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01株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

来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Mi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四川省人民医院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

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送检的18 943份血液样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样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并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

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 701株,检出率为9.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2.3%,革兰阴性杆菌占45.8%,真菌1.9%。最多见的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7.7%)、大肠埃希菌(23.6%)、克雷伯菌属(8.8%)、肠球菌属(7.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1%)。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1.4%和0,屎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3%。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3%和0.7%,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50%。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0.8%和19.4%。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80%以上。

结论

3年间四川省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阳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现象较为普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CD3单克隆抗体(CD3mAb)、佛波醇酯+离子霉素(PMA+IM)、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活化CD3+ 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CD3mAb(A组)、PMA+IM(B组)、Mtb-Ag(C组)刺激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T细胞和γδΤ细胞0、6、12、24、48和72 h 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情况。结
轮状病毒是一种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RNA病毒,轮状病毒血症及其对患儿肠外脏器的损害促进了学者们对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在分子水平及免疫学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此文就轮状病毒肠道和全身感染及致病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目的SIRT6基因属于Sirtuin家族的一员,是长寿候选基因。本文旨在长寿老人中探索SIRT6基因的罕见及常见变异分布情况。方法从如皋长寿及衰老队列的长寿组中随机抽取102例长寿老人(≥95岁),对SIRT6基因的启动子及外显子区域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识别罕见及常见变异,并与千人基因组中汉族人群数据进行频率比对。结果总共完成约10 kb的测序,覆盖了SIRT6基因的8个外显子和1.5 kb
目的制备针对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的单克隆抗体(mAb),为研究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纯化的M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出分泌抗M1 mAb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小鼠腹腔获得M1 mAb,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M1 mAb。通过Western印迹法、ELISA、细胞感染免疫染色实验检测所获M1 mAb的作用和特性。结果获
期刊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生殖支原体(Mg)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方法应用Taqman MGB荧光PCR方法对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2010—2013年性病门诊的2 633例患者宫颈、尿道拭子进行Mg检测,涂片检测念珠菌、阴道毛滴虫和细菌学阴道病,ELISA法检测衣原体,培养法分离淋球菌。结果2 633例疑似病例经检测Mg阳性209例,总感染率为7.94%,其中男性Mg感染率为8.94%(175/1 958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第一五四医院就诊的273例SFTS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RT-PCR检测新布尼亚病毒(SFTSV),通过ELISA检测SFTSV-IgM和IgG抗体,采用Human BioPlex ProTM Assays 17-Plex Panel方法测定细胞因子。对确诊病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
目的了解广州市临床分离淋病奈瑟球菌(NG)的分子型别及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临床分离的121株NG,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进行NG多抗原测序分型(NG-MAST)。结果未发现NG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耐药的菌株,但它们的低敏率分别达到13.2%(16/121)和2.5%(3/121)。121株NG共有82个型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