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中国的博物馆也在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变进程之中,本文就新形势下辽宁农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现状和如何走发展之路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现状
农业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进行科普宣传,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探索新时期农业博物馆的发展新思路对于促进农业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当前博物馆发展的现状
尽管博物馆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畴,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取向存在着多元化趋势,作为传播历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博物馆已不是观众的唯一选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农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观念不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路不宽,总是在狭隘的天地中打圈;方式不活,人们对呆板陈旧的展览失去兴趣,对空洞乏味的说教失去耐心,观众越来越少。对此情况,博物馆必须改变自身现状,开拓自身潜力,要因地制宜,对博物馆的历史沿革、环境保护、自身建设、机构设置、藏品征集和保管、对外宣传教育等现状逐一调查研究并科学定位,进行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的综合分析,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实行人才基础培育,合理利用文物展厅资源,多渠道筹集办馆经费,多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建设。
2 辽宁农业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辽宁农业博物馆的前身是辽宁农业展览馆,文革期间为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始建于1954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展馆事业,由辽宁省第一任省长杜者蘅批准建成了辽宁农业展览馆。该馆有17座展厅,建筑面积约5400㎡,土地面积11.3hm2,建筑规模在当时属全国第二大,它是中苏友好时代的象征,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2008年成立了辽宁省农业博物馆,除建立了近代农史陈列馆和自然资源馆外,并没有其它馆类,其类型单一、影响不大,这与当前社会人们对科学技术渴求和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还有距离,也证明了博物馆职能的重要性仍未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据有关调查显示,西方国家博物馆人均拥有量是十万至二十万人拥有一座,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我们国家这个数字是偏低的,沈阳市共有人口800多万,而博物馆才只有十座。其次,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料数量少,文物等级低。再次,博物馆功能总体水平偏低等等,现状令人担忧。
3 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之路探寻
在过去,博物馆工作者是不谈经济的,她们认为这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悖。实际上,博物馆作为社会机构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依靠社会变革而存在的,也是社会变革内容之一。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社会需求决定博物馆的发展去向。自90年代以来,信息科学带来了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特别是数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都要求传统博物馆必须向现代化的博物馆转换,现代博物馆是将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与现代化的技术水平巧妙结合起来,增加展览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阶段,博物馆要走发展之路就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大力推进与生态旅游的相容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的大幅度提高,旅游业迅速兴起。旅游的大发展驱使着博物馆的大发展,大批旅游者叩响了传统博物馆的大门,驱动着博物馆向现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下市场环境为博物馆营销活动开辟了新途径,现代博物馆已经与旅游业形成共进共荣的良性关系。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博物馆发展建设与生态旅游和结合起来。辽宁农业博物馆地处沈抚公路13km的公路旁,往东方向有东陵公园、鸟岛、沈阳市世博园、棋盘山、辉山动物园、海洋馆等,这是一条旅游地带,我们在打造现代化博物馆的同时,可打造农业绿色生态园,建立蔬菜、果树、花卉等基地供游人参观选购,建立餐厅、宾馆、多功能厅等娱乐场所供游人玩乐休息,打造参观学习、吃住玩购融为一体的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场所。
3.2 加强对历史建筑物及其环境的保护
辽宁农业博物馆有苏式风格建筑17座,馆中有近百年松树千余颗,馆中树木成荫,花卉开放,环境优美,是沈阳市园林式单位。然而,近年来外来小工厂占地扩建,居民占地种地,导致大量树木被毁,出现了环境危机、生态危机,已危及到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应加强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生态博物馆。
3.3 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
博物馆的工作是属于精神文化层面和教育层面的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配合学校的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目前所有革命性、纪念性博物馆,都被任命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革期间,辽宁农业博物馆曾是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举办过大型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展览和中国革命胜利历史展览等,给沈阳市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在教育展览中大量应用高科技技术必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加快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学习、业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代的一种新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其应用面不断扩展,如今已广泛应用在博物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的方向。辽宁农业博物馆也是一样,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规划,争取跨越式发展,逐步完成博物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多媒体陈列辅助系统建设、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展厅和库房智能化建设、内部网络平台建设和Internet网站建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信息化建设是博物馆提高陈列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旺生.当代人文环境下农业博物馆定位问题的思考[J].古今农业,2002(04).
[2]雷于新.集思廣义 择善而从 创建一流农业博物馆——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会上的讲话[J].古今农业,2001(02).
[3]徐旺生.论博物馆及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大众参与问题[J].古今农业,2002(02).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现状
农业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进行科普宣传,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探索新时期农业博物馆的发展新思路对于促进农业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当前博物馆发展的现状
尽管博物馆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畴,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取向存在着多元化趋势,作为传播历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博物馆已不是观众的唯一选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农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观念不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路不宽,总是在狭隘的天地中打圈;方式不活,人们对呆板陈旧的展览失去兴趣,对空洞乏味的说教失去耐心,观众越来越少。对此情况,博物馆必须改变自身现状,开拓自身潜力,要因地制宜,对博物馆的历史沿革、环境保护、自身建设、机构设置、藏品征集和保管、对外宣传教育等现状逐一调查研究并科学定位,进行提高生存竞争能力的综合分析,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体制改革,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实行人才基础培育,合理利用文物展厅资源,多渠道筹集办馆经费,多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建设。
2 辽宁农业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辽宁农业博物馆的前身是辽宁农业展览馆,文革期间为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始建于1954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展馆事业,由辽宁省第一任省长杜者蘅批准建成了辽宁农业展览馆。该馆有17座展厅,建筑面积约5400㎡,土地面积11.3hm2,建筑规模在当时属全国第二大,它是中苏友好时代的象征,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2008年成立了辽宁省农业博物馆,除建立了近代农史陈列馆和自然资源馆外,并没有其它馆类,其类型单一、影响不大,这与当前社会人们对科学技术渴求和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还有距离,也证明了博物馆职能的重要性仍未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据有关调查显示,西方国家博物馆人均拥有量是十万至二十万人拥有一座,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我们国家这个数字是偏低的,沈阳市共有人口800多万,而博物馆才只有十座。其次,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料数量少,文物等级低。再次,博物馆功能总体水平偏低等等,现状令人担忧。
3 新形势下博物馆发展之路探寻
在过去,博物馆工作者是不谈经济的,她们认为这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悖。实际上,博物馆作为社会机构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依靠社会变革而存在的,也是社会变革内容之一。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社会需求决定博物馆的发展去向。自90年代以来,信息科学带来了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特别是数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些都要求传统博物馆必须向现代化的博物馆转换,现代博物馆是将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与现代化的技术水平巧妙结合起来,增加展览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阶段,博物馆要走发展之路就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大力推进与生态旅游的相容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的大幅度提高,旅游业迅速兴起。旅游的大发展驱使着博物馆的大发展,大批旅游者叩响了传统博物馆的大门,驱动着博物馆向现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下市场环境为博物馆营销活动开辟了新途径,现代博物馆已经与旅游业形成共进共荣的良性关系。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博物馆发展建设与生态旅游和结合起来。辽宁农业博物馆地处沈抚公路13km的公路旁,往东方向有东陵公园、鸟岛、沈阳市世博园、棋盘山、辉山动物园、海洋馆等,这是一条旅游地带,我们在打造现代化博物馆的同时,可打造农业绿色生态园,建立蔬菜、果树、花卉等基地供游人参观选购,建立餐厅、宾馆、多功能厅等娱乐场所供游人玩乐休息,打造参观学习、吃住玩购融为一体的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场所。
3.2 加强对历史建筑物及其环境的保护
辽宁农业博物馆有苏式风格建筑17座,馆中有近百年松树千余颗,馆中树木成荫,花卉开放,环境优美,是沈阳市园林式单位。然而,近年来外来小工厂占地扩建,居民占地种地,导致大量树木被毁,出现了环境危机、生态危机,已危及到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应加强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生态博物馆。
3.3 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
博物馆的工作是属于精神文化层面和教育层面的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配合学校的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活动。目前所有革命性、纪念性博物馆,都被任命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革期间,辽宁农业博物馆曾是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举办过大型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展览和中国革命胜利历史展览等,给沈阳市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在教育展览中大量应用高科技技术必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加快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学习、业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代的一种新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其应用面不断扩展,如今已广泛应用在博物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的方向。辽宁农业博物馆也是一样,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规划,争取跨越式发展,逐步完成博物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多媒体陈列辅助系统建设、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展厅和库房智能化建设、内部网络平台建设和Internet网站建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信息化建设是博物馆提高陈列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旺生.当代人文环境下农业博物馆定位问题的思考[J].古今农业,2002(04).
[2]雷于新.集思廣义 择善而从 创建一流农业博物馆——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会上的讲话[J].古今农业,2001(02).
[3]徐旺生.论博物馆及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大众参与问题[J].古今农业,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