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路径探索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jjf_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高中的重点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是我国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晶,体现了前人的智慧,将其应用于高中语文教育当中,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索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路径,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育;渗透;传承路径
  传统思维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语文教育需求,只有加强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改革,才能增强高中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为个人成长奠定基础。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很多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重大,实现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密切融合,不仅能够拓展教育资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格。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不佳。为此,应该明确高中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当前教育发展趋向,实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性作用。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自觉继承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的问题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挖掘深度不足。在课内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局限于词汇、句式和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内容,缺乏对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中只关注表面含义,未能从文章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渗透传统文化[1]。教学方法过于滞后,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同时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不符合学生认知需求。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度不高,未能體现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导致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和文化素养培养中遇到困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很高,未能从课外获取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会导致传统文化渗透存在单一化问题。此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性不足。理论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受到课时和教学进度等因素的限制,实践活动往往较少,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传承传统文化[2]。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路径
  (一)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教材文章和内容经过层层筛选,本身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实现教学思维和路径的拓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求。尤其是很多文学作品历经千年仍旧散发魅力,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继承中不断发扬。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转变出来,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从价值观念、民族思想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入手,体现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对于教材内容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能够使教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帮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教师应该做好不同教学模块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自觉探索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应该更具时代价值,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传统文化。
  比如在《劝学》相关内容教学中,体现了古人好学上进的品质,教师则应该结合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使其在古人思想的引导下增强学习动力,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3]。在《师说》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体现了古人尊师重道的品德,教师也应该以此为依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二)全面了解作者
  由于每一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写作风格和性格特点等都有所差异,因此呈现在作品当中自然会有不一样的风格,对于作者的全面了解和认知,也有助于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以知人论事为原则,注重对作者及其代表作的深入解读,从多个角度了解作者,有助于彰显深层价值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亲切感。很多作者自身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在其身上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熟悉相关文学作品和作者,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常作者的性格特点会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才能使作品中传统文化的展现更加全面而具体。为了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引入作者的生平轶事,提升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作者的了解,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拓展学生学习思维,使其了解写作风格特点及其对后代社会风气、文学发展的影响,真正把握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
  比如在《短歌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这对于作品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把握会更加准确。从曹操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及其内在联系入手,引导学生近距离和作者对话,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环境等,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4]。
  (三)突出汉语思维
  汉语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思维则是文化的源头,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什么类型的文化,同时两者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通过字词的积累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于汉语文字的运用更加游刃有余。文字只是一种表象,教师应该承担起“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透过表象发掘其中的深层内涵,使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下的文化特点及发展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时,也离不开对汉语思维特点的整理和归纳,这是帮助学生感悟古典文化精髓的有效措施。自五四运动的白话文改革后,文言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语言文字下蕴含的思维方式,却仍旧影响着现代人[5]。
  比如在《赤壁赋》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存在很多对仗工整的句式,体现了古人的均衡与对称思想,教师则应该鼓励学生深刻把握语言特点,进而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风格,对于传统文化及思想的渗透十分有效。
  (四)创设课堂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教学手段,旨在通过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在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更加深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为了消除由于时间和空间因素造成的陌生感、疏离感,教师也应采用情境教学法加以有效辅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教学情境更具直观性特点,可以使复杂的知识以生动的形象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具立体性和多元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感知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6]。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下的自主讨论,针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进行研究,真正体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与时俱进当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比如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几千年前的各个行业中就有高水平工匠的出现。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对古代工匠的成就和作品进行介绍,比如最著名的工匠鲁班。
  (五)引导课外阅读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应该依靠课内素材渗透传统文化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增加阅读量、提升文化素养。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思维,消除在传统学习模式下的局限性问题,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关键[7]。不同学生在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也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建议,根据其喜好特点推进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素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外阅读内容也应该与课内阅读内容实现密切衔接,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把握所学内容。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文化素养的培养,是当前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加深对文化内涵的感悟,对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十分有效。相较于课内阅读而言,课外阅读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其遵循自己的直觉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阅读,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会更加全面。
  比如在《静女》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诗经》中的其他作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怀和汉语魅力,通过课外阅读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
  (六)开展实践活动
  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缓解学习疲劳,更能够通过活动氛围的熏陶使学生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在切实体验当中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只有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才能坚定学生的信仰,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我国很多传统节日有上千年的历史,包括了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等,教师可以借助于传统节日的契机,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相较于课内理论教学而言,在实践中更容易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更高。实践活动应该与课堂教学做好密切衔接,同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注重实践活动主题的合理设置,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比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和家长一起包粽子,体会传统民俗风情。在学校组织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等活动,加快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应用。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仍旧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滞后和理论、实践衔接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应该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全面了解作者、突出汉语思维、创设课堂情境、引导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剑斌.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6.
  [2]孙爽红、顾玉军.学生发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97-101.
  [3]周燕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J].文学教育(上),2020(11):74-75.
  [4]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7.
  [5]马广霞.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傳统文化教学[J].科技资讯,2020,18(30):148-149+152.
  [6]费文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0):164-165.
  [7]曹红玉.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18):182-18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将历史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并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引导高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历史相关史料,结合史料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或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提高。  關键词:互联网+;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互联网+”背景的到来,高中历史教师也要通过互联网对
春天,妈妈带着我们回到乡下老家。村子里正好下起了蒙蒙细雨。刚回老家的我们,怎能因为一场小雨就窝在家中呢?我和姐姐抓起新买的雨伞,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头也不回地往门外跑。我和姐姐撑着伞,跑到长满稻秧的田地边——这个地方对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十分新鲜。路边的小草因为雨水的滋润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大树与风雨合作,树叶晃动,演奏着乐曲,就连稻秧好像也想和可爱的雨点儿翩翩起舞……头一回见到这样可爱的景象,我和姐姐兴奋极了。
摘 要:一场疫情,让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进行的线上教育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一次的“互联网+中学教育”的实验。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方便便捷的媒介,对初中教育的影响非常显著,它打破了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无论是从老师的教学方式上来看,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看,互联网在当代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中学教育”的结合,实现中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学科,教师的教学关注点不应该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提升。本文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中的培育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对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问题;互动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看出学生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相关改革内容完成高中阶段的普及之后,高中的各个学科都开始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且任课教师也还是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地进行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创新。高中体育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目前学生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身体和心理健康是不能避免的,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强化体育教学中的健康课程模块的相关教学这就成为了提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每天我们都要用水洗脸、做饭、洗衣服、拖地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过的这些水到底去哪儿了?工厂生产、医院用药、农民伯伯种地……这些活动产生的污水最终又流向了哪里?这些污水如果处理不当,对人们的健康会有危害吗?带着这些疑问,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完小的同学们开展了以\"污水去哪儿了\"为主题的探索活动。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要面临诸多问题,改变现状走向多元选择、多次考试、多元录取的道路十分艰难。笔者试图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个性化选课、走班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成长发展等方面积极寻求对策。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课程体系;对策研究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建设教
摘 要:化学学科是高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化学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可以推动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但化学同时又会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倡导绿色化学是现在的当务之急。高中是提升学生化学知识和化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绿色化学的现代内涵,然后介绍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接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渗透化学教育的措施,以此
摘 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上了高中阶段,综合性题目的出现,对学生的实验规划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化学实验,教师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入手,浅谈如何更好地优化实验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出现明显的多层分化。部分学生
在解放海南岛过程中,时任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的韩先楚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韩先楚的作用和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靠前指挥、亲临一线,主抓40军的战备工作并指挥40军两次偷渡作战;二是以快打慢、趁热打铁,抓住战机适时发起全面进攻;三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率40军主力登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