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创造了手,手的发展又创造了人的大脑。人、手、脑并用,才得以从事其他任何动物无法进行的复杂的工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数学知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学生对种树问题这个抽象的问题很难理解。教师在导入时和学生一起做个“手指夹铅笔”的游戏。先问:夹一枝铅笔要几个手指?接着问:一只手的手指能夹几枝铅笔?两只手的手指能夹几枝?在学生动手操作后紧紧接着提出要求;看谁最有本事,看谁用两只手夹的铅笔最多。通过动手,许多学生发现两手并拢能夹9 枝,围个圈能夹10枝。这样的导入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动手操作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操作学具,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许多学生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不像教师演示时的观察那样,受教师语言的引导或不由自主地被教师有意识地突现演示的重点所吸引。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规程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还有的同学根本不会观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等。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第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一个圆分割后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第二环节的重点就是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①拼割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③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么求?这样的设计使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边操作,边观察的分析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紧接着让学生用分割的小图形再支拼学过的其他图形,用上述观察方法去验证,看推导出的圆面积公式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学到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这种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引导着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進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三、動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则是“内核”。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的促进思维发展。动手操作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供丰富的题材。例如,上面所讲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的感性知识,再经过学生描述操作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及时地通过语言对感受性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表达自己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第一信号系统的主观操作与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表达的协同活动,相互支持和调节,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抽象和概括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圆的认识”中有关半径、直径间的关系的认识,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然后告诉学生“在同圆(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装认识圆遥半径、直径的特征后,我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简短而又带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的组采用了“折”的方法,有的组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有的组测量的是“同一圆内”,也有的组测量的是大小不同的圆……同学们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得出的结论有的可能有偏差,但通过小组的操作,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一正确结论。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总之,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容易让学生接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其他文献
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紧密联系的,不能孤立存在。同一数学思想分布在不同的数学知识当中,同一数学内容蕴含着几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有时将它们结合起来,可能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更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学定义,教师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在向学生渗透该思想,学生根据教师蜻蜓点水式的讲解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形成自身的感性认识,而学生为了追求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毕业后立刻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应以
期刊
托盤中的时间一般只显示简单的日期和时间,这么重要的位置,只担当这一点任务,未免太轻松吧?下面我们来给它加负,别担心,它承受得起哦!    显示硬件检测信息    运行“托盘秀”(下载地址:http://work.newhua.com/cfan/200915/tpx.zip)后,鼠标悬停于托盘时间处,弹出悬浮窗口(见图1)。从该窗口中,可以查看到内存使用情况、CPU使用率、开机时间等信息。另外,“进
期刊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之重要性。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思想的觉悟,教育的方式以及经验的总结,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源不断的传承下去,实现中国梦孕育出未来祖国的花朵。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普及义务教育的确立及其年限的不断延长和终身教育的蓬勃兴起,教师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教师职
期刊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上教师设疑发问,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是授课的亮点之一。可是,常听教师们抱怨:“学生年级越高,年龄越大,越是不爱开口说话。”我也深有体会:一二年级的学生就比较“活”,五六年级的课堂就显得“死”。其原因何在?主要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尊心越来越强,怕说错了遭到批评、嘲笑。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失去了发言的勇气和信心。这种心态的产生除与生理发育特点有关外,更与教师提问
期刊
名师其本意是教育领域内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德性、深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巧的优秀教师。然而随着行政权力的入侵和主流文化的腐蚀,名师逐渐演化为经由制度筛选出的、符合各项标准的“合格”教师。这也就意味着,名师由内在形成转向了外在催生,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名师”打造热、“名师”追捧热、“名师”研究热的现象正是由此而生。造成名师地位被拔高、作用被放大,定位变模糊,在前进的路上迷失了方向。  一、名师的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平等意识,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2.能力  在生活学习中学会换位思考,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提高解决生活中矛盾的能力。  3.知识  懂得人生而平等,也就是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理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掌握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期刊
2016年我所带的高二4班,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班,女生44人,男生只有11人,因为经历了文理分科,来到这个文科班的同学在学习成绩、学习功底、性格特征、勤奋程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相似,要么基础弱,要么习惯差,要么找不着方向,要么找不到方法,仅有的几个基础不错的苗子,也都各有各的瘸腿科目,就是这样的有着不同遗憾的55名同学,却怀着同样的渴望在2016年寒假之后相聚在了高二4这个大家庭,寻找各自的梦想。  
期刊
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教学是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生活之美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因为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和灵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能有效建立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其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锻炼其思维能力……在奥尔夫教育教学理念下,就如何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进行快乐的节奏教学这一问题,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例举几点。  一、用耳朵去寻找
期刊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日子已经今非昔比,以前家里有台大彩电已经是非常奢侈的娱乐方式了,家庭影院、组合音响那是只能流口水的事情。再看看如今电脑的普及率,家里有一台电脑是标配,两台是选配……就连家里的老爷子也开始琢磨着买一台新的电脑,为了能更好地“斗地主”,更好地“开赛车”,为了能更好地“看大片”。但是作为家里掌握财政大权的老妈发话说,电脑费电,少开为好。    能耗低、性能高就成为了给老爸选择电脑的第一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