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然发酵酸牛乳连续发酵期间乳酸菌菌群动态变化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r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阐明自然发酵酸牛乳长期连续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群结构动态变化,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对3份新疆自然发酵酸牛乳样品进行实验室连续发酵9个月,利用纯培养方法及PacBio SMRT测序技术研究酸牛乳样品中乳酸菌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连续发酵,酸牛乳中微生物群落产酸能力增强,乳酸菌活菌数下降,最终维持在7.0 lgCFU/mL以上。此外,乳酸菌菌群结构不稳定,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S
其他文献
以大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蒜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条件对大蒜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蒜粒度在60目时,最佳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 ℃、CO2流速20 L/h、萃取压力25 MPa、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个批次试验验证,大蒜素得率的均值为1.55%,萃取压力对大蒜素的萃取率有显著影响。大蒜素对·DPPH、·OH、O2·自由基均具有较好
用索氏提取器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对野菊茎叶粉末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后将浸膏经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不同体积比)溶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石油醚和乙酸乙酯8:2的洗脱液得到一种野菊蓝色素。测定野菊蓝色素的紫外、荧光、红外等光谱,以色素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分别测试不同pH值缓冲溶液、温度以及不同浓度的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野菊蓝色素在紫外光区225 nm处有较大吸收峰,在270 nm以上有吸收强度较弱的吸收带,以最大吸收波长610 nm为激发波长,在670 nm处有最大发射波长,
目的:建立花类代用茶中48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并对20件流通中的花类代用茶样品进行检测。方法:以乙腈配合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为提取溶剂,以PSA+GCB为吸附净化材料,将样品经过上述前处理后,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C-MS/MS)上测定。结果:在0.005-0.5 μg/mL范围内,48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0.020 mg/kg。加标水平为0.0375、0.185、1 mg/kg时,48种农药回收率均落在70.0%-118.5%。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
制备了Fe3O4@C-Pt纳米复合材料,并以此为基质,制备了AChE/Fe3O4@C-Pt/GCE传感器对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Fe3O4@C-Pt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及电催化活性,能够有效地提
针对冷冻干燥西番莲果粉在储藏过程中易出现色泽加深及营养成分损失的问题,通过在配方中添加赋形剂提高冻干果粉的储藏稳定性。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及储藏期的延长,冻干果粉的Vc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下降,其变化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色差ΔE值上升并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添加麦芽糊精(MD)、阿拉伯胶(AG)、乳清分离蛋白(WPI)均可提高果粉贮藏稳定性,表明赋形剂可通过提高反应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进而延缓冻干西番莲果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其中,乳清分离蛋白:阿拉伯胶(WPI+AG)为1:1的复配赋型
该文以6种香甜味沙拉酱(BL、HS、HM、QB、KF、WM)为研究对象,对沙拉酱脂肪含量以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鉴定与分析,并构建评价品质模型。结果显示,不同沙拉酱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QB和HS组沙拉酱脂肪含量显著高于BL、HM、KF、WM组(P<0.05);沙拉酱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以油酸(C18∶1 N9C)和亚油酸甲酯(C18∶2 N6C)为主,通过心血管健康指数表明,沙拉酱能够软化血管、抑制血栓形成;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1.41%,层次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主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是一类我国已禁用的高毒性兽药。目前已有的检测方法操作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且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易受衍生装置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性结晶紫的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同时,为降低测定中的基质效应,测定过程中加入同位素内标(氘代孔雀石绿和氘代隐性孔雀石绿),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性结晶紫在1.0-50.0 ng/mL的浓度范围之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
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蒸肉粉中6种真菌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样品经水分散后用4%甲酸乙腈提取,氯化钠和硫酸镁盐析,以PriboFast MFC100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真菌毒素在0.1-1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5;6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LOD)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培养条件,以菌丝干重为指标,红茶浸提液为原料进行液态发酵.结果表明蔗糖浓度7%,发酵温度28℃,接种量5%,料液比1:50和发酵时间8 d为最佳培养条件.采用超高效液
田螺科选用种类(业内一般选用环棱螺属种类,俗称螺蛳)是决定“螺蛳粉”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同属田螺科的铜锈环棱螺与中华圆田螺煮熟后风味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2种软体部分及中华圆田螺肌肉与内脏团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和鉴定。从铜锈环棱螺软体部分、中华圆田螺软体部分、中华圆田螺肌肉及中华圆田螺内脏团中分别鉴定出67种、80种、67种、82种挥发性成分。通过计算各种组分的香味活度值,发现β-紫罗酮、异戊醛、正辛醛、己醛、壬醛是2种螺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