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初中的科学教育应该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根本,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这里所说的探究就需要以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有了疑问才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有探究下去的动力。初中科学教学应该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来促进探究式教学的进行,使得素质教育能够良好的普及,让初中教育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字:初中科学教学;问题情境
一、 初中科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能让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具体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对于初中生了解科学和掌握科学,进入到科学的领域很有帮助。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要学以致用,让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能够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去,强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设置有效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利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探究和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
其次,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促进学生去探、去创新,也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中国的初中生已经习惯了教师一个人讲课,学生按照教师所讲学习和做作业,在学习中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力都不强,教师如果能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那么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可以被扭转。
最后,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初中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科学知识并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定会很好,学生也能够成为探究科学的积极分子。
二、 问题情境设置和有效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科学是都是来源于实践生活的,因此科学教学也必须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初中课堂上教授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公式以及科学规律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抽象符号或者逻辑关系,它们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所以,初中科学教学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有理可依、有据可依的,大量的社会实践为问题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科学的实践性也决定了初中科学教学必须以联系生活的问题进行教学切入,学生只有在真正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会认真地去解决问题,探索真理,初中科学教学才能实现其目标和价值。
另外,初中生的思想水平还不是很高,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还不完善。如果教师能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和现象,那么学生在大脑中能够形成感性的、直观的印象,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概念大有帮助,此外,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认知心理要求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去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让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至于浅尝辄止,学生只有向深层次挖掘知识,才能掌握科学的本质。可以这么说,创新问题情境是在初中阶段进行科学教学的客观要求。
三、 初中科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设置有悬念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悬念性,让问题的提出能够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进行冲突,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困惑之后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学生的求知的渴望被激发,他们能够被带到和教学问题相关的探索中去,使得学习变得有效率。比如说,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教授浮力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取两个小球,一个注满水,一个不注水,让它们同时进入到水中,这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这两个小球进入水中之后会怎样运动。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会回答漂浮在水上。实验结果却表明一个浮在水上,另一个却沉在水下,这时候学生会惊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教师切入浮力有关的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和初中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初中科学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引入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现象,针对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的各种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原因,仔细观察,认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样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才能深刻。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拿来一瓶碳酸饮料,进行猛烈的摇晃后打开瓶盖,这时候学生能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个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利用这个现象引入二氧化碳的教学,能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深刻的印象。
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代的媒体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中去掌握知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问题情境教学的一大法宝,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能够把影响、声音、图片整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问题的设置,可以增加问题的吸引力,并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时刻把握情境教学的目的和本质,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简单的,不宜过于繁琐,教师不能为了追求问题情境教学的形式去设置问题情境,这样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此外,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来完成,那么教师尽量就不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演示来替代实验,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思想的认知情况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状况,积极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陈伟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5
[2]陈定军.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2008
[3]周嶂松.初中科学情境教学的几点尝试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4]金冬香 金武江. 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初探[J].科技咨询,2006
[5]郑碎萍.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
关键字:初中科学教学;问题情境
一、 初中科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能让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具体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对于初中生了解科学和掌握科学,进入到科学的领域很有帮助。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要学以致用,让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能够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去,强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设置有效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利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探究和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
其次,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促进学生去探、去创新,也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中国的初中生已经习惯了教师一个人讲课,学生按照教师所讲学习和做作业,在学习中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力都不强,教师如果能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那么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可以被扭转。
最后,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初中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科学知识并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定会很好,学生也能够成为探究科学的积极分子。
二、 问题情境设置和有效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科学是都是来源于实践生活的,因此科学教学也必须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初中课堂上教授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公式以及科学规律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抽象符号或者逻辑关系,它们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所以,初中科学教学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有理可依、有据可依的,大量的社会实践为问题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科学的实践性也决定了初中科学教学必须以联系生活的问题进行教学切入,学生只有在真正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会认真地去解决问题,探索真理,初中科学教学才能实现其目标和价值。
另外,初中生的思想水平还不是很高,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还不完善。如果教师能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和现象,那么学生在大脑中能够形成感性的、直观的印象,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概念大有帮助,此外,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认知心理要求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去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让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至于浅尝辄止,学生只有向深层次挖掘知识,才能掌握科学的本质。可以这么说,创新问题情境是在初中阶段进行科学教学的客观要求。
三、 初中科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设置有悬念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悬念性,让问题的提出能够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进行冲突,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困惑之后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学生的求知的渴望被激发,他们能够被带到和教学问题相关的探索中去,使得学习变得有效率。比如说,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教授浮力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取两个小球,一个注满水,一个不注水,让它们同时进入到水中,这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这两个小球进入水中之后会怎样运动。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会回答漂浮在水上。实验结果却表明一个浮在水上,另一个却沉在水下,这时候学生会惊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教师切入浮力有关的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和初中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初中科学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引入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现象,针对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的各种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原因,仔细观察,认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样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才能深刻。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拿来一瓶碳酸饮料,进行猛烈的摇晃后打开瓶盖,这时候学生能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个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利用这个现象引入二氧化碳的教学,能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深刻的印象。
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代的媒体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中去掌握知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问题情境教学的一大法宝,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能够把影响、声音、图片整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问题的设置,可以增加问题的吸引力,并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时刻把握情境教学的目的和本质,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简单的,不宜过于繁琐,教师不能为了追求问题情境教学的形式去设置问题情境,这样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此外,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来完成,那么教师尽量就不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演示来替代实验,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思想的认知情况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状况,积极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陈伟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5
[2]陈定军.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2008
[3]周嶂松.初中科学情境教学的几点尝试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4]金冬香 金武江. 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初探[J].科技咨询,2006
[5]郑碎萍.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