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景再现眼前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龙现场1 感官加想象,景象眼前亮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两个片段。”史老师干净利索地出示片段,请同学们一起读。
   片段一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片段二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同学们齐读完片段后,史老师发问了:“请大家来谈一谈这两个片段在写法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短暂的思考后,同学们纷纷举手。
   高子怡站起来:“我先说吧!第一个片段写的是太阳升起的过程。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负着什么重担’‘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跳出’这些词语,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写出了它一点一点,努力向上升起的过程。作者还写出了太阳颜色的变化,开始‘红得很’,接着‘红得可爱’,最后‘深红’,读着这些语句,我觉得自己此刻就站在甲板上,看到太阳正从东方海天相接处冉冉升起……”
   “我来说说我发现的片段二的写法特点,”韩怡颖打断了高子怡的说话,“这两个小节的结构都是总——分。第一小节总说‘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后,列举了‘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进一步说明树的多。接着分写有典型特色的‘桉树’‘凤凰树’。桉树,作者抓住它味道的特点来写;凤凰树,作者则突出它花儿开得‘热闹’,开得‘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里作者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桉树叶散发的香味。‘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用比喻写出凤凰树花儿开得多,开得艳丽。第二小节中‘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运用比喻写出榕树的枝繁叶茂。正是因为榕树的繁茂,人们才会在树下躲太阳,避风雨,小城的公园也因此而更美。”
   “学霸一发言,总是全方位阐述自己的观点。”史老师微笑着表扬之后又说,“希望下次能给其他同学补充发言的机会哟。”
   史老师走上讲台,继续说:“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是从修辞的角度谈的。想要描绘出眼前看到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当然需要调动我们的多个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景物的全面观察,进而抓住其主要特点,重点描绘。《海滨小城》这篇文章在写‘小城庭院多树’时,运用了嗅觉+视觉,写出桉树香味弥漫整个小城,写出凤凰树花开得热闹,繁茂,红艳。当然,描写自然景物时,为了把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细腻逼真,色调鲜明的画面,我们通常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紧接着,史老师出示了一个习作片段:
   不消几天,孤单的篱笆就会被满腹的心事掩盖起来,那鲜嫩的豆角,似一颗颗翠绿色的月牙,在油绿的微波荡漾的小河尽头搁浅了。茴香的根会围着地埂成长,丝瓜顶着橘黄色四瓣花悬在藤蔓上,清风送来了葡萄花那淡淡的清香,马齿苋菜蓄满了稠密的奶汁,蝴蝶的翅膀迷惑着鸟的眼睛……
   “请大家快速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作者动用了哪些感官?”史老师把问题抛给孩子们。
   “作者肯定用到了视觉。”快嘴张宸铠立刻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来给他补充,”高源航赶紧接话道,“作者还运用了嗅觉。”
   二人发言完毕,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史老师扫视了一遍教室,见多数同学紧皱眉头,努力思考着,抬手指着屏幕,“大家想想,‘马齿苋菜蓄满了稠密的奶汁’这个句子运用的是……”
   “触觉。”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其他同学的眼睛也都亮了起来。
   “观察时,作者是运用多感官的。描写时,作者把通过感官获得的信息——视觉得到的‘鲜嫩的豆角、爬满豆角秧的篱笆、顶着花瓣的丝瓜’,嗅觉得到的‘葡萄花那淡淡的清香’,触觉得到的‘马齿苋菜稠密的奶汁’,加上想象,运用修辞,来做加法,描绘出了精彩的自然景色。”
   老师继续分析着:“写‘篱笆’作者运用了拟人,‘篱笆’原本是‘孤单’的,而现在已经被蓬勃茂盛的豆角(心事)爬满;写‘豆角’用了比喻,把豆角比作‘翠绿色的月牙’,并且是‘搁浅’在‘小河尽头’。这些比拟都很大胆,就像在播放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把‘豆角’爬满‘篱笆’且硕果累累的动画效果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的文字生动、形象,能引发读者联想。
   不论运用比喻还是拟人,都离不开丰富的、合情合理的想象。想象要做到合情合理,必须根据景物的特征,找出和这一特征相符的或者相似的另一种物,或与之比较,或进行描摹,把你想要写的景物的形状、色彩、声响、动感等描画出来。”
  沙龙现场2 动静相结合,景色才传神
   史老师简单地阐述:“一幅山水画,画面上只有青山、绿树、潭水,欣赏者站在画前,看到的就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如果画家在画卷上添加几个游人,画面就有了生气。其实作文亦如画,异曲同工。写自然景物时,大家能做到动静结合,景物会焕发勃勃生机,作文会彰显情趣盎然。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说说哪句更为生动?”
   老师出示两个片段:
   1.草莓一棵挨着一棵,叶子好绿好绿啊,那些红红的草莓就藏在叶子中间,有的整个露出来,那么的鲜红可爱;有的只露出半边脸,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更多的是被满地的叶子盖着,完全看不到。    2.俯下身子,仔细看那小草,露珠晶莹地俏立在草尖,透明的身躯惹人爱怜,手忍不住轻轻去触碰。一星点冰凉中,这小小的精灵却俏皮地随着草茎滑落,倏地消逝无踪,唯余指尖的冰凉告诉我她曾经的存在。
   耿梦怡:“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读完第一段话,我感觉自己手中正拿着一张照片,只看到了平面的形象,干巴无味。第二段话,先写了露珠的样子,接着写忍不住用手去‘触’,再写露珠的动态——‘俏皮地随着草茎滑落,倏地消逝无踪’。读起来,眼前出现的是视频,很亲切,很真实,仿佛那个触摸小露珠的就是我们自己。”
   “此处应该有掌声。”耿梦怡同学发言完毕,史老师带头鼓掌。
   随后,史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动’与‘静’是一对冤家,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多数同学在写景时,往往偏重于单纯地去描绘景物的状貌,这样写出的作文只有平面的形,而没有动态的状,显得干巴无味,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句1就是比较单一的静态介绍,虽然作者很有文字功底,观察也很细致,但是我们没能读出生动的画面感。反之,如果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感。写自然景物,要做到‘亦静亦动’,把‘照片’变成‘动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篇佳作。”
  山林晨光 张仲举
   雨忽急,忽缓,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停住了。雨后初晴,仰望如洗的天空,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既而想一睹美景为快,便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气息,混着草味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枝头、草叶上,闪闪烁烁。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小鸟,“的”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梢,抖落了颗颗“珍珠”。它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挥不走,拂不开,扯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然乘云欲仙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少女。渐渐地,这个娇美的彝家少女,揭开层层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里,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怎能破坏这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甜美的空气就足够了。我只能在心里大喊一声:我爱你,山林晨光!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请同学来发言。请大家认真听听我的分析。
   我们看到了,《山林晨光》中的‘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枝头、草叶上,闪闪烁烁’,‘树林中的小鸟,‘的’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梢,抖落了颗颗‘珍珠’,‘它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这几句话是典型的亦静亦动手法。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让‘五官’和‘联想’做‘加法’,让我们读了如同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了山林早晨的清幽和美丽。前面是静态的描摹,后面是动态的展现,这样由静态转为动态,由特写的露珠到小鸟的参与其间,就使得整个山林充满了盎然生机,让人流连忘返。
   亦静亦动写法,在景物描写中称得上是高妙的一招。我们知道,静态描写的长处是突出景物的形态特征;动态描写的优势是有利于让景物生动传神。在写自然景物的作文中,凡是写得成功的,主要是通过写景时的动静结合来实现的:以‘静’来凸显‘动’的活力與灵动,以‘动’来衬托‘静’的柔婉与淡雅,正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我们写出的景色才会传神动人。
   本次作文沙龙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再见。”
其他文献
冬去春来,在我桌边的那株海棠疯长起来,进入初夏竟超出办公桌半米高。好像天天都在变,叶子又肥又大又嫩又绿,颜色由浅变深,生机勃勃,这使我对它有了好感。   某日,我心里颇烦,默默坐于办公桌旁,紧蹙眉头,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口,仰望窗外,那蓝天高空飘荡着几朵白云,在缓缓变化着不规则的形状。良久,收回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面前那株大叶海棠上,细观之,发现它的茎、叶、花都很奇特,心里不禁一颤,原来海棠竟
期刊
民风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风与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风淳朴,民俗繁多。譬如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前置办年货,端午赛龙舟、包粽子……这些节日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选文一】  月光饼(节选)  ◎张 浩  说起现在商场的月饼,真乃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不必说传统的双黄莲蓉月饼
期刊
打開尘封的记忆,重拾时光的碎片。不过是素日清欢点滴,但对于我,却成了温暖。曾几何时,我怅然究竟温暖为何物?而今,我终究是在一块冻米糖中,寻得温暖……   那个夜晚,上完网课的我坐在房间里赶作业,抬头仰望,墙上的时钟已指向10点,眼皮已开始打架。这时门“吱——”的一声开了,只见外婆走了进来,将一碟各式口味的冻米糖放在我桌上,“吃点吧!”外婆脸上温暖的微笑漾起。我谢过外婆,细细品尝起来。那一块块又酥又
期刊
推開老家的大门,一股桂花糕的香味扑鼻而来,在院子里弥漫开来。   “亲亲回来啦。来来来,特意等你回来蒸年糕的。”奶奶乐呵呵地跑到灶间继续烧火,爷爷抄起一盆已经拌好糖、桂花、红枣之类的米粉,一撮撮均匀地撒在木蒸笼里,还不时地用筷子去拨弄,看看热气上来得是否均匀,然后叮嘱奶奶哪边的火再烧旺一点。烧火对技术要求挺高的,我一般插不上手。不一会儿,蒸汽精灵们就从蒸笼上蜂拥而出,如轻纱一般笼罩在厨房里,宛若仙
期刊
好热啊!窗外烈日炎炎,炽热的阳光无情地从窗户直射进来,残忍地停留在我的后背,让我觉得后背一片滚烫。(“好热啊!”开门见山。再加上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室内的热。)   我痛苦地坐在教室里,像晒蔫了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无力地扇风。再这么下去,我估计很快就会变成风干的狗尾巴草了!(两个比喻的连续使用,生动地描写出小作者因为炎热而痛苦的状态。)教室后面的老空调“呼啦呼啦”地喘着气,可就是感觉不到一丁点的
期刊
时间就像刚入口的冰激凌,我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它早已融化在舌尖上,只留下意犹未尽的回味。   在我的记忆中,我跟爸爸妈妈参加过不少宴会,品尝过清鲜淡雅的粤菜、麻辣鲜香的川菜、浓油赤酱的本帮菜,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奶奶的红烧狮子头。   也许有人会说,红烧狮子头只是很普通的淮扬菜,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其实,这里面还有着暖暖的回忆。因为我记得,小时候只要我不开心了,或者生病初愈时,奶奶总是安慰我说:“
期刊
我们家有头“老黄牛”,她就是我的奶奶。   清早,我迷迷糊糊中听见了炒菜的声音。不用多问,肯定是奶奶在做早餐。我从床上爬起来,奶奶一见到我,高兴地说:“起来啦!快来尝尝奶奶做的早餐!”我慢吞吞地走到盥洗室,看到牙刷上已挤好牙膏,杯子里已倒满水。   我刷牙时,奶奶手脚麻利地帮我扎辫子,时不时催促我“快点”。我刚刷完牙,奶奶就将我“送”到桌子前:“快尝尝奶奶的手艺。”   中午,我们在午睡,奶奶怎闲
期刊
这个星期天,天空湛蓝,白云飘飘。在这样明媚的天气里,我要出去野餐啦!   时间过得好快,只整理了一下野餐用具,一上午就过去了。待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朝着目的地出发了。   车子缓缓行驶起来,树木匆匆从眼前掠过。不一会儿,蒙蒙细雨淅沥起来。原以为只是一阵小雨,所以我们打消了返回的念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雨越下越大了,一颗一颗地拍打着地面。虽然此时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但因为雨势太大,无法下车,只能眼巴巴
期刊
周五,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习作开篇交代时间和举办的活动,一目了然。)   上午,同学们都去得很早,老师组织我们来到操场上。操场上早早拉上了横幅,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运动会拉开了序幕。(从“面”的角度着手,呈现出运动会的整体气氛。)看,擎着国旗,举着长号,绑着腰鼓的鼓号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紧跟着的是各班精神抖擞的运动员代表队,整个操场霎时间沸腾起来。(“沸腾”一词营造出热闹、
期刊
(時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期刊