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17日,江北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
在“表格填写处”民警的指导下,61岁的王天庆填好了申请表格。
“多久能拿到港澳通行证?”王天庆焦急地问。
“需要五个工作日。”民警微笑着回答。
“我的妻子在澳门探望女儿时,心脏病突发住院了,我需要马上前往照料。”王天庆忧心忡忡。
“老人家,不要着急,我马上向领导汇报。”随后,民警便向科长李绩勇汇报。
“啟动绿色通道。”李绩勇当即指示,民警马上对相关流程进行加急处理。
“您明天就可以领取港澳通行证了!”李绩勇告诉王天庆。王天庆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原来,江北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拟订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绿色通道加急服务便是其中之一。
自全市窗口单位开展“三优一满意”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江北区通过创新标准化服务,擦亮了32个服务窗口。
困惑中思变
2011年3月的一天,江北区婚姻登记处被市民政局亮了“黄牌”。
一位姓石的市民给市政府公开信箱写信,投诉了江北区婚姻登记处。
“登记处的电话十次只有一次有人接,电话接通了对方很不耐烦,我说拿不到派出所开的户籍证明时,对方竟然说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信末,石先生写道:“强烈要求政府做好为市民服务的窗口,不要影响政府形象!”
江北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刘娅玲的脸火辣辣地发烫。
不久前,刘娅玲在走访群众时就听到一位老伯诉苦:“我们有‘三怕’,一怕你们脸色难看,二怕你们刁难推诿、违规收费,三怕来回跑冤枉路。”
“怎样消除群众的‘三怕’呢?”刘娅玲带着问题与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沟通。
“服务无标准可遵循,态度好坏全凭个人好恶了。”有的工作人员反映。
“标准”一词扎进了刘娅玲的脑子里。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江北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叶秀英——不少病人抱怨医务人员的服务不规范、不周到。
全区32个窗口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问题。
这引起了江北区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各窗口单位要以群众期盼为先导,提高服务对象对窗口单位的满意度。”江北区委书记燕平说。
此时,全市窗口单位正开展“三优一满意”争创活动,江北区各窗口单位抓住时机,建立了各自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服务“大练兵”
江北区卫生系统率先制订了标准化服务体系。
“收费时要唱收唱付,钱票当面点清”,“微笑服务“,“普通话服务”成为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为了推进标准化服务,江北区卫生系统开展了一场标准化服务“大练兵”。
2011年12月20日。
一个紧急电话让“石医生”绷紧了神经。
“贫困户‘吴阿姨’突发心脏病,需要马上为其提供医疗救助。”“石医生”背起医疗箱,带着护士“小刘”直奔病人家。
一路上,“石医生”电话指导“吴阿姨”:“您先舌下服八颗速效救心丸……”
此时,“吴阿姨”正手扶椅子,大口地喘气。
来到“吴阿姨”家,“石医生”立即给“吴阿姨”测血压、听心脏、数脉搏。
“血压正常,就是脉搏稍快一点,休息一会就好。”“石医生”说完,给“吴阿姨”开了速效救心丸和美托洛尔片。
由于“吴阿姨”是低保户,“石医生”又给“吴阿姨”宣讲了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
这只是一场情景模拟训练。
“石医生”的扮演者吴艳毅是江北区猫儿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她正在参加全区标准化医疗服务的特训。
“通过这样的模拟训练,让我的服务水平提升了不少。”吴艳毅说。
“大练兵”过后,标准化服务在江北区中医院扎了根。
护理单元要为重症病人翻身拍背、剪指甲、洗头发,50%以上的病房实现优质护理服务。
内一科的年轻护士要为在医院去世的病人“化淡妆”,让“死者有尊严,家属得安慰”。
挂号室“等候不超过十分钟”。
中药库房员“半小时响应,全天候服务”。
…………
不仅是卫生系统,全区32个窗口单位纷纷开展标准化服务“大练兵”。
“五星级服务”
在推进标准化服务的过程中,江北区婚姻登记处悄然发生了变化。
2011年12月12日,江北区婚姻登记处。
“没带身份证原件,只带了户口簿,可以办结婚证么?”准新郎腾飞忐忑不安地递上户口簿。
未婚妻孙文娅着急地补了一句:“我们在海南工作,特意请假回重庆办结婚证的,但匆忙中却忘了带身份证。”
“请稍等,我给你们查一下身份证明。”工作人员周军说完,便去查证这对准新人的身份证信息。
过了一会儿,周军一脸微笑地走来,递上刚办好的结婚证:“恭喜你们!”
拿到结婚证的腾飞和孙文娅连连致谢:“谢谢你,我们还以为会吃闭门羹呢!”
“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一直目送这对夫妻离开,周军才坐下,“虽然自己多做了一道工序,却方便了群众。”
如今,“微笑、起立、验资料、办证、目送”成为江北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您好,请递交您的资料”,“请稍等”,“恭喜你们”则成为标准化服务用语。
此外,江北区婚姻登记处还制订了“三个一”和“六个不让”的服务标准:接待好每一个人,说好每一句话,办好每一件事。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事情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纪律在我这里遭破坏,不让形象在我这里受损。
标准化的服务,让江北区的服务窗口赢得了民心。
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的群众服务满意度达99.2%。
区婚姻登记处群众满意率达100%,实现了婚姻当事人“零投诉”。
区劳动监察大队被评为“全市优质服务窗口”。
区社会保险局被评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通过创新标准化服务,江北之“窗”越擦越亮。
在“表格填写处”民警的指导下,61岁的王天庆填好了申请表格。
“多久能拿到港澳通行证?”王天庆焦急地问。
“需要五个工作日。”民警微笑着回答。
“我的妻子在澳门探望女儿时,心脏病突发住院了,我需要马上前往照料。”王天庆忧心忡忡。
“老人家,不要着急,我马上向领导汇报。”随后,民警便向科长李绩勇汇报。
“啟动绿色通道。”李绩勇当即指示,民警马上对相关流程进行加急处理。
“您明天就可以领取港澳通行证了!”李绩勇告诉王天庆。王天庆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原来,江北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拟订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绿色通道加急服务便是其中之一。
自全市窗口单位开展“三优一满意”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江北区通过创新标准化服务,擦亮了32个服务窗口。
困惑中思变
2011年3月的一天,江北区婚姻登记处被市民政局亮了“黄牌”。
一位姓石的市民给市政府公开信箱写信,投诉了江北区婚姻登记处。
“登记处的电话十次只有一次有人接,电话接通了对方很不耐烦,我说拿不到派出所开的户籍证明时,对方竟然说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信末,石先生写道:“强烈要求政府做好为市民服务的窗口,不要影响政府形象!”
江北区婚姻登记处主任刘娅玲的脸火辣辣地发烫。
不久前,刘娅玲在走访群众时就听到一位老伯诉苦:“我们有‘三怕’,一怕你们脸色难看,二怕你们刁难推诿、违规收费,三怕来回跑冤枉路。”
“怎样消除群众的‘三怕’呢?”刘娅玲带着问题与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沟通。
“服务无标准可遵循,态度好坏全凭个人好恶了。”有的工作人员反映。
“标准”一词扎进了刘娅玲的脑子里。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江北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叶秀英——不少病人抱怨医务人员的服务不规范、不周到。
全区32个窗口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问题。
这引起了江北区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各窗口单位要以群众期盼为先导,提高服务对象对窗口单位的满意度。”江北区委书记燕平说。
此时,全市窗口单位正开展“三优一满意”争创活动,江北区各窗口单位抓住时机,建立了各自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服务“大练兵”
江北区卫生系统率先制订了标准化服务体系。
“收费时要唱收唱付,钱票当面点清”,“微笑服务“,“普通话服务”成为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为了推进标准化服务,江北区卫生系统开展了一场标准化服务“大练兵”。
2011年12月20日。
一个紧急电话让“石医生”绷紧了神经。
“贫困户‘吴阿姨’突发心脏病,需要马上为其提供医疗救助。”“石医生”背起医疗箱,带着护士“小刘”直奔病人家。
一路上,“石医生”电话指导“吴阿姨”:“您先舌下服八颗速效救心丸……”
此时,“吴阿姨”正手扶椅子,大口地喘气。
来到“吴阿姨”家,“石医生”立即给“吴阿姨”测血压、听心脏、数脉搏。
“血压正常,就是脉搏稍快一点,休息一会就好。”“石医生”说完,给“吴阿姨”开了速效救心丸和美托洛尔片。
由于“吴阿姨”是低保户,“石医生”又给“吴阿姨”宣讲了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
这只是一场情景模拟训练。
“石医生”的扮演者吴艳毅是江北区猫儿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她正在参加全区标准化医疗服务的特训。
“通过这样的模拟训练,让我的服务水平提升了不少。”吴艳毅说。
“大练兵”过后,标准化服务在江北区中医院扎了根。
护理单元要为重症病人翻身拍背、剪指甲、洗头发,50%以上的病房实现优质护理服务。
内一科的年轻护士要为在医院去世的病人“化淡妆”,让“死者有尊严,家属得安慰”。
挂号室“等候不超过十分钟”。
中药库房员“半小时响应,全天候服务”。
…………
不仅是卫生系统,全区32个窗口单位纷纷开展标准化服务“大练兵”。
“五星级服务”
在推进标准化服务的过程中,江北区婚姻登记处悄然发生了变化。
2011年12月12日,江北区婚姻登记处。
“没带身份证原件,只带了户口簿,可以办结婚证么?”准新郎腾飞忐忑不安地递上户口簿。
未婚妻孙文娅着急地补了一句:“我们在海南工作,特意请假回重庆办结婚证的,但匆忙中却忘了带身份证。”
“请稍等,我给你们查一下身份证明。”工作人员周军说完,便去查证这对准新人的身份证信息。
过了一会儿,周军一脸微笑地走来,递上刚办好的结婚证:“恭喜你们!”
拿到结婚证的腾飞和孙文娅连连致谢:“谢谢你,我们还以为会吃闭门羹呢!”
“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一直目送这对夫妻离开,周军才坐下,“虽然自己多做了一道工序,却方便了群众。”
如今,“微笑、起立、验资料、办证、目送”成为江北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服务流程。
“您好,请递交您的资料”,“请稍等”,“恭喜你们”则成为标准化服务用语。
此外,江北区婚姻登记处还制订了“三个一”和“六个不让”的服务标准:接待好每一个人,说好每一句话,办好每一件事。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事情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冷落,不让纪律在我这里遭破坏,不让形象在我这里受损。
标准化的服务,让江北区的服务窗口赢得了民心。
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的群众服务满意度达99.2%。
区婚姻登记处群众满意率达100%,实现了婚姻当事人“零投诉”。
区劳动监察大队被评为“全市优质服务窗口”。
区社会保险局被评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通过创新标准化服务,江北之“窗”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