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神开窍针刺法结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a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醒脑开窍针法结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42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醒脑开窍针法.2组均治疗14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 beta protein,S100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69/71)、对照组为88.7%(63/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7 d[(6.1±1.9)分比(8.2±2.1)分,t=2.520]、14 d[(3.8±1.1)分比(6.2±1.8)分,t=2.712]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治疗后7 d[(77.7±8.1)分比(64.1±7.1)分,t=2.803]、14 d[(83.2±9.1)分比(76.5±7.8)分,t=4.014]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D[(0.79±0.33)g/ml比(1.22±0.37)g/ml,t=4.221]、Hcy[(13.46±2.89)μmol/L比(18.33±3.09)μmol/L,t=5.692]、hs-CRP[(12.85±3.23)mg/L比(18.65±4.13)mg/L,t=5.279]、S100γ[(0.22±0.11)μg/L比(0.42±0.09)μg/L,t=3.89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TⅢ[(91.63±5.06)%比(83.05±4.87)%,t=6.08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提高ACI患者的抗凝血因子水平,降低梗死区域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基于中医体质辨识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社区45~65岁糖尿病患者7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托信息化平台,对照组实施常规社
瘦素属于蛋白质激素,主要由脂肪细胞产生,最初发现其参与机体代谢调节,控制机体脂肪量.近来研究认为其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存在联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
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最直接有效的给药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游离药物在玻璃体腔的半衰期短,为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常需反复注射,给治疗带来诸多不变。为此近年来
目的 评价通络宁血汤治疗IgA肾病血尿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IgA肾病血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洛丁新与潘生丁,观察组服用通络宁血汤.
神经内科许多疾病均与眼科相关,包括颅内出血、脑血管梗塞、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和肝豆状核变性等,如累及视路可导致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等,只有熟悉相关的
目的 探讨生大黄水浸液灌胃与芒硝外敷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屏障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
库普弗细胞是肝脏巨噬细胞.此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巨噬细胞,尤其是库普弗细胞的异常表现,探讨了这些异常表现的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对肝脏的影响.
眼外伤是当今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眼外伤进行了多角度的流行病学研究,并分析外伤诱因、眼外伤发生和救治的模式、最终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有效预防并
目的 评价自拟芪黄蠲痛汤结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治疗组54例.对照组口服
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表现对肝纤维化的影响越来越引人关注.高血糖可促进脂肪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糖基化终末产物、氧化应激以及细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