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力资源从业者你具备HRBP的“胜任力”吗?(上)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f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组织才能够用HRBP这种岗位?
  这个岗位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胜任能力?
  最近,很多HR微信群,从事或准备从事HRBP(即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人,都在不断地问及一个问题:到底他们适合做HRBP吗?能够胜任HRBP吗?
  10年前,我就在组织中运用了这个角色,而一个好的HRD原本就是一个大BP(业务合伙)。我总结出七项胜任力,分别为:聚焦客户、理解业务、澄清问题、建立关系、结果导向、有效创新、专业能力,从这七方面来谈谈对HRBP胜任力的看法。
  胜任力之一:聚焦客户
  现在人人谈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就是用户思维、体验思维,归根结底都是客户思维。原来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都是职能式的,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考虑过: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服务的客户是谁?有的说是员工。有的HR认为自己是管理部门,是帮助企业去监督和管理所有业务人员的,这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在追逐组织人本效益最大化的今天,恐怕人力资源部并非仅仅是管理部门,而是同时具备服务职能。
  事实上,人力资源的客户,不仅是员工,还有业务经理、公司高管、甚至总裁、老板等。当然,能够把员工当成客户已经不错了,但有几个人是真正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的?与其经常抱怨员工难管,要我说是你没本事针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员工制定有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不能影响和激励大家,还谈什么员工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试图成为一个经营部门,因为只有需要你自负盈亏时,摊派制的行为习惯才能转化为客户思维。这时不得不考虑:你设计的产品是业务部门所需的吗?如果无人埋单,你将毫无价值!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经常说的,“组织、机制改变人的行为”吧。
  当然,聚焦客户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让客户满意,也许组织模式的改变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扭转自身角色,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时候你不会设计一个绩效考核的表就直接发给业务部门,而是认真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明确绩效考核到底能够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哪些问题,让业务部门会用、爱用、抢着用。这样,你就和客户间建立了信任和粘性,这才是真正的聚焦客户!
  胜任力之二:理解业务
  我给企业做咨询时发现一个现象,一位企业老板想培养人力资源负责人,于是打算让其轮岗,以便全面了解公司业务。老板的想法是如果轮到销售体系,最好直接去一线做销售和跟单,这样对于快速了解业务非常有好处。
  而这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也觉得只要在销售部门帮助负责人做一做人员管理,就对人和业务都会了解。
  我完全同意这位老板的想法。这就像做饭,是一门实践学科,看菜谱学也不能完全掌握。如果有机会深入一线,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你将会和业务部门平等对话,不再是门外汉。
  但问题又来了,很多HR是从参加工作开始就从事HR工作,没有轮岗的机会,是不是就不能做好HR呢?其实不是。只要你有心,愿意多花时间去参加业务会议,多与员工和业务领导沟通,就能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也会逐渐了解业务情况。管理是相通的,虽然可能行业不同,但都是某几类工作的集合体,只要你懂得融会贯通,了解业务并不是难事。
  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来说,之所以不理解业务,是因为没有主动沟通,而只是被动接受或简单迎合。因此,理解业务不是空话,而是真的潜心去沟通、学习、研究、思考,一定要跨越这个鸿沟!而BP意为业务伙伴,可见理解业务是前提,否则何谈伙伴?
  胜任力之三:澄清问题
  当你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的时候,效果并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你没有帮业务部门真正澄清问题。
  在我做顾问的一家企业的经营分析会上,每个业务老总都在汇报结束后,指出其他部门的很多问题,却不谈自己的问题。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请问,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批斗会)?第二个问题:你们刚才说的都是问题吗?
  这么举例,其实是想和大家澄清什么是问题。这里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
  我们往往会说别人的问题,但请问,别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分析自己的问题,从自身角度剖析并解决才是最有效的。当然,别人的问题不是不可以提,而是要先看自己,再看别人,给别人提建设性的意见才有价值。
  第二,是现实的问题还是演绎的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一些话,比如某个员工会对领导说,大家都认为他/她不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会把它转为现实的问题,即请问大家是谁?都有谁说了他/她不好?具体哪些不好?有什么事例证明吗?这样的问题都不可能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于是,我们要经常在自省,我们问的都是现实的问题吗?
  第三,是将来的问题还是过去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说,“我原来就是这么干的。”其实原来已经是过去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到底哪些是对未来产生影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真正找到了,并解决了,可以给企业经营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帮助。但往往大家更喜欢沉迷于过去的经验里。
  至此,你是不是真正清楚了到底什么是问题?如果BP能够帮助业务部门真正澄清问题,其实离问题的解决已经不远。而HRBP一定要具备这个素质。问题澄清以后,解决方案可以交给COE(专家中心)完成,亦或由HRBP与COE共同完成。
  以上这三项是我认为HRBP具备的最重要的胜任力。下期将接着谈另外四个胜任力指标。管理(待续)
  责任编辑:庄文静
其他文献
中国的新兴智能手机厂商正在陷入混战,他们相继发售低价高能的新机型。目前,中国以追赶小米为目标的新兴智能手机厂商超过60家,他们被称为“小小米”,正在从传统智能手机巨头手中一点点夺走市场份额。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呈缩小趋势,供给过剩色彩浓厚。  邱震海:中国手机在设计上互相抄袭的问题正在凸显。曾经有一个大公司的老总这样说:“做手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关键是如何销售。”这家大公司原来是做空调的,而非
期刊
他集财经作家与商人于一身,名与利皆有,粉丝众多,  并且始终保持着很多知识分子难以坚守的独立性。  但是,他却说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他想占有。作一个  有态度的观察者,以及思考者,他——是如何审视  自己、审视造就他的这个时代的?  他是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他的图书常年位居畅销书行列,其中《大败局》一书累计销量超过百万册,被称作“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  他是拥有自己岛屿的“杨梅岛主”。他
期刊
近日,又一条好心人做好事被讹的新闻在网上传播。淮南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小袁因扶助一名跌倒的老人而惹麻烦上身,不得不在网上求助见证人。这则新闻再一次考验人们本已相当脆弱的道德底线。就在该事件发生前几天,南京一位老人在雨中街头跌倒,因无人扶起竟在马路积水中溺毙!  这种所谓“好心人该不该做好事”的疑问,在任何社会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在中国却成了几乎无解的重大社会问题,可见当下社会道德价值观之混乱,人们
期刊
来源:gartner.com,2015年9月  作者:Christy Pettey  一、未来五年中,企业的移动战略需要超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走向多渠道方式,包括利用物联网。  二、到2020年,社交媒体是一个应该为整个企业,而不是某些部门单独使用的渠道,创造一个多渠道、多重目的的客户体验。  三、顾客不会容忍那些忘记他们及其偏好的公司,这使得公司必须识别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管理 
期刊
“互联网+出行”改变了什么?  你是不是已经受惠于此?  共享,正在给人们的  出行方式创造更多欣喜。  今天,你在用什么方式出行?  是站在马路边望眼欲穿地等出租车?还是在拥堵的路段上开慢车?抑或是不得不像逃难一样挤地铁、坐公交?  无数人体验到:每天行走在上班路上,生命在奔波中消耗。有限的交通资源,让上班族很无奈:自驾车面临道路拥堵、限号,乘公交地铁出行如打仗。  10年前,就有少数上班族开始
期刊
“博士,您也做私董会?我们这里也常做,像头脑风暴、世界咖啡、主题演讲……学员们可喜欢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曾对我这样说。  类似的场景有过多次。如果再不正本清源,不明就理的人就会认为:“私董会,不就是一群人坐在一块儿聊吗?!”  作为私董会的一个推广者,我有必要在此分享主持私董会的经验,以及私董会的真正本质,以期带给大家更透彻的认知。  要聚焦  私董会不是漫谈,而是有主题的,而且一定要把主题
期刊
来源:《经济学人》,2015年9月 作者:Schumpeter  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泰罗主义正在蓬勃发展。文章称亚马逊采用经典的泰罗技术保证效率:对员工不断进行考核,淘汰那些没有实现绩效目标的员工。此文引起了轰动,吸引了超过5800条在线评论,很多评论者声称他们的雇主采取了类似政策。从一个局外人看来,亚马逊体现了一个新趋势——数字化泰罗主义。  这个新版本的泰罗理论建立在科学管理三个
期刊
共享“车”的Uber遭封杀  共享“住”的Airbnb引非法争议  共享“吃”的EatWith被质疑保险  有漏洞。探路共享经济的创业者  该如何突破重重阻力呢  倡导“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的共享经济火了,但一路荆棘。共享“车”的Uber遭封杀,共享“住”的Airbnb引非法争议,共享“吃”的EatWith被质疑保险有漏洞。  这一热一冷背后,折射的是创业者与制度之间的博弈与变革。探路共享经济
期刊
北京腾驹达猎头公司董事长 联系邮箱:jingsuqi@timehr.com  变革后,如何安置那些为变革立下汗马功劳的新锐?继续重用?还是“过河拆桥”?变革中,如何对付那些有权力、没格局的职能管理层?如何面对那些有忠诚、没魄力的开国元老?是辕门斩首?还是怀柔分化?为什么老板绝不能向团队透露变革详情?  怎样安置变革功臣?  变革是一场悬念丛生的精彩连续剧。从前两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变革,最初
期刊
“人的生命中总有几个贵人”,这是维珍创意董事长高利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也是高利军能够登陆新三板的最重要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会期盼自己生命中的贵人。遗憾的是,对于“贵人”,往往是你认识他,但他不认识你,更无从说贵人相助了。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生命中的贵人呢?  其实,人生命中的贵人,有的时候是从让你“厌烦”的“贱人”中发现的。  在我们的生命中,会遇到一些“贱人”,你肯定能记得,有些人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