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老槐树的怀里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586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槐树是从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我不知道,我出生时,它已经在那里了。
  低矮的小草房前面,一棵老槐树枝虬叶茂,树冠几乎盖住了小院的半边。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伸出双臂,抱住槐树粗糙干裂的树干。我抱不过来老槐树,老槐树却以它宽敞的怀抱将我拥入怀中,在我的整个幼年,甚至童年里。
  最初发现老槐树可以做保姆的,是母亲。一岁多的孩子正缠人,会张着两只小手到处摇摇晃晃地走了。不知凉热,也不知高低。母亲找了根软布绳,哄我乖巧地伸出一条胖乎乎的小腿儿。绳子的一端拴住了我的脚脖子,另一端就交给了老槐树。我那时年纪小,不记得当时的情景,只能根据母亲的讲述加上自己的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
  一棵绿荫如盖的老槐树底下,一个被拴了一只脚脖子的小女孩,新鲜又好奇地打量着脚上忽然多岀来的那圈儿东西,软软的布绳蹭得脚脖子痒酥酥的,小女孩便“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也有来看稀奇的孩子,他们看过将小牛、小羊拴在树下的,却头一次看到那样子拴小孩儿的。他们站在離老槐树不远的地方,逗弄小女孩,或扔一块小瓦片,或扔一朵鲜亮的月季花,让小女孩去捡。
  我真的就蹒跚着走过去,却在离那些东西不到一尺远的地方被老槐树牵住了。我才知道,自己的自由天地已被绳子限制。我抱住脚,拼命去解绳子,小脸憋得通红,眼泪也急得掉下来,那个结实的扣儿却纹丝不动。我遂坐在地上,两脚蹬地,大哭起来。
  哭了几天,我终于明白,再怎么哭也拉不回大人远去的背影,索性不再哭,开始慢慢将老槐树下的日子当成一种享受。每天早晨,吃饱喝足,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老槐树下走。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拴,拴……”母亲三下两下,将我交给老槐树,就走了。她已经很放心地把我交给这个稳重又沉默的老保姆。
  的确,老槐树是称职的老保姆。它知道如何逗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使我不哭也不闹。夏日毒辣的阳光,伤害不到我,老槐树替我撑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树上偶尔会有鸟雀降临,叽叽喳喳地躲在浓密的叶底说个不停。我抬起头,张着小嘴儿跟它们说话。树下有蚂蚁,其中一只发现了我弄碎的饼渣儿,赶紧回去呼朋引伴。一会儿工夫,大队人马驾到,肩推头扛,齐心协力把一块小饼渣儿运走了。一队蚂蚁,可以让我兴致勃勃地看上半天,看着看着,我就在树下睡着了……
  “姐弟三个,就数你跟老槐树投缘。”母亲如是说。
  是吗,老槐树独独青睐我吗?
  我自己尝试做玩具,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槐果,一串串,黄绿,晶莹,拿石头把那一串串的果实捣碎,挤掉绿色的汁液,把果肉团成一个黏黏的团,放到阳光下晒干,一个黑黑的小球儿就做成了,外面缠上白色的棉线,一层一层,想要多大缠多大,最后拿线绷住,一个漂亮的小球儿就做成了。那时,乡下孩子买不起皮球,多用这个代替,一个小球儿,有多种玩法,单打、双打、混合打,可以玩上一两年。
  后来,上学了,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槐树下写作业。一张青石方桌,放在那里好多年,表面都已被磨得光滑如镜了。我就是在那张小小的青石方桌上学会了写“人、口、手”,学会了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春看老槐树抽枝发新芽,夏听老槐树在风雨里唠叨,秋从老槐树的身上摘下一串串晶莹的槐果,冬在老槐树下的雪地上扫出一块空地,支起一只筛子,静等贪食的小麻雀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拴在老槐树下的小女孩就这样长大了。
  老槐树依然苍劲、翠绿。
  家里经济宽裕了,旧房子要拆,新房子要建。新房子的地基就挖在老槐树站着的地方,老槐树在劫难逃。
  没有人会为一棵树伤心哭泣,除了当年曾无数次坐在老槐树怀里的我。砍树的那天,我站在树下,轻轻抚摸老槐树的寸寸树干,仰头,看茂密的枝叶仍然旁若无人地绿着,它似乎丝毫没有从空气中嗅到危险的气息。
  父亲下电锯时,我没敢待在家。等我回到家,老槐树已经躺倒在地上了,一院子的残枝碎叶,一院子涩涩的苦香。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留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了。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其他文献
海拔四千米,一路向西。在稻城的最高处,赏稻城最明媚的景。我,在稻城,看太阳。  沿蜿蜒的公路曲折前行,天是不变的蓝,云是流动的白。一路上的朝圣者,口中念着神秘的经文,向心中的圣地虔诚跪拜。手中转动的转经筒,与时间为伴,和信仰为邻,带动着年轮,带不走初心。在这个高远的世界里,我们孤独地前行。  正午时分,到达稻城亚丁。远方的高山是呼唤,流淌的溪水是缠绵。在高耸的雪山脚下,人只是渺小的微粒,天高地迥,
蒲公英借助风,让种子飞到远方;圆月借助太阳,照亮了漆黑的夜晚;人类假舆马而致千里,假舟楫而绝江河。可见,借助他人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善假于物,能让我们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见,如鲲鹏这般庞大的生物,都要借助旋风才能飞得更高。而在自然界,大树为了让种子看到远方的风景,利用飞禽走兽吃下果实,种子们便随着飞禽走兽的足迹散落到
事件回放<<<<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测器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23天的工作,采集了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伴随着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  时事鲜评  去月球“挖土”,是很多人对嫦娥五号任务的通俗解读。事实上,嫦娥五号任务将重点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二是要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进我国科学
天津教育的发展是新中国教育事业巨变的缩影,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春天。70年来,天津教育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呕心沥血、默默耕耘,精心培育各类人才,为祖国美好的今天奠基。  为此,本刊特推出7位教育界典型代表,他们是伴随新中国脚步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天津教育人,他们亲历、见证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沧桑巨变,也抒写了伟大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本刊通过寻访和梳理他们的历程与经验,抒发与表达了天津教
陈溪雪花潭,竹林似海,静谧祥和。绿色恣意地生长,淹没了我的思绪。站在千年香榧下,闭上眼,那幽香仿佛可以带你穿越古今。曲径通幽,循着蜿蜒的石子儿路,伴着簌簌风声,随手翻开一本书,夕枕朝读,有香如故。  这已是我二探雪花潭了,初次相见大约是在小学毕业后的假期,短短两年,故地重游,雪花潭之风貌不曾改变,可如今的所感所思和当年大不相同。  说起雪花潭,就不得不提南宋诗人陆游的评价:峰回内史曾游地,竹暗仙人
桂花,是秋天的密码。  暗香浮动的桂花,缠绵着诗韵缭绕的秋天。  “香与韵,两清洁”的脱俗,“桂花吹断月中香”的灵动,“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高洁,“好花偏占一秋香”的落寞,“画阑开处冠中秋”的自傲,“欲买桂花同载酒,終不似,少年游”的不甘……一缕沁人心脾的幽香,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穿越千载时光,横跨万里河山,让我们得以眺望祖先的足迹和身影,聆听悠远过往的秋日回响。  清馨醉人的桂花,芬芳着沉
题目  不变的是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题解  题目中限定的内容是一个重要前提,是整个词组的修饰定语,决定了中心词的特点、性质,也决定了行文中需要表现和强调的感受。生活是一个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的立体存在,但不是每条人生轨迹都是恒久不变、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所以在审题时,不仅要想到这个词的内涵特质,还要考虑这个词对文
题目  在想象中睁开眼睛  题解  这道作文题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首先,我们必须思考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想象充分体现着我们的创造性。想象中的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可能虚幻,可能瑰丽,可能神秘,寄托着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梦想。展开对未来的合理联想,是本文成功的第一步。  发挥想象能让我们对世界产生深度认知。人们对现实的感知,不只是睁开眼睛面对现实世界。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是心灵的感知。
事件回放<<<<  2019年7月21日晚,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强势摘金。岂料,澳大利亚选手霍顿再次成为焦点。赛后,他拒绝登上领奖台,并拒绝与孙杨合影。  时事鲜评  面对霍顿的无礼行为,孙杨回应道:“颁奖是非常神圣的,纵使你有千万个不愿意,但当你站上领奖台时,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你必须尊重中国。”  竞技体育规则规定:冠军只有一个。输要输得起,是一个专业运动
雨簌簌落下,如同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却又不知何去何从。灰色的天空下,淋漓的雨幕后,一条条回荡着刺耳喇叭声的车流、一座座几欲刺破苍穹的高楼让人心绪不宁。  转过街角,小巷子里,雨滴淅淅沥沥地敲在石板上,叮叮咚咚地落在河中柳树的影子里。没有飞溅的水雾、拥堵的交通,只有姑娘打着油纸伞走来,走进一家热气腾腾的面馆,面馆门前老人笑声朗朗,面馆里头店员吆喝声声。雨在此处好像也慢了下来,不再那么急躁,好像一个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