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坐火箭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单位里也是如此。比如谁谁跟婆婆不和,最近闹得都不说话了;谁谁老公不争气,可能快下岗了;谁谁搞了个小圈子,被领导发现一顿臭骂……其实,消息里的这些人身上都发生过好事,但偏偏是他们的坏消息更有市场,大家都津津乐道。这是为啥呢?
  晓菲
  心理咨询师  韦学亮:
  有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好消息,另一个人知道后,平均会告诉身边6个人;而对于一个人的坏消息,另一个人知道后,平均来说会告诉身边23个人。坏消息的传播速度是好消息的近4倍!有人戏谑地说,好消息还在穿鞋时,坏消息已经跑出去两百米了。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有追求“做出准确决策”的成就感欲望,它会驱使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和消费负面消息,享受那种置身事外、趁机吐槽的快感。成就感欲望可产生于自体,也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显现。换句话说,别人的不幸、失误、受挫,可变相提高自身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因此,总有人不失时机地去探听、宣扬别人的错误、不足,在奚落、嘲讽中实现精神满足。再有同事扩散坏消息,请一定不要错过观察同事的表情、神态和动作,相信那里一定有无法掩饰的幸灾乐祸和一种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心理学家卡乔波认为,人的大脑有个“负面偏好”机制,使得大脑对令人不快的消息更为敏感,并认为坏消息比好消息重要。于是,负面信息就会吸引更多的注意、更彻底的分析以及更广泛的联想。晓菲,你在来信中说,很多同事身上都发生过美好的事情,但大家对此视而不见,却不惜添油加醋放大他们坏消息,就是这种心理在起作用。别人说你一箩筐的好话,你记住的不多,但是别人说你一句坏话,你或许久久难忘。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坏刺激的反应比对好刺激更强烈,而且留下的痕迹更深。
  国人十分爱面子,在“家丑不可外扬”的理念指导下,坏消息总是受到严格保密,因此一旦某个人能打探到某个坏消息,就会显得这个人有能量、有路子。对坏消息的优先占有和传播,极易让个人在群体里获得焦点关注,这种被需要和高看一眼的体验,也激发了人们传播坏消息的兴致。
  坦白地讲,消费他人不幸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人的好奇心和窥私心理,可以起到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等些许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任其发展,会加剧群体不良情绪的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让个体丧失安全感,导致出现过度防御或攻击性行为。
  个体也许一时无法彻底摆脱坏消息市场,但我们至少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不探听、不参与、不扩散他人的坏消息。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内心积极、阳光,那么坏消息自然就没有市场,传播坏消息的行为也会随着萎缩枯亡。
  对坏消息敏感人群,我的建议是多多参加户外锻炼。现在城市中很流行夜走一族,在安静、低噪的夜晚疾行,可降低情绪焦虑,而且运动过程中人体分泌的内啡肽也可使人产生满满的愉悦感。
其他文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主办、民族文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于20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此次讲习班邀请了德国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新的教学观都充分的认识到位,一定要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开放型教育工作者,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不但具有先进明晰的教学思想、娴熟高超的驾驭教材能力,还得有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高尚谦和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新课改;新观念;创新  在改革的思路和整体建设上,新课改唱响和高扬了素
油画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画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画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正是颜色的多样化成就了油画领域不同的画
研究了对数导数意义下区域的单叶性内径,得到了对数导数意义下区域单叶性内径下界的几个一般性公式,作为它们的应用,得到了角域和强星像区域的对数导数单叶性内径的下界估计.
本文对民法分则物权编规定物权法定缓和原则进行了分析.《物权法》立法中关于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法定缓和一直存在争议.随着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发展,物权法定缓和原则的运用越
期刊
期刊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也逐渐发展完善,电网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高电压、大电网和远距离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电压崩溃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随
中国传统美学特有的既重视客观现实,又重视主观感受的思维方式被称为“意象思维”,其中的“意象”是我国古代美学体系与绘画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意”与“象”的统一是艺术
“解法典化”主要指的是在拥有民法典的国家中,很多法律特别规范使得传统民法的内外体系出现分解的现象,在现代市场经济结构和组织关系的调整过程中,传统的民法不能够适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