遇云拨云……  一切梦想的成功与眼泪和汗水有关  老范行军:很多人知道那个在“赢在中国”妙语连珠的马云
孝道是文明社会的生命属性  “人力之所以成为资源或资本,一定是基于价值的问题;孝道这个古老话题之所以再受关注,一定是基于问题的价值。当‘常回家看看’从一首歌变成一条法律条文,不禁从隐隐苦涩中想到,人类在结草衔环时便晓得把责任当成感恩。有一种牵念叫赡养,有一种孝道叫家国。”  撰著《二十四不孝》一书的民俗学家杨永信先生有话要说。他在与本刊记者对话时,窗外硕大的电子屏幕,正滚动着“热爱祖国,孝敬父母,
常常可以听到:“就差那么一点了。”  “一点”的重要性,溢于言表。  “沸腾效应”说的是: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总结一下就是:只差一点点,往往是导致最大差别的关键。  差“一点”,其实是差了很多“点”。  有的时候,这“一点”的差距就是十万八千里。  很多时候,差在了抓不到
曾有一项统计显示,商业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而美国杜邦公司(以下简称杜邦)却由200多年前投资仅3万多美元、拥有100多人的火药工厂,发展到如今业务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净销售额315亿美元,拥有60000多名员工和85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科学企业。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文华认为,独特的人才继任和培养模式,是杜邦众多“长寿”秘诀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杜邦的
Q 我公司有一名员工,劳动合同约定其岗位为营销部主管,但由于在上季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按公司制度需要对其进行调岗。由于营销部门没有其他空缺,只能给他调整为行政部的行政助理。该员认为调岗不合理,拒不到岗。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A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