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相遇 必然的坚持——访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廖维武

来源 :设计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秉着"独立创新,不完全接受既有现状"的"AA"精神,旅英学习、工作20多年后,廖维武选择回香港教学研究,探寻这个熟悉的城市中被人忽略的新鲜与活力。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香港的希望","如果100个人里面有一个不放弃建筑理想,香港建筑就有希望。"
其他文献
1月24日,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在济南召开全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和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
经历过建筑实现的整个过程,李东在日后评论别的建筑时能更容易辨别事实。对于中国建筑评论的现状,李东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评论也以多种姿态和形式进入大众视野,产生与
从第一届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Shanghai MoCA Envisage)《入境》到至今已有两个年头,如今上海当代艺术馆已经举办了第二个双年展,这是一段理想与现实不断交锋的过程。由于国
季铁男试图使建筑成为一种自由的表达。正如他在文集《思考的建筑》里所说:"建筑即其自身"是我们今天不能再逃避的课题。建筑一旦企图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就会展现其纯粹的面目
赖军和他的设计团队在北京很多旧街区的改造中很注意城市旧有尺度和肌理的延续,同时兼顾城市的发展,让城市尽量呈现多元文化特征。目前国内在历史建筑保护和再生类项目的规划
台湾新一代的建筑师刘国沧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当成是激发创意与创造力的来源,以建筑作品试着去响应在现有制度和环境里遇到的所有问题。因应台南城市空间的改造需求,近几
从小就在生活中"学习建筑"的张智强,在大学期间曾经是一个叛逆青年。他曾读过一年数学系,一边用功,一边期待进入建筑系,而真正投入其中,他又多有反叛,自称到毕业时已经在学校
香港建筑师李亮聪对现实问题有颇多思考与质疑。中学毕业后,有感香港的教育环境过于封闭,身在其中的学生普遍处于"受教"多过"求学"的状态,他赴美寻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入
孙宗列1957年12月29日生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建筑设计院任职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资深会员、建筑摄影分会副会
项目名称:苏浙汇餐厅项目地点:上海市南京路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工时间:2008年3月这是一家以经营海派和江浙菜系为主的新式中国餐厅。设计师为该餐饮集团设计了分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