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大类招生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受到冲击,《现代汉语》课程也面临改革。将汉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专业合并为“新闻传播类”进行招生,意味着要发挥专业互补的优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储备和有效的技能训练。在教学目标上,不能放松对知识基础的要求,在技能实践上可以贴近新闻传播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可以实行分阶段、分模块的模式,以满足不同需求;在教学内容上,要理论上确保语言知识基础的扎实,技能上侧重提升新闻传播类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将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加教学信息量,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汉语》;大类招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等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相对来说,新闻传播(包括其下的二级学科)专业则起步较晚,虽然复旦大学1929年就成立了新闻系,[1]但一直到80年代,全国也只有十来所大学有新闻传播类专业。[2]但80年代开始,众多高校开始设置相关专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以中文系为基础发展建设起来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类新兴媒体和形态蓬勃发展,新闻传播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之一。而反观汉语言文学专业,多次进入“黄牌专业”名单,除了一些老牌高校外,发展步履维艰。
  近年来,不少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方式,为吸引学生、优化生源,部分高校将汉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专业合并为“新闻传播类”进行招生,学生在学习半年或一年后再分专业学习。
  在新闻传播大类招生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等势必有所调整,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的《现代汉语》也不例外,如何适应新闻传播大类招生的背景,发挥大类招生的专业互补优势,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储备和有效的技能训练,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相关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新闻传播类专业如何开设《现代汉语》课程上,即将从事新闻传播类工作作为《现代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而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则几乎为零。
  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之处是,学生报考的是“新闻传播类”,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而在专业分流中,学生就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传播”又分属两个一级学科,差异较大。这样,“汉语言文学专业”既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不归属于新闻传播学科,从升学考研上看,其要攻读的仍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又在“新闻传播类”的名下,和传统中文系有所区别,从就业创业上看,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占优势比例。在这样的招生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如何摆脱传统中文系课程的桎梏,又要保持自身特色,和“新闻传播”类课程取长补短、协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教育部拟定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来看,传统《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基三能”——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理解、分析、运用”这三种语言能力——以及获得进一步参与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3]我们认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三基三能”已经是较为基础的教学目标,不宜进行更改,但同时,为了适应“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在目标应增加“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法规和规范”内容,即变为“四基三能”。而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如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目标中,应该将和新闻传播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作为基础,放在首位,如规范的语言使用意识、敏锐的语言观察能力、严谨的语言使用态度、浓厚的语言创新兴趣等。[4]
  二、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受制于教学课时和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中文系的课程,大类招生背景下,《现代汉语》的课时被大大减少了,只有64课时,这势必要求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
  《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调整要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来看,即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要保证《现代汉语》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将传统的《现代汉语》知识系统分散到几门课程之中,并根据需要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现行主要现代汉语教材所规定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用六个部分。而与之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普通话测试》《汉语语法专题》《修辞与写作》等。其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也是传统中文系的必有课程,为必修课;《普通话测试》《汉语语法专题》《修辞与写作》为选修课程,供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修。如有语言学方向考研需求的学生会选修《汉语语法专题》,想提高写作和鉴赏能力的学生会选修《修辞与写作》等。
  这样,根据课程体系的安排,《现代汉语》知识结构中,“修辞/语用”部分,我们完全交由《修辞与写作》课程来完成;“语音”部分中关于方音辩证、普通话训练等内容交由《普通话测试》课程完成;“语音”部分中关于音位的相关知识,大部分交由《语言学概论》完成;“文字”部分中的“六書”知识,放在《古代汉语》中学习;“语法”部分中涉及国外语言理论和语法研究的,大部分放在《语言学概论》和《汉语语法专题》中去学习。
  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实际上是将语言学类的课程分成了三个模块,实行分阶段教学。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基础模块,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两门课程,旨在为后期的学习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则是分方向学习,偏重理论的知识模块包括《语言学概论》《汉语语法专题》等,偏重应用的技能模块包括《普通话测试》《修辞与写作》等。分阶段、分模块的教学规划,循序渐进,步骤明确,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素质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
  按照这样的课程安排,《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
  1.绪论部分
  “现代汉语”的定义及七大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着重激发学生了解汉语、热爱汉语、学习汉语的兴趣。
  2.语音部分
  分析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音变、语音规范化以及朗读的技巧,为《普通话测试》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为《语言学概论》课程音位的学习奠定基础。
  3.文字部分
  现代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及相互关系,现代汉字的规范化、现代汉字的信息处理等,重点围绕汉字的规范化讲授汉字的基本理论,涉及古代的部分略讲或不讲,放在其他课程中学习。
  4.词汇部分
  词汇部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基本概念、理论分析和规范化。我们将基本概念和规范化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理论分析部分如语义场等作为略讲的内容,部分内容结合《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相关部分补充学习。
  在理论讲授和技能实操上,可以围绕《汉语拼音方案》《简化字总表》《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异形词整理表》《常见的别字》《容易读错的字》《常见的多音字》《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语言文字的规范文件来进行,从有影响力的各类新闻媒体中选用易错字词、易混字词、新兴词语、超常规组合以及不规范的病句等作为典型语例,在理论上确保语言知识基础的扎实,在技能上侧重提升新闻传播类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式
  《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课,但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工具课”的性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这门工具,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课程教学方式应凸显一定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讲授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融合进一定的实践内容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基于此,我们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或虚拟的项目情境设置教学任务,并辅助相应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衍生的一种教学方法。[5]“项目驱动”能对教学产生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能有效地将“任务驱动”转化为“兴趣驱动”。因此,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只起引导、拓展的作用,而非讲授作用,即知识的获得不是源自教师,而是源自学生。但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作为一门新生阶段就开设的基础课程,并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理论讲授,否则会导致理论基础的不扎实。“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刺激学生跟随教师的讲授去学习、思考,更深入、更扎实地学好基础理论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拟定好的项目清单,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环节,教师根据课前任务,以问题陈述的方式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继而针对问题进行剖析,把问题向细、向深的方向引导,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的分析讨论中来,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在课后,学生根据项目式任务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尝试发掘生活中、社会中真实、鲜活的语言案例。
  1.绪论部分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方言特点;和英语等外语进行对比,找出汉语的特点。
  课中讲授:现代汉语的定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
  课后实践:从新媒体、流行段子、短视频、笑话等语体中找出现代汉语特点的应用。
  2.语音部分
  课前准备:对比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比较两者的异同;说一说你所在方言的轻声和儿化的现象;说一说你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主学习《汉语拼音方案》。
  课中讲授: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朗读。
  课后实践:朗读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文章,相互找到问题所在并说明原因;结合语音知识谈谈小学拼音教学;对比词典、结合经验找出近二十年来词语的一些读音变化并讨论规范问题。
  3.文字部分
  课前准备:和英语相比,汉语的“字”有什么特点?英语中是否也有“字”的概念?自主学习《简化字总表》《异体字整理表》等相关的汉字规范文件。
  课中讲授:什么是文字;汉字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结构单位;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课后实践: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书写活动:注意观察生活,搜集当下社会(印刷标语、饭店题名、习惯书写等)不规范用字,并阐述原因;翻阅一周内的报纸,找出不规范用字,形成对文字的敏感触觉。
  4.词汇部分
  课前准备:找一找你方言中的特殊词语,并说明和普通话对应词语的差异,并说明可能的原因;广电总局要求在电视节目中不能使用NBA、F1甚至是GDP等词语,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课中讲授:语素、词、词的结构、语义、语义的演变、词汇的构成等。
  课后实践:搜集网络时代新生词汇,通过课堂分析,把握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特点;比较近二十年来产生的网络热词,总结网络词语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以及发生的变化;搜集近年来外来词语的借用情况,并分析借用的途径和优缺点;说说以上新词语在不同媒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当代大学生口语用词的调查。
  5.語法部分
  课前准备:我们学英语的时候学到哪些语法?这些语法是否汉语也具有?英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有何特点?汉语呢?
  课中讲授:词类、词组的结构、句子成分分析、句式、句类、句型等。
  课后实践:在汉英对译的基础上比较语法规则,更深刻地体会汉语语法特点;在各类媒体文本中进行语法揪谬训练,学以致用;进行“新闻改写”活动,通过将新闻文本改写成不同句式、句类、句型等方式,体验其表达方式的差异;批改留学生的作文,结合语法知识尝试讲解留学生的语法错误。
  五、总结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急剧增加,本科阶段不再是培养高精专业人才的时期,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随之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变革的契机,“大类招生”是一种新的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将语言知识和新闻传播背景下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围绕真实案例学知识,奠定知识基础学技能,通过灵活而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合汉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的专业特点,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大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智华.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J].新闻世界,2013,(6):232-234.
  [2] 张成良.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发展误区及对策[J].新西部,2007,(2):81+86.
  [3] 刘磊.对新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7,(S1):41-43.
  [4] 任晔.以提升语言能力为核心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2018,(23):17-19.
  [5] 马芝兰.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85-86.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现代汉语》优质课程建设项目(YZKC1712)。
  作者简介:单宝顺(1981-),男,辽宁沈阳人,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马春燕(1981-),女,浙江金华人,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得到了完善和改进。而将信息技术和应用性强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一定的结合,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能提高综合素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此,笔者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具体如下。  关键词:信息技术;设备;整合;课程  前言  在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
期刊
摘 要:我国正致力于发展教育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向更适合学生发展和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培养方向。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进行了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史论类课程的改革研究,研究出了一套“三点一线”式的特辑式理论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改革需求。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以行业标准为导向重构环境设计专业史论课程内容体系,缩短行业标准与史论课程内容之间的差距。二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史论课程体系建设,实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很多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天文观测中亦是如此。因为大气层的影响,很多时候使用原有的望远镜所观测到的图像并不清晰。为了获取足够清晰、分辨率足够高的图像,在很多天文研究中使用了幸运成像技术。这一技术使用的设备较为简单,操作更为方面,能帮助获得更好的图片用于研究,推动了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天文观测;幸运成像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大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面对新形势的冲击,高职院校的英语学科也应该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引导下,深度的剖析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将其践行于实践教学活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序开
期刊
摘要:探讨VR教学背景下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提高手术工作质量,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是当务之急,杜绝或减少手术室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本文探讨了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手术护理;不
期刊
摘要: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通过操作可以选择的实物材料,控制相关变量条件或改变某些变量条件,使得理论概念得到验证,并可以从中认识到物理事件的变化规律。实验教学相较于“语言讲解+板书演示”的教学法来说,更偏重实践性,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实验过程,这个亲身体验的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加速知识内化。基于认知发展理论,高中物理教师可借助实验教学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
期刊
摘 要:针对实验室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控问题,在阐述质量计划制定必要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室项目的质量策划,最后,明确了实验室项目质量管理的实现步骤,提高了实验室项目的质量管理效率。  1质量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1.1 项目质量因素影响分析  (1)新建项目,经验不足。实验室项目属于新建项目,存在经验不足;根据前期的申请方案,确定了实验室建设的内容和建设目标等,确保实验室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师范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广大科学工作者追捧的话题。作者从生物课堂教学高效化入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进行分析,结合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在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紧扣教学高效化的策略,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成为优秀人才。本文从以下这几方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的提高,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和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校现代化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带来保障,给学校的保卫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信息化势在必行。所以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校园网络信息化安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分析,对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当前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着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下,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技术高度迅速发展,由于数据化本身、RFID万物互联的高速发展以及已存在的非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信息重新数字化,导致数据量级以达到PB单位。同时伴随者“互联网+”云共享、“5G+”等概念技术的产生和运用,促使各行各业开始数字化转型以及开源共享。特别是2020年来全球疫情大爆发,作为教育行业越发认识到只关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对新青年更良好教育。而作为一种“线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