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青年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患者9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1.7%)发病年龄 ≤ 22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侧HFS;其中男4例,女13例;发病年龄14~22岁,平均为(19.4±2.3)岁;病程1~11年,平均为(5.5±3.0)年。术前MRI显示,17例责任血管平均外径为(1.66±0.81)mm,后颅窝平均夹角为(29.92±4.78)°。术中均可见责任动脉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14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部解剖变异、责任动脉异常。16例获得临床治愈,其中14例术后即刻治愈,延迟治愈2例(术后1、3个月),随访至今(1 ~ 3年)未复发;术后10 d复发1例;迟发性面瘫(术后第14天)及声音嘶哑各1例,治疗后均好转。

结论

在HFS患者中,青年患者所占的比率较低。局部解剖变异,责任动脉异常导致动脉压迫面神经根部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分子在脑干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脑干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集的24例脑干胶质瘤标本(包括16例低级别脑干胶质瘤和8例高级别脑干胶质瘤)和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1、Wnt-2、β-catenin及C-myc在正常脑组
期刊
目的探讨影像塑形及电生理监测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颈枕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影像、塑形技术及电生理监测治疗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行影像评估、三维塑形模拟、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监测,并根据术后JOA评分和影像学改变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固定复位良好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延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延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资料。术前17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4例应用Onyx胶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栓塞后1周内行开颅手术。14例经后正中入路手术,11例经远外侧入路手术。结果25例中,肿瘤全切除21例(84%),次全切除4例(16%),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12%);切口漏2例(8%)。2例
期刊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立体定位脑干、松果体区病灶活检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的88例脑干、松果体区病灶活检资料,框架立体定位引导活检57例,CAS-2型无框架立体定位活检31例;所有活检靶点选取和穿刺路径设计均在三维可视化图像计划软件辅助下完成。松果体区病灶活检采取额前-经小脑幕裂孔的穿刺路径;中脑病变活检采用经侧脑室-丘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 (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ROSA引导下的颅内电极置入术的40例局灶性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资料。资料包括患者的自然情况、非侵袭性检查资料、电极置入后致痫灶的检出率、并发症以及手术疗效。结果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共40例,其中39例完成电极置入并行视频脑电监测。1例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内镜经蝶窦手术治疗的巨大垂体腺瘤,并对其随访结果、并发症、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切除程度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无功能性腺瘤51例,催乳素腺瘤11例,生长激素腺瘤7例。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20例。Knosp3~4级患者的全切除率显著低于0~2级(P< 0.001)。术后头痛缓解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