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有道:国华电力助推人才崛起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天下才、育神华人”——神华集团企业文化之核心人才理念。神华国华电力沿承这一人才观,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视为工作之本,历来非常重视各类人才在企业中的发展。2010年成立人才开发培训中心,致力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培训提升业务服务、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该中心成立3年以来组织开展5类职工培训(安全、技术、技能、入职、管理5类),2010年培训30574人次;2011年培训95806人次;2012年培训145458人次。
  广纳英才,人才培训成效显著
  人才队伍呈现“三高”趋势:高密度、高素质、高效能
  国华电力公司用工总量达到1.84万人,同比增加278人,保持了1.5%的微增。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比超过30%,高出行业27%的平均水平;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了18%;具有高级技师职称的专业技能人员占比达到了1.2%;年度累计增加高层次人才580人,高层次人才占比从48.1%提升到50.2%,增幅超过人才总量增幅。以上数据均已达到或超过神华集团“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指标要求。
  人才培训呈现“引领”效应
  2012年,国华电力人才开发培训中心组织的公司级各类(安全管理、消防管理、项目管理、职业经理人、班组长、新员工入职、大学生村官员工等)培训项目21个,累计培训1389人次、261464学时,同比增加511人次、167848学时,增幅分别为58.2%、179.3%。
  人才评价呈现“专属”特点
  2012年,人才开发培训中心累计为国华电力公司提供4204人次人才评价支持(大赛人次)。中高级技术人才同比增加115人,中高级技能人才同比增加580人(技师、高级技师鉴定未完成,相关数据未统计)。此外,中心积极引入人才测评方法和工具,开展了30家单位共802人的中层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能力评价、19家单位共172人的大学生村官转职调研评价等定制化评价工作,基本形成了各类人才群体的专属测评流程与技术积累,为公司日益加强的人才评价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体系凸显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中心职能定位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中心特别强调标准体系的搭建和运行。2012年,人才开发培训中心陆续编制、完善了仿真培训协作网建设、国华电力“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职业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员全岗位应知应会知识题库建设、专业技术专家管理办法、技能大师管理办法、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流程优化、培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等标准体系、人才招聘工作文件包及招聘题库,协助人力资源部编制了管理提升方案,推进了人才开发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培训工作实现转型
  一是培训模式从重视“学习内容”到注重“学习速度”;二是课程体系从“以工作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注重内驱式学习意识的塑造;三是培训成为独立的技术体系并日趋完善;四是微学习、碎片化、网络化、行动式等多种新培训方式成为企业培训主流。
  厚积薄发,人才开发培训中心取得创新成果
  “基于国华电力高管胜任力模型的人才评价与开发系统”
  该系统旨在为国华电力公司高管及后备人才选拔、干部培养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清晰标准。此项成果紧密结合公司人才管理实际,综合运用了素质模型理论、职业发展理论、人才测评技术、培训需求分析等多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配套开发了人才选拔测评系统、360°反馈评价系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领导人才选拔测评体系。成果得到了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国资委领导干部管理局、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广核学院、GE中国培训发展中心等专家的认可和好评。此项成果荣获中电联“2010年度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荣获中电联、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联合组织评选的“2010电力十大管理创新”奖。
  《神华国华电力“十二五”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该规划方案荣获“2011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最佳实践奖”,评委会认为:该规划方案不仅具有突出的行业代表性,而且可以成为我国企业设计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标杆垂范和学习模板。体现四方面特点:战略主题鲜明,真正实现了人才规划与公司战略的深度衔接;内容结构完整,切实设计八项关键任务、五项重大工程、五项机制建设、四维评估体系;技术方法严谨,综合应用产业分析、数据分析、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通过描述统计、参数设计、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公司人才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发展思路创新,提出了诸如人才战略地图建设、战略性人才可持续发展计划、人力资源开发“云平台”建设、人力资源综合评估罗盘建设等前瞻性的新任务,为国华电力公司“十二五”战略发展做好人才布局。
  务实创新,人才开发培训中心工作展望
  建立国华电力人才发展体系
  以研发、评价、培训为职能板块,以能力素质模型、学习发展路径和学习资源整合为研发主线,以业务服务、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为发展定位,关注于人才发展的可靠性、创造性和成长性,致力于学习动力圈、人才云模式等创新突破。
  建立公司级学习地图
  推动学习内容与能力发展路径、职业发展路径的紧密结合,特别要打通业务板块间的学习发展通道。
  建立公司级内、外部师资队伍
  实现培训师资队伍全序列管理,强化内部课程开发能力,形成基于国华管理内涵和沉淀的核心课程。
  建立资源集约化整合平台
  盘点和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推动人才发展资源区域共享服务,形成人才开发培训“云模式”。
  国华管理学院、党校网络学院
  搭建一个适合中高层管理者学习的网络资源平台,利用“SEL”之轮将网络学院打造领导力培养的学习门户,实施覆盖从新任经理人到中高层管理者的全面领导力培养课程,以领导力文化传承管理基因,带动战略执行。
  再扬风帆,2013年工作重点
  2013年,该中心将以深化体制、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为切入点、着力点,全面落实国华电力公司工作会议、安全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培训工作:
  落实“十二五”人才发展目标,强化规划动态管理
  重点构建人才发展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人才指标台账,分析各类各层次人才比例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定期对人才发展数据进行分析预警。
  加强人才开发与培养,拓展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重点抓好安全、基建、检修等重点专业领域和四支人才队伍的专项能力提升培训;抓好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善考试系统;加强专家和技能大师队伍管理;承办好神华集团第十三届(电力)职业技能大赛。
  深化人才开发培训标准化建设,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重点完善技术专家、技能大师、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持证上岗和培训管理制度;修编安全调考、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构建仿真协作网;建设内训师体系;搭建重点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和课件库。
  深化人才开发培训信息化建设,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
  重点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公司统一的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整合开发学习资源,引进成熟课程,开发内部课程,深化学习应用。
  加强人才开发培训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重点加强专业学习,强化职业资格取证,增强内生学习动力和主动学习意识,切实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团队内部交流、沟通与协作,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精诚协作的团队氛围,不断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国华电力人才开发培训中心成立以来,服务战略新起点,创造价值新平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国华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服务于公司“时时讲安全”、“天天争发电”、“日日谋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抓大仿小,抓主放次,抓重放轻,抓急放缓,抓难放易,抓实放虚,为国华电力公司的人才发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业务服务和技术支持,全面促进了公司的管理规范、管理共享、管理创新和管理提升。
其他文献
2012年底,在《强校之路》正式出版后,华北电力大学适时召开了出版发行座谈会,高等教育专家、新闻媒体记者、校友代表、现任学校领导、退休老领导、教师代表、编写组成员等参加。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观点和看法。  道路决定成败,一个国家、民族是如此,一所大学,也是如此。办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高水平大学,只有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得我们把未来的事业发展好。我们编写《强校之路》这本书,就
期刊
不是只有雕刻家才会做到对工作的细致入微与精雕细琢,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人才培养工作,用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架起员工成长、成才的坚实阶梯,当细致已潜化成一种习惯,工作也成为一门可雕琢的艺术。  详解一: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发展通道实施办法  浙江公司建立企业人才库,构建人才发展通道,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各类人员职业发展晋升机制。  公司建立“普通员工——基层单位人才称号——公司人才称
期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急培训,作为应急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同。此次四川芦山抗震救灾行动中,我国电力行业应急抢险人员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忘我拼搏的工作热情,充分展现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以无
期刊
因从事宣传工作的缘故,笔者曾几次参加了厂里举办的新进电厂大学生座谈会。新员工们在进行自我介绍和发表感言时,大都激情满怀,踌躇满志,希望能在企业里展现自己的才华,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新员工们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理应拥有远大的抱负和“仰望星空”的激情。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和脚踏实地地工作。  脚踏实地地学习  学校所学的
期刊
《强校之路——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2001~2011)》是一部以华北电力大学十年办学历史作为个案研究的高教新著。该书以战略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学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的十年办学历程,着重探讨了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该书选取的十年,正是本世纪初的十年。面对世纪之交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改革大潮,立足十
期刊
每年7、8月,电力企业都会迎来大批新员工,他们其中大多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新员工是电力企业的新鲜血液、有生力量,新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从校园到社会,对这些新人来说正在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一方面需要尽快适应由学生向职场人身份的转化,另一方面,由于初涉职场,对企业的情况以及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还是了解甚少,这时,企业积极的、有明确导向作用的新员工培训工作,可
期刊
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探索,浙江电力教育迅猛发展。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是浙江省电力公司唯一承担教育培训工作的直属单位,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战略,由原浙江省电力职工大学、富春江水电职工大学、杭州电力学校、杭州电力经济管理学校、浙西电力技术学校和湖州电力技术学校等六所学校整合而成。培训中心现有杭州、浙西、湖州和富春江四个校区,分布在三江两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太湖)。 
期刊
早在2003年12月,广东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把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划由广东电网公司(下文简称“省公司”)直管。省公司按照南方电网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历经5年时间,完成50个代管县供电企业的体制改革工作。接管后的县级子公司(以下简称“县局”)管理基础十分薄弱,普遍存在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人员超编、资产负债高、电网普遍残旧等问题,成为省公司企业管理中的最大短板之一。如何提升各县局管理人员的
期刊
【综述篇】  国华电力以大魄力实现大跨越  【育才篇】  育才有道:国华电力助推人才崛起  国华电力仿真培训协作网为人才成长护航  ——专访国华电力研究院人才开发培训中心总经理赵新星  链接:国华电力公司2013年仿真教练员取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培训篇】  一路向前 大道有为  ——探寻高端人才培训基地之国华管理学院  青春的力量 梦想的分量  ——全力打造国华电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当前,电网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标志的新阶段,公司发展进入了以“三集五大”为特征的新时期,提升电网运营水平和管理层次对员工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夯实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人才基础,促进各项工作晋位提升、创新突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突出培训的支撑作用,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科技攻关、典型经验、竞赛比武、普调考、专利申报和注册执业资格取证”七项业务大比拼活动。同时,创新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